正文

《一個人的受難》序

南腔北調(diào)集 作者:魯迅


《一個人的受難》序

“連環(huán)圖畫”這名目,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些用熟了,無須更改;但其實是應該稱為“連續(xù)圖畫”的,因為它并非“如環(huán)無端”,而是有起有訖的畫本。中國古來的所謂“長卷”,如《長江無盡圖卷》,如《歸去來辭圖卷》,也就是這一類,不過聯(lián)成一幅罷了。

這種畫法的起源真是早得很。埃及石壁所雕名王的功績,“死書”所畫冥中的情形,已就是連環(huán)圖畫。別的民族,古今都有,無須細述了。這于觀者很有益,因為一看即可以大概明白當時的若干的情形,不比文辭,非熟習的不能領(lǐng)會。到十九世紀末,西歐的畫家,有許多很喜歡作這一類畫,立一個題,制成畫帖,但并不一定連貫的。用圖畫來敘事,又比較的后起,所作最多的就是麥綏萊勒。我想,這和電影有極大的因緣,因為一面是用圖畫來替文字的故事,同時也是用連續(xù)來代活動的電影。

麥綏萊勒(Frans Masereel)是反對歐戰(zhàn)的一人;據(jù)他自己說,以一八九九年七月三十一日生于弗蘭兌倫的勃蘭勘培克(Blankenberghe in Flandern),幼小時候是很幸福的,因為玩的多,學的少。求學時代是在干德(Gent),在那里的藝術(shù)學院里學了小半年;后來就漫游德,英,瑞士,法國去了,而最愛的是巴黎,稱之為“人生的學?!?。在瑞士時,常投畫稿于日報上,摘發(fā)社會的隱病,羅曼羅蘭比之于陀密埃(Daumier)和戈耶(Goya)。但所作最多的是木刻的書籍上的插圖,和全用圖畫來表現(xiàn)的故事。他是酷愛巴黎的,所以作品往往浪漫,奇詭,出于人情,因以收得驚異和滑稽的效果。獨有這《一個人的受難》(Die Passion eines Menschen)乃是寫實之作,和別的圖畫故事都不同。

這故事二十五幅中,也并無一字的說明。但我們一看就知道:在桌椅之外,一無所有的屋子里,一個女子懷著孕了(一),生產(chǎn)之后,即被別人所斥逐,不過我不知道斥逐她的是雇主,還是她的父親(二)。于是她只好在路上彷徨(三),終于跟了別人;先前的孩子,便進了野孩子之群,在街頭搗亂(四)。稍大,去學木匠,但那么重大的工作,幼童是不勝任的(五),到底免不了被人踢出,像打跑一條野狗一樣(六)。他為饑餓所逼,就去偷面包(七),而立刻被維持秩序的巡警所捕獲(八),關(guān)進監(jiān)牢里去了(九)。罰滿釋出(十),這回卻輪到他在熱鬧的路上彷徨(十一),但幸而也竟找得了修路的工作(十二)。不過,終日揮著鶴嘴鋤,是會覺得疲勞的(十三),這時乘機而入的卻是惡友(十四),他受了誘惑,去會妓女(十五),去玩跳舞了(十六)。但歸途中又悔恨起來(十七),決計進廠做工,而且一早就看書自習(十八);在這環(huán)境里,這才遇到了真的相愛的同人(十九)。但勞資兩方?jīng)_突了,他登高呼號,聯(lián)合了工人,和資本家戰(zhàn)斗(二十),于是奸細窺探于前(二十一),兵警彈壓于后(二十二),奸細又從中離間,他被捕了(二十三)。在受難的“神之子”耶穌像前,這“人之子”就受著裁判(二十四);自然是死刑,他站著,等候著兵們的開槍(二十五)!

耶穌說過,富翁想進天國,比駱駝走過針孔還要難。但說這話的人,自己當時卻受難(Passion)了。現(xiàn)在是歐美的一切富翁,幾乎都是耶穌的信奉者,而受難的就輪到了窮人。

這就是《一個人的受難》中所敘述的。

(一九三三年八月六日,魯迅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