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續(xù)記

且介亭雜文末編 作者:魯迅


續(xù)記

這是三月十日的事。我得到一個不相識者由漢口寄來的信,自說和白莽是同濟(jì)學(xué)校的同學(xué),藏有他的遺稿《孩兒塔》,正在經(jīng)營出版,但出版家有一個要求:要我做一篇序;至于原稿,因為紙張零碎,不寄來了,不過如果要看的話,卻也可以補(bǔ)寄。其實,白莽的《孩兒塔》的稿子,卻和幾個同時受難者的零星遺稿,都在我這里,里面還有他親筆的插畫,但在他的朋友手里別有初稿,也是可能的;至于出版家要有一篇序,那更是平常事。

近兩年來,大開了印賣遺著的風(fēng)氣,雖是期刊,也常有死人和活人合作的,但這已不是先前的所謂“骸骨的迷戀”,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諸葛嚇走生仲達(dá)”。我不大佩服這些活家伙??墒沁@一回卻很受了感動,因為一個人受了難,或者遭了冤,所謂先前的朋友,一聲不響的固然有,連趕緊來投幾塊石子,借此表明自己是屬于勝利者一方面的,也并不算怎么希罕;至于抱守遺文,歷多年還要給它出版,以盡對于亡友的交誼者,以我之孤陋寡聞,可實在很少知道。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夜雨淅瀝,愴然有懷,便力疾寫了一點(diǎn)短文,到第二天付郵寄去,因為恐怕連累付印者,所以不題他的姓名;過了幾天,才又投給《文學(xué)叢報》,因為恐怕妨礙發(fā)行,所以又隱下了詩的名目。

此后不多幾天,看見《社會日報》,說是善于翻戲的史濟(jì)行,現(xiàn)又化名為齊涵之了。我這才悟到自己竟受了騙,因為漢口的發(fā)信者,署名正是齊涵之。他仍在玩著騙取文稿的老套,《孩兒塔》不但不會出版,大約他連初稿也未必有的,不過知道白莽和我相識,以及他的詩集的名目罷了。

至于史濟(jì)行和我的通信,卻早得很,還是八九年前,我在編輯《語絲》,創(chuàng)造社和太陽社聯(lián)合起來向我圍剿的時候,他就自稱是一個藝術(shù)專門學(xué)校的學(xué)生,信件在我眼前出現(xiàn)了,投稿是幾則當(dāng)時所謂革命文豪的劣跡,信里還說這類文稿,可以源源的寄來。然而《語絲》里是沒有“劣跡欄”的,我也不想和這種“作家”往來,于是當(dāng)時即加以拒絕。后來他又或者化名“彳亍”,在刊物上捏造我的謠言,或者忽又化為“天行”(《語絲》也有同名的文字,但是別一人)或“史巖”,卑詞征求我的文稿,我總給他一個置之不理。這一回,他在漢口,我是聽到過的,但不能因為一個史濟(jì)行在漢口,便將一切漢口的不相識者的信都看作卑劣者的圈套,我雖以多疑為忠厚長者所詬病,但這樣多疑的程度是還不到的。不料人還是大意不得,偶不疑慮,偶動友情,到底成為我的弱點(diǎn)了。

今天又看見了所謂“漢出”的《人間世》的第二期,卷末寫著“主編史天行”,而下期要目的豫告上,果然有我的《序〈孩兒塔〉》在。但卷端又聲明著下期要更名為《西北風(fēng)》了,那么,我的序文,自然就卷在第一陣“西北風(fēng)”里。而第二期的第一篇,竟又是我的文章,題目是《日譯本〈中國小說史略〉序》。這原是我用日本文所寫的,這里卻不知道何人所譯,僅止一頁的短文,竟充滿著錯誤和不通,但前面卻附有一行聲明道:“本篇原來是我為日譯本《支那小說史》寫的卷頭語……”乃是模擬我的語氣,冒充我自己翻譯的。翻譯自己所寫的日文,竟會滿紙錯誤,這豈不是天下的大怪事么?

中國原是“把人不當(dāng)人”的地方,即使無端誣人為投降或轉(zhuǎn)變,國賊或漢奸,社會上也并不以為奇怪。所以史濟(jì)行的把戲,就更是微乎其微的事情。我所要特地聲明的,只在請讀了我的序文而希望《孩兒塔》出版的人,可以收回了這希望,因為這是我先受了欺騙,一轉(zhuǎn)而成為我又欺騙了讀者的。

最后,我還要添幾句由“多疑”而來的結(jié)論:即使真有“漢出”《孩兒塔》,這部詩也還是可疑的。我從來不想對于史濟(jì)行的大事業(yè)講一句話,但這回既經(jīng)我寫過一篇序,且又發(fā)表了,所以在現(xiàn)在或到那時,我都有指明真?zhèn)蔚牧x務(wù)和權(quán)利。

(四月十一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