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人家教育子弟,擇師為先。做先生的誤了學生終身大事,真實可恨。東京有個姓張的先生,名字叫做大智,生來一字不通,只寫得一本《百家姓》而已。那先生有一件好處,慣會謀人家好館,處了三年五載,得了七兩八貫,并不會教訓一字,把學生大事誤盡不顧。
有個東家姓楊名梁,因學生無成,死去告于包公臺下:“告為惡師誤徒事:易子而教,成人是望,夫子之患,在好為師。今某一丁不識,強謀入館。束脩爭多,何曾立教。誤子無成,殺人不啻。乞正斯文,重扶名教。上告?!卑戳T,大怒道:“做先生的誤了學生,其罪不小。”喚鬼卒速拿惡師張大智來!不多時,張大智到。包公道:“張大智,你如何誤了人家學生?”張大智道:“張某雖則不才,頗知教法,但凡教法要因人而施。學生生來下愚,叫做先生的也無可奈何。就是孔夫子有三千徒弟,哪里個個做得賢人!況做先生的就如做父母的一樣,只要兒子好,哪里要兒子不好!還有一件,孔夫子說道: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又孟子說道: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磥碜鲋魅思业囊灿须y做處。因見楊某學生又蠢,禮數(shù)又疏,故未能造到大賢地位?!卑溃骸皸盍耗闳绾蔚÷壬??”楊梁道:“因見先生不善教誨,故此怠慢他也須有的?!睆埓笾堑溃骸澳阋娢也簧平陶d,何不辭了我另請別個?”楊梁道:“你見我怠慢你,何不辭了我到別家去?”二人折辯多時。包公喝道:“休得折辯,畢竟兩家都有不是處。”張大智又補一訴詞:“訴為誣師事:天因材篤焉,圣因人教哉。有朋自遠方來,亦將有以利吾國呼?自行束脩以上,三月不知肉味。上大人容某稟告,化三千惟天可表。上訴。”
包公看罷笑道:“待我考試先生一番,就是主人家的意思?!彼斐鱿乱粋€題目來,先生就做,又一字不通。包公道:“果然名不虛傳,主人慢師情該有的;先生誤了學生,罪同謀財殺命。但主人家既請了那先生,雖則不通,合當禮待,以終其事,不可壞了斯文體面。今罰先生為牛,替主人家耕田,還了宿債;罰主人為豬,今生舍不得禮待先生,來生割肉與人吃。”批道:“審得師有師道,黑漆燈籠如何照得;弟有弟道,廢朽樗棟如何雕得;主有主道,一毛不拔如何成得。先生沒教法,誤了多少后生,罰牛非過;主人無道理,壞了天下斯文,做豬何辭。從此去勸先生,不要自家吃草;自今后語主人,勿得來世受屠?!迸辏髡热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