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古典新義 作者:聞一多


引言

較古的文學作品所以難讀,大概不出三種原因。(一)先作品而存在的時代背景與作者個人的意識形態(tài)因年代久遠,史料不足,難于了解;(二)作品所用的語言文字,尤其那些“約定俗成”的白字(訓詁家所謂“假借字”),最易陷讀者于多歧亡羊的苦境;(三)后作品而產(chǎn)生的傳本的訛誤,往往也誤人不淺。《楚辭》恰巧是這三種困難都具備的一部古書,所以在研究它時,我會針對著上述諸點,給自己定下了三項課題:(一)說明背景,(二)詮釋詞義,(三)校正文字。

三項課題本是互相關(guān)連的,尤其(一)與(二),(二)與(三)之間,常常沒有明確的界線,所以要交卷最好是三項同時交出。但情勢迫我提早交卷,而全部完成,事實上又不可能。我只好將這最下層,也最基本的第三項——校正文字的工作,先行結(jié)束,而盡量將第二項——詮釋詞義的部分容納在這里,一并提出。這實在是權(quán)變的辦法,我本心極不愿這樣做??墒侨绻@樣來,能保證全部工作及早趕完,借此可以騰出時間來多作點別的事,那對于自己還是合算的。在一部書上已經(jīng)花上了十年左右的光陰,再要拖延下去,總會教人膩味的。

我的目的本是想替愛好文藝而關(guān)心于我們自己的文藝遺產(chǎn)的朋友們,在讀這部書時,解決些困難。為讀者便利計,本應(yīng)根據(jù)這里校勘的結(jié)果,將全部《楚辭》的白文重印一次,附在書后。但因種種關(guān)系我沒有能這樣做。這是應(yīng)向讀者道歉的。

我夢想哪天我能用寫這篇“引言”的文體來重寫全書,而不致犯著“詞費”的毛病。但當語體文在考證文字中還沒有找到適當?shù)男问揭郧?,我只好“未能免俗”了?

最后,我應(yīng)當感謝兩位朋友:游澤承(國恩)和許駿齋(維遹)兩先生。澤承最先啟發(fā)我讀《楚辭》,駿齋最熱心鼓勵我??彼]有他們,這部書是不會產(chǎn)生的。陶重華君校閱全稿,給我很多寶貴的意見。朱兆祥、黃匡一、何善周、季鎮(zhèn)淮四君替我分擔鈔寫的工作。對以上諸位,我都深深致謝。

(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八日,一多識于昆明龍泉鎮(zhèn)司家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