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北京城而沒到過中央公園(中央公園,即今中山公園。)的,要不是吝惜十個銅元,是沒有充分的時間丟在茶桌藤椅之間;要不是憎嫌那偉壯蒼老的綠柏紅墻,是缺乏賞鑒白臉紅唇藍(lán)衫紫褲子的美感;要不是厭惡那雪霽松風(fēng),雨后荷香的幽趣,是沒有排御巴黎香水日本肥皂的抵抗力。假如吝惜十枚銅元去買門票,是主要原因,我們當(dāng)千謝萬謝公園的管理人,能體諒花得起十枚銅元的人們的心,不致使臭汗氣戰(zhàn)勝了香水味。至于有十個銅元而不愿去,那是你缺乏貴族式的審美心,你只好和一身臭汗,滿臉塵土的人們,同被排斥于翠柏古墻之外,你還怨誰?
王德住在城里已有半年,凡是不買門票隨意入覽的地方,差不多全經(jīng)涉目。他的小筆記本上已寫了不少,關(guān)于護(hù)國寺廟會上大姑娘如何坐在短凳上喝豆汁,土地廟內(nèi)賣估衣的怎樣一起一落的唱著價錢,……可是對于這座古廟似的公園,卻未曾瞻仰過,雖然他不斷的由天安門前的石路上走。
他現(xiàn)在總算掙了錢,掙錢的對面自然是花費;于是那座公園的鐵門攔不住他了。他也一手交票,一面越著一尺多高的石門限,仰著頭進(jìn)去了。
比護(hù)國寺,土地廟……強多了!可是,自己的身分比在護(hù)國寺,土地廟低多了!在護(hù)國寺可以和大姑娘們坐在同一條板凳上,享受一碗酸而濃于牛乳的豆汁。喝完,一個銅元給出去,還可以找回小黃銅錢至于五六個之多。這里,茶館里的人們:一人一張椅子,一把茶壺,桌上還蓋著雪白的白布。人們把身子躺在椅子上,腳放在桌上,露出紅皮作的鞋底連半點塵土都沒有,比護(hù)國寺賣的小洋鏡子還亮。憑王德那件棉襖,那頂小帽,那雙布鞋,坐在那里,要不過來兩個巡警,三個便衣偵探,那么巡警偵探還是管干什么的!
他一連繞了三個圈,然后立在水榭東邊的大鐵籠外,看著那群鴨子,(還有一對鴛鴦呢!)伸著長長的脖子,一探一探的往塘畔一條沒有凍好的水里送。在他左右只有幾個跟著老媽的小孩子嬌聲細(xì)氣的嚷:“進(jìn)去了!又出來了!嘴里銜著一條小魚!……”坐大椅子的人們是不看這個的。
他看了半天,腿有些發(fā)酸。路旁雖有幾條長木椅,可是不好意思坐下,因為他和一般人一樣的,有不愿坐木椅的驕傲。設(shè)若他穿著貂皮大氅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淖谀疽紊?,第二天報紙上,也許有一段“富而無驕,偉人坐木椅”的新聞,不幸他沒有那件大氅,他要真坐在那里,那手提金環(huán)手杖的人們,仰著臉,鼓著肚皮,用手杖指著那些古松,講究畫法,王德的鼻子,就許有被手杖打破之虞!
“還是找個清靜的地方去坐!”他對自己說。
他開始向東,從來今雨軒前面繞過北面去。更奇怪了!大廳里坐著的文明人,吃東西不用筷子,用含有尚武精神的小刀小叉。王德心里想:他們要打起架來,擲起刀叉,游人得有多少受誤傷的!
吃洋飯,喝洋茶,而叫洋人拿茶斟酒,王德一點也不反對。因為他聽父親說過:幾十年前,洋人打破北京城,把有辮子的中國人都拴起來用大皮鞭子抽。(因此他的父親到后來才不堅決的反對剪發(fā)。)那么,叫洋人給我們端茶遞飯,也還不十分不合人道。不過,要只是吃洋飯,喝洋茶,穿洋服,除給洋人送錢以外,只能區(qū)區(qū)的恫嚇王德,王德能不能怕這冒充牌號的二號洋人!
然而王德確是失敗了,他從家里出來的時候,雖沒有像武官們似的帶著衛(wèi)兵,拿著炸彈,可是他腦中的刀劍,卻明晃晃的要脫鞘而出的沖殺一陣??蓱z,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有些自餒了:“我為何不能坐在那里充洋人?”他今日才像雪地上的烏鴉,覺出自己的黑丑,自己的寒酸!千幸萬幸,他還不十二分敬重“二號洋人”,這些念頭只在他心上微微的劃了一道傷痕,而沒至于出血;不然,那些充洋人的不全是胎里富,也有的是由有王德今日的慚愧與希企而另進(jìn)入一個新地域的!
王德低著頭往北走,走到北頭的河岸,好了,只有一片松林,并沒有多少游人。他預(yù)料那里是越來越人少的,因為游公園的人們是不往人少的地方出悶鋒頭的。
他靠著東墻從樹隙往西邊的橋上看,還依稀的看得出行人的衣帽。及至他把眼光從遠(yuǎn)處往回收,看見一株大樹下,左邊露著兩只鞋,右邊也露著兩只,而看不見人們的身體。那容易想到是兩個人背倚著樹,面向西坐著,而把腳斜伸著。再看,一雙是男鞋,一雙是女鞋,王德又大膽的斷定那是一男一女。
王德的好奇心,當(dāng)時把牢騷趕跑,躡足潛蹤的走到那株樹后,背倚樹干,面朝東墻,而且把腳斜伸出去坐下。你想:“假若他們回頭看見我的腳,他們可以斷定這里一共六只腳,自然是三個人?!?
他坐下后,并聽不見樹那邊有什么動靜,只好忍耐著??纯醋约旱哪_,又回頭看看樹那邊的腳;看著看著,把自己的腳忽然收回來,因為他自己覺得那么破的兩只鞋在這樣美麗的地方陳列著,好像有些對不起誰似的。然而不甘心,看看樹那邊的鞋破不破。如果和我的一樣破,為什么我單獨害羞。他探著頭先細(xì)細(xì)看那雙男鞋,覺得頗有些眼熟。想起來了,那是李應(yīng)的新鞋。
“真要是李應(yīng),那一個必是她——李靜!”王德這樣想。于是又探過頭看那雙女鞋,因為他可以由鞋而斷定鞋的主人的。不是她,她的鞋是青的,這是藍(lán)的?!安皇庆o姐,誰?李應(yīng)是見了女人躲出三丈多遠(yuǎn)去的。別粗心,聽一聽?!?
樹那邊的男子咳嗽了兩聲。
“確是李應(yīng)!奇怪!”他想著想著不覺的嘴里喊出來:“李應(yīng)!”
“??!”樹那邊好像無意中答應(yīng)了一聲。
王德剛往起立,李應(yīng)已經(jīng)走過來,穿著刺著紅字的救世軍軍衣。
“你干什么來了,王德?”李應(yīng)的臉比西紅柿還紅。
“我——來看‘鄉(xiāng)人攤’!”
“什么?”
“鄉(xiāng)人攤!”王德笑著說。
“什么意思?”
“你不記得《論語》上‘鄉(xiāng)人攤,朝服立于阼階’?你看那茶館里的臥椅小桌,擺著那稀奇古怪的男女,還不是鄉(xiāng)人攤?”
“王德,那是‘鄉(xiāng)人儺’(鄉(xiāng)人儺,“儺”讀“挪”,舊時迎神驅(qū)疫的儀式。這里有意把“儺”改為“攤”,字形近似,變成了諷刺。),老張把字念錯!”
“可是改成攤,正合眼前光景,是不是?”
兩個人說著,從右邊轉(zhuǎn)過來一位姑娘。王德立刻把笑話收起,李應(yīng)臉上像用鈍刀刮臉那么刺鬧著。倒是那位姑娘坦然的問李應(yīng):“這是你的朋友?”
“是,這就是我常說的那個王德!”
“王先生!”那位姑娘笑著向王德點了點頭。
王德還了那位姑娘一個半截揖,又找補了一鞠躬,然后一語不發(fā)的呆著。
“你倒是給我介紹介紹!”她向李應(yīng)說。
“王德,這是龍姑娘,我們在一處作事?!?
王德又行了一禮,又呆起來。
李應(yīng)不可笑,王德也不可笑,他們和受宮刑的人們一樣的不可笑。而可憐!
龍鳳的大方活潑,漸漸把兩個青年的羞澀解開,于是三個人又坐在樹下閑談起來。
龍鳳是中國女人嗎?是!中國女人會這樣嗎?我“希望”有這么一個,假如事實上找不到這么一個。
李應(yīng),龍鳳都拿著一卷《福音報》,王德明白他們是來這里賣報而不是閑逛。
三人談了半天話,公園的人漸形多起來,李應(yīng)們到前邊去賣報,王德到報館作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