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類
明本孔子家語十卷〔題魏王肅注明刻本〕六冊鈐有“歸來白屋”、“下學(xué)齋書畫記”、“吳郡橫山陽人錢綺過眼經(jīng)籍書畫金石”諸印〔魯圖〕
〔存八卷一至二五至十〕
明汲古閣本孔子家語十卷〔題魏王肅注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二冊鈐有“沈氏山樓藏書記“張敦仁讀過”、“葆采”、“文章太守”、“陽城張氏省訓(xùn)堂經(jīng)籍記”諸印〔魯圖〕
孔子集語十七卷〔清孫星衍輯清嘉慶二十年孫氏刻平津館叢書本〕四冊〔魯圖〕
荀子二十卷〔唐楊倞注明刻本〕四冊〔魯圖〕
荀子二十卷〔唐楊倞注清謝墉輯補校勘補遺一卷清謝墉撰清乾隆五十一年謝墉安雅堂刻本〕四冊二部鈴有“吳門黃氏考藏圖書記”諸印〔魯圖〕
荀子二十卷〔唐楊倞注明末讀書坊刻本〕二冊〔魯圖〕
荀子補注二卷〔清郝懿行撰清嘉慶至光緒刻郝氏遺書本〕一冊
刪定荀子一卷〔清方苞刪定清康熙嘉慶間桐城方氏刻抗希堂十六種本〕〔魯圖〕
明本新書十卷〔漢賈誼撰明刻本〕四冊鈐有“張敦仁讀過”、“葆采”、“陽城張氏省訓(xùn)堂經(jīng)籍記”諸印〔魯圖〕
賈誼新書十卷〔漢賈誼撰清乾隆盧氏抱經(jīng)堂刻本〕二冊
明本鹽鐵論十二卷〔漢桓寬撰明張之象注明嘉靖三十三年張氏猗蘭堂刻本〕六冊鈐有“仲先”諸印〔魯圖〕
明本鹽鐵論十二卷〔漢桓寬撰明張之象注明刻本〕二冊〔魯圖〕
鹽鐵論十卷〔漠桓寬撰考證一卷清張敦仁撰清嘉慶十二年張敦仁刻本〕二冊〔魯圖〕
明本新序十卷〔漢劉向撰明萬歷程榮刻漢魏叢書本佚名錄清黃丕烈跋〕二冊〔魯圖〕
重刻宋治平監(jiān)本揚子法言十三卷〔漢揚雄撰晉李軌注〕音義一卷〔清嘉慶二十三年秦氏石研齋影宋刻本〕二冊二部
明重刻元本纂圖互注揚子法言十卷〔漢揚雄撰晉李軌、唐柳宗元、宋宋咸、吳秘、司馬光注明初刻本〕四冊
明本揚子法言十卷〔漢揚雄撰晉李軌、唐柳宗元、宋宋咸、吳秘、司馬光注明末刻本〕二冊〔魯圖〕
明本新纂門目五臣音注揚子法言十卷〔漢揚雄撰晉李軌、唐柳宗元、宋宋咸、吳秘、司馬光注明嘉靖十二年顧春世德堂刻六子全書本〕四冊〔魯圖〕
新纂門目五臣音注揚子法言十卷〔漢揚雄撰晉李軌、唐柳宗元、宋宋咸、吳秘、司馬光注清嘉慶九年姑蘇聚文堂刻本〕四冊〔魯圖〕
明本文中子中說十卷〔題隋王通撰宋阮逸注明刻本〕二冊〔魯圖〕
明本文中于中說二卷〔題隋王通撰明萬歷何允中刻廣漢魏叢書本〕一冊〔魯圖〕
明本中說十卷〔題隋王通撰宋阮逸注明嘉靖十二年顧春世德堂刻六子全書本〕二冊〔魯圖〕
張橫渠先生全集十二卷〔宋張戴撰清張伯行輯清康熙四十七年張伯行正誼堂刻本〕五冊鈐有“南陵李氏珍藏”、“李波璵印”諸印〔魯圖〕
二程全書〔河南程氏全書七種六十七卷宋程顥、程頤撰宋朱熹輯清光緒十八年傳經(jīng)堂刻本〕二十冊〔魯圖〕
子目與《叢綜》二五九—二六〇頁《西京清麓叢書》中之《二程全書》同
宋儒胡致堂先生崇正辯三卷〔宋胡寅撰清乾隆二十八年南豐胡浚安順堂刻咸豐元年胡慶勛重印本〕六冊〔魯圖〕
朱子遺書〔八種七十一卷宋朱熹撰清康熙御兒呂氏寶誥堂刻本〕十二冊
子目同《叢綜》四七一頁《朱子遺書二刻》七種三十二卷,統(tǒng)名《朱子遺書》
朱子遺書二刻〔七種三十二卷宋朱熹撰清康熙御兒呂氏寶誥堂刻本〕十二冊
子目同《叢綜》四七一頁,統(tǒng)名《朱子遺書》
小學(xué)集注六卷??庇浺痪怼裁麝愡x撰小學(xué)總論一卷附錄一卷清同治二年吳棠刻本〕二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小學(xué)近思錄十四卷〔宋朱熹、呂祖謙撰清康熙呂氏寶誥堂刻朱子遺書本〕一冊
近思錄集注十四卷考訂朱子世家一卷〔宋葉采撰清乾隆元年維陽安定書院刻本〕四冊〔魯圖〕
近思錄集注十四卷考訂朱子世家一卷〔清江永撰清道光二十四年張日晸刻本〕二冊〔魯圖〕
近思錄集注十四卷考訂朱子世家一卷〔清江永撰清道光二十四年張日晸刻本〕四冊〔魯圖〕
明本朱子語類大全一百四十卷〔朱子世家一卷宋黎靖德輯明成化九年陳煒刻本〕四十冊〔魯圖〕
五子近思錄十四卷〔宋朱熹、呂祖謙撰清雍正二年梧齋刻本〕二冊〔魯圖〕
聚珍本明本釋三卷〔宋劉荀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魯圖〕
聚珍本傅子一卷〔晉傅玄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魯圖〕
聚珍本帝范四卷〔唐太宗李世民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
聚珍本漢官舊儀二卷補遺一卷〔漢衛(wèi)宏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
聚珍本公是先生弟子記四卷〔宋劉敞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
聚珍本項式家說十卷附錄二卷〔宋項安世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叢書本〕一冊〔魯圖〕
朱子經(jīng)濟文衡類編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續(xù)集二十五卷〔宋滕珙輯清乾隆四年楊云服刻本〕十二冊〔魯圖〕
〔存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續(xù)集二十二卷一至二十二〕
明仿宋本大學(xué)衍義四十三卷〔宋真德秀撰明嘉靖刻本〕二十四冊
大學(xué)衍義四十三卷〔宋真德秀撰清康熙刻本〕八冊
大學(xué)衍義四十三卷〔宋真德秀撰明陳仁錫評清道光十七年蕓香堂刻本〕十二冊〔魯圖〕
大學(xué)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明邱浚撰明陳仁錫評清道光十七年蕓香堂刻本〕三十六冊〔魯圖〕
大學(xué)衍義輯要六卷〔宋真德秀撰清陳弘謀輯清道光十七年陳氏培遠(yuǎn)堂刻本〕四冊
大學(xué)衍義輯要六卷〔宋真德秀撰清陳弘謀輯大學(xué)衍義補輯要十二卷首一卷明邱浚撰清陳弘謀輯清道光二十二年寶恕堂刻本〕十六冊二部〔魯圖〕
明本慈溪黃氏日鈔分類九十七卷〔宋黃震撰清乾隆刻本〕四十八冊〔魯圖〕〔存八十八卷一至八十八〕
程氏讀書分年日程三卷〔元程端禮撰清嘉慶二十一年沈維鐈刻本〕一冊
明本性理大全書七十卷〔明胡廣等撰明萬歷二十五年吳勉學(xué)師古齋刻本〕二十冊〔魯圖〕
性理三解七卷〔明韓邦奇撰清乾隆十六年成氏刻本〕四冊〔魯圖〕
正蒙拾遺一卷啟蒙意見五卷〔存卷一至二卷四至五〕洪范圖解一卷
讀書錄粹語三卷續(xù)錄粹語一卷〔明薛瑄撰清道光十六年刻本〕四冊〔魯圖〕
居業(yè)錄粹語二卷〔明胡居仁撰清道光十六年刻本〕二冊〔魯圖〕
呂子節(jié)錄四卷〔明呂坤撰清光緒九年津河廣仁堂刻本〕二冊二部
呂語集粹四卷〔清尹會一撰清光緒五年王氏謙德堂刻尹健余先生全集本〕二冊二部
呂語集粹四卷〔清尹會一撰清光緒五年王氏謙德堂刻尹健余先生全集本〕一冊
四禮翼無卷數(shù)〔一卷明呂坤撰清道光十五年劉際清等刻青照堂叢書本〕一冊
四禮翼無卷數(shù)〔一卷明呂坤撰清乾隆二十五年刻鄭氏叢刻本〕一冊
朱子晚年定論無卷數(shù)〔一卷明王守仁撰清同治光緒間刻王文成公全書本〕一冊二部
帝鑒圖說無卷數(shù)〔不分卷明張居正等撰明萬歷元年刻本〕六冊
劉子全書四十卷〔首一卷明劉宗周撰清董瑒編清道光四年至十五年王宗炎等刻本〕二十四冊三部〔魯圖存一部〕
人譜一卷人譜類記二卷〔明劉宗周撰清同治七年丁氏濟南公廨刻本〕二冊〔魯圖〕
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清李光地等撰清康熙五十四年內(nèi)府刻本〕八冊二部〔魯圖存一部〕
萬世玉衡錄四卷〔清蔣伊撰清康熙刻本〕四冊
李二曲先生集錄要四卷〔清李顒撰〕倪畬香先生慎獨圖說二卷〔清倪元坦撰清嘉慶刻本〕二冊
繹志十九卷〔明胡承諾撰清道光十七年顧氏謏聞書屋刻本〕六冊〔魯圖〕
思辨錄輯要前集二十二卷后集十三卷〔清陸世儀撰清道光十七年沈維鐈刻本〕十冊〔魯圖〕
圣學(xué)入門書無卷數(shù)〔一卷清陳瑚撰清咸豐四年蘇氏刻記過齋叢書本〕一冊
知非錄無卷數(shù)〔一卷清孔昭杰撰清孔憲彝等注清咸豐二年刻本〕一冊
讀性理敬述無卷數(shù)一冊六部
絅齋劄記無卷數(shù)〔一卷清孔毓焞撰清刻本〕一冊三部
訓(xùn)學(xué)集語初冊無卷數(shù)一冊
先正讀書訣無卷數(shù)〔一卷清周永年輯清光緒江標(biāo)刻靈鶼閣叢書本〕一冊五部
家塾課讀門徑附續(xù)編均無卷數(shù)二冊
淵鑒齋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清熊賜履、李光地等纂修清康熙五十三年武英殿刻本〕四十八冊鈐有“果親王府圖書記”、“慧海樓藏書記”、“楊氏海源閣藏”諸印〔魯圖〕
古香齋袖珍本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清熊賜履、李光地等纂修清康熙內(nèi)府刻古香齋袖珍叢書本〕四十冊〔魯圖〕
圣門十六子書〔九十一卷清馮云鵷輯清道光十四年崇川馮氏刻本〕六冊〔魯圖〕
子目同《叢綜》七〇〇頁
正學(xué)編無卷數(shù)〔一卷清潘世恩輯清道光十五年金石聲六安州署刻本〕一冊〔魯圖〕
弟子箴言十六卷〔清胡達(dá)源撰清道光十五年胡氏聞妙香軒刻本〕四冊〔魯圖〕
約書十二卷〔清謝階樹撰清道光二十四年謝氏自刻本〕四冊〔魯圖〕
潛室陳先生木鐘集十一卷〔宋陳埴撰清同治六年東甌郡齋刻本〕四冊〔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