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四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斯理也通于商務矣。夫貿(mào)易之道固以土產(chǎn)及土產(chǎn)所制之物二者為之紀綱,而國政民情未嘗不與商務相維系,明乎此而后商務可得而言矣。
英吉利商國也,恃商以富國,亦恃商以強國。曷為曰商國也?專藉商舶以覓新地,辟新埠,縱橫五大洲,遍布于中國沿海、沿江地方,其與國政相維系者如此。藝術家日益精良,化學家日研新質(zhì),創(chuàng)耕稼新機以教農(nóng)人,得糞溉新法以興樹藝,其與民情相維系者如此。竊嘗究英國商務之所以興旺者,其故有十三端,有為中國之可及,亦有為中國之難驟及者。曰地氣清和,曰礦產(chǎn)甚富,曰國內(nèi)水陸便利,曰??诙啵怂恼咧袊逃兄?,無不可及者也。曰百工技藝嫻熟,曰首創(chuàng)機器擅利獨多,曰資本甚巨,曰程法盡善,用人得宜,曰商船多,曰五大洲皆有屬地,曰言語為商務通行,曰通商歷年最久,曰近日出口貨無稅,進口貨亦不盡征,此九者他國亦有難兼,中國所未能驟及者也。
姑舉中國商務情形論之一:一曰專業(yè)收放者為坐賈,此無甚遠大之志,以彼出以此入也;一曰販運出境者為行商,貨不能得厚利于近地,必待轉(zhuǎn)售于他鄉(xiāng),或數(shù)百里,或數(shù)千里,此其志在速銷,以貨往以貨返也;一曰獨商,商本不充者不能創(chuàng)設大莊,商資稍裕者輒喜獨開生面;一曰伙商,人二為從,人三為眾,向稱股份者如是已矣。西商公司之法行,我商局大為一變。然止聞集股之害,終未見集股之利。
然則至今日而言商務,我君臣上下無不欣然艷羨,起而效之,獨奈何不揣其本而師其末乎?揣本之道奈何?除設商部立商務局諸大端前已詳哉言之,復有兩說于此:
一在先明大地貿(mào)易興旺之故也。地面近赤道者曰赤帶,近北極者曰冷帶,兩帶之間曰溫帶。其土產(chǎn)不利既不相侔,而飛、潛、動、植之象亦覺大異。推之五洲之物,一國之物,一省之物,均未必同,惟彼商人世處其中,或各精一業(yè),或力兼數(shù)業(yè),究其大宗之源,實亦不外講求天生物產(chǎn)、百工技藝兩大端。
一在先明城鎮(zhèn)口岸興旺之故也。地當孔道、位鎮(zhèn)中央必開大埠,如中國之周家口、漢口、樊城、俄之麥思果、德意志之伯靈是也。江海相接,內(nèi)通數(shù)省,上下數(shù)千百里,如中國之上海、英之倫敦、法之立甕城是也。海口便于泊舟,為海道所必經(jīng),中國之香港久為英人占踞者是也。支河一線,內(nèi)外通海,埃及國之蘇彝士河是也。勢扼河、海要隘,地甚狹束,希臘與美國答陵灣是也。兩海相夾,形如箕舌,南洋鎖鑰,東、西咽喉,新加坡是也。以上七項皆商埠要區(qū),能占地勢之大利者也。既商地之利有七,凡為商者孰不思得一地利以自居,倘或能兼數(shù)利,而商務不興旺者未之有也。
且夫天下商埠之盛衰,視水、陸舟車為轉(zhuǎn)移。有昔為荒區(qū),今成天府者,如中國之香港、上海、燕臺、牛莊等處。有昔為大埠今就衰落者,如中國之清江、周家口、樊城等處。觀船舶之多寡,知河道必有變遷;觀海道之飛輪,知中道河南、東道山東之必有衰落;觀火車之漸通,知旱道必增巨埠。有識者固思捷足先得,亦惟多財者乃能力著先鞭也。況通商之利固有常經(jīng),亦多變局。
試觀埃及國昔年緣國屬羅馬,例應貢麥,埃民遂加意麥種,而麥產(chǎn)貿(mào)易之旺者數(shù)百年。德國有地名活登倍克,凡民間娶妻者令種果樹若干本,其地至今多果利,此因國法而竟能盛興商務也。昔年英國禁種黃煙,煙賈無利,今弛禁而煙販遂盛,此以禁令寬猛而可覘商務興衰也。英國海口昔時麥稅甚重,面粉價昂,后減輕收稅,而價廉而麥販愈多,此以捐稅輕重而可驗商務興衰也。又有兩地物產(chǎn)同而貿(mào)易之興旺則未必同,蓋旱道多,山路險,運腳必重,鐵路近,輪船便,運腳必輕,此以運腳多寡而可衡商務盛衰也。顧天下政教不能道一風同者勢也,而天下土地必須相其物宜者理也。不同者原難一例相從,不宜者仍需互相補救。試觀中、印善種茶,而英國善織布,故英人常購中、印之茶,而售其布于中、印也。法國善織絲綢,英國善鑄鐵器,故法國常購英之鐵器,而售其絲綢于英國也。美國富棉產(chǎn),英國精造船,故美國常購英之船,而售其棉于英國也。于此可見各處有本產(chǎn),即各業(yè)有專門,父傳子,子傳孫,各守恒產(chǎn),業(yè)精物美,而即以其有余,補其不足。此交易之各得其所者也。
至若天氣溫煦,雨旸時若,則土產(chǎn)之物必鮮美而價廉,是謂得天時者也。土質(zhì)膏腴,地脈滋潤,則所產(chǎn)之物必豐富而價平,是謂得地利者也。技術有師承,制造多心得,則所出之物必精美而價高,是謂得人和者也。“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泵骱醮?,方足與言商務。吾愿言商務者,究其理而推行盡利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