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收國元年秋七月戊辰,以舍音為古倫貝勒,世祖第五子,太祖母弟也。太祖伐遼,次寥晦城,抵遼界,敵兵犯中軍,舍音出戰(zhàn),遣宗幹止之,乃還。
冬十二月丁未,從太祖追及遼主于呼岱巴岡,大敗之。是戰(zhàn),舍音援矛殺數(shù)十人,功稱最。
天輔元年春正月,古倫溫貝勒舍音,以兵一萬攻泰州,下金山縣。孟古脾室四部及渤海人皆來降,遂克泰州。城中積粟轉(zhuǎn)致烏哩雅振先降諸部,因徙之內(nèi)地。
五年夏閏五月辛巳,古倫烏赫哩貝勒薩哈卒。六月庚子,以舍音代之。
冬十二月辛丑,大舉伐遼,以杲為內(nèi)外諸軍都統(tǒng),宗翰等副之,伊都為向?qū)?。詔曰:“遼政不綱,人神共棄。今欲中外一統(tǒng),故命汝率大軍以行討伐。爾其慎重兵事,擇用善謀,賞罰必行,糧餉必繼,勿擾降服,勿縱俘掠,見可而進(jìn),母無淹師期,事有從權(quán),無煩奏稟。”又詔曰:“若克中京,禮樂、儀仗、圖書、文籍,并許津發(fā)赴闕?!?
六年春正月癸酉,都統(tǒng)杲克高、恩、回紇三城。乙亥,取中京,獲軍貲、牲畜億計,遂下澤州,分兵屯守要害。適完顏罕都游兵出中京南,遇騎兵,紿曰:“乞明旦降?!标叫胖箿靥睾疹~埒春等往迎,奚王錫默圍之。納哈塔通恩等據(jù)坂去馬,殊死戰(zhàn),敗其兵。宗翰知遼主獵鴛鴦濼,請進(jìn)兵襲之。因宗幹言,乃約會軍奚王嶺。
三月,杲出青嶺,宗翰出瓢嶺,遼主西走。宗翰遣達(dá)蘭追擊遼都統(tǒng)瑪格于道蘭。達(dá)蘭請益兵于杲,而獲樞密德勒岱父子。
西京已降復(fù)叛,杲進(jìn)攻之。夏四月辛卯,復(fù)取西京。杲率大軍趨白水濼,遣將招撫未降州郡。是時,耶律聶哷自立于燕京。山西諸城人心未固,遣宗望請?zhí)媾R軍。聶哷遣書自明,杲復(fù)以書責(zé)之。
夏六月戊子朔,太祖發(fā)京師,杲使馬和尚奉迎于塔魯河。斡魯敗夏兵,杲使希尹等奏捷,且請徙西南招討司諸部于內(nèi)地。太祖至鴛鴦濼,杲上謁,嘉賞之。太祖追遼主于古爾珍川,南伐燕京,次奉圣州。詔曰:“自今諸訴訟書付都統(tǒng)杲?jīng)Q遣。若有大疑,即令聞奏?!碧娑ㄑ嗑?,還次鴛鴦濼,以宗翰為都統(tǒng),杲從太祖還京師。
七年冬十二月甲午,以杲為安班貝勒,與宗幹共治國政。
太宗天會三年冬十月甲辰,大舉侵宋,以杲領(lǐng)都元帥,居京師。宗翰、宗望分道進(jìn)兵。四年,再侵宋,以宋二帝歸。八年,杲卒。熙宗皇統(tǒng)三年,追封為遼越國王。配享太祖廟廷,謚智烈。
第九子博濟(jì),一名宗義,天德間,官平章政事,為海陵所殺,并舍音子孫百余人;唯幼子阿古爾得免,后封為王,世襲千戶。大定間皆追復(fù)官爵。
當(dāng)天會間,與杲同輔政者曰宗幹。
太宗天會元年冬十二月甲午,以宗幹為古倫貝勒。宗幹本名斡布,太祖庶長子。初,太祖伐遼,遇遼兵于境上,使宗幹率眾填塹,士卒畢渡,渤海軍馳突而前,左翼七穆昆少卻,直犯中軍。杲輒出戰(zhàn),使宗幹止之,乃還。達(dá)嚕噶城之戰(zhàn),宗幹以中軍為疑兵。未幾,從杲取春、泰州。太祖克上京,次沃赫河,宗幹率群臣請班師,從之。從都統(tǒng)杲取中京,宗翰自北安州遺書,請進(jìn)兵追襲遼主,杲猶豫未決,宗幹固請,乃許會師。既會軍于羊城濼,杲使宗幹與宗翰以兵六千襲遼主至五院司,主遁,敗其將耿守忠兵于西京城東。至是,太宗立,拜古倫貝勒,同杲輔政。
三年春二月壬戌,羅索獲遼主于伊都谷,始命宗幹等議禮制度,正官名,定服色,興庠序,設(shè)選舉,治歷明時,皆自宗幹啟之。
四年,官制行,詔中外。
十年夏四月庚午,以宗幹為古倫左貝勒。未幾,改定制度,詔中外。
十三年春三月,以宗幹為太傅,領(lǐng)三省事。
熙宗天眷二年秋七月辛丑,以宗幹為太師,進(jìn)封梁宋國王,入朝不拜,策杖上殿,以足疾,設(shè)坐奏事,監(jiān)修國史。
皇統(tǒng)元年,賜宗幹輦輿上殿,制招不名。帝幸燕京,宗幹從。會有疾,帝親臨問。自燕京還,至野狐嶺,宗幹疾亟,不行,帝復(fù)親臨視,語及軍國事,帝悲泣不已。明日,仍與后同往。后親與宗幹饋食,至暮乃還。并赦罪囚,為讓解。居數(shù)日,卒,帝哭之慟,輟朝七日,親臨祭葬。海陵篡立,追尊明肅皇帝,廟號德宗。世宗即位,追削之,改封皇伯、太師、遼王,謚忠烈,配享太祖廟廷。
子充,本名實圖美,官左丞相,封代王。其子塔納官歸德節(jié)度使,阿里布官輔國上將軍,皆為海陵殺。
高即海陵。
兗,本名梧桐,歷太尉、樞密使,封王。子阿哈同知定武節(jié)度使。
襄,本名永慶,輔國上將軍,追封衛(wèi)王,贈司徒。子和尚,封應(yīng)國公,賜名樂善,坐事誅。
袞,本名博恰,一名富勒堅,官西京留守,封王,坐與穆隆阿等交通,誅。
同時漢人稱賢相者,惟韓企先。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遼為中書令,徙居柳城,世貴顯。乾統(tǒng)間第進(jìn)士。都統(tǒng)杲定中京,擢樞密副都承旨,遷轉(zhuǎn)運(yùn)使。宗翰經(jīng)略山西,表為西京留守。天會六年,劉彥宗卒,以企先同平章事,知樞密院。七年,遷尚書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國公。
先是,太祖平燕京,始用漢官宰相,賞左企弓等,置中書、樞密于廣寧府;而朝廷宰相,自用女直官號。太宗立仍舊。及誅張敦固,移置中書、樞密于平州,尋移燕京,凡漢地選授、調(diào)發(fā)、租稅皆承制行事。故自時立愛劉彥及企先,官為宰相,其職大抵如此。
舍音、宗幹當(dāng)國,勸太宗改舊制,立尚書省以下諸司府寺。十二年,以企先為尚書右丞相,召入見,太宗驚異曰:“朕疇昔嘗夢此人,今果見之?!庇谑欠阶h禮制度,損益舊章。企先博通經(jīng)史,因革咸取折衷。其為相,為官擇人,專以獎勵后進(jìn)為已任。推觳士類,甄別人物,一時臺省多君子。密謀顯諫,必咨于王,宗翰、宗幹雅器重之,世稱賢相焉?;式y(tǒng)元年封濮王。六年卒,年六十五。配享太宗廟廷,圖像衍慶宮,謚簡懿。世宗亟稱之,謂前后漢人宰相無能及者。
次子鐸,仕至順天軍節(jié)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