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天輔六年夏六月,大破遼兵,遼主走陰山,夏將李良輔將兵三萬救遼,次天德境野谷、斡魯、羅索敗之于宜水,追至野谷,澗水暴至,漂沒者不可勝計。宗望至陰山,以便宜與夏議和。并諭“遼主至彼,可令執(zhí)送?!?
夏本元魏后,魏衰,居松州者,因以牙姓為托跋氏。初,黨項(xiàng)八部有托跋部,自黨項(xiàng)入居銀、夏之間者,號平夏部。唐末,托跋思恭以破黃巢功,賜姓李氏,兄弟相繼為節(jié)度使,居夏州,在河南。繼遷再立國,元昊始大,乃北渡河,城興州而都之。其地,初有夏、綏、銀、宥、靈、鹽等州,后遂取武威、張掖、酒泉、燉煌郡地。南界橫山,東距西河,土宜三種,善水草,宜畜牧,民俗強(qiáng)梗,敢戰(zhàn)斗。元昊稱帝,遼以公主下嫁,世修朝貢,事具《遼史》。至是,救遼兵敗,始議和。
太宗天會二年春正月甲戌,夏國奉表稱藩,宗翰承制割下寨以北、陰山以南伊蘇伊喇部、圖嚕濼西之地賜之。
三月辛未,夏國王李乾順遣巴哩公亮等來上誓表。
閏月戊寅朔,使王阿哈、楊天吉往賜誓詔。
冬十月甲辰朔,夏遣使謝誓詔,并論宋所侵地。初,宋與夏俱受山西地,宋侵取之。詔曰:“省表具悉!已命西南、西北兩路都統(tǒng)府從宜定奪?!蔽煳?,夏使賀天清節(jié)。
三年春正月癸酉朔,夏遣使來賀。乙未,夏使奉表致奠于和陵。
冬十月壬子,夏使賀天清節(jié)。
四年春正月丁卯朔,夏遣使來賀。
冬十月丁未,夏遣使賀天清節(jié)。
初,以山西九州與宋,而天德遠(yuǎn)在一隅,緩急不可及,割以與夏。后破宋都,獲二帝,乃書陜西界,自麟府路洛陽溝東距黃河西岸,西歷暖泉堡,鄜延路米脂谷至累勝寨,環(huán)慶路威寨過九星原至委布谷口,涇原路威川寨略古蕭關(guān)至北谷川,秦鳳路通懷堡至古會州,自此直距黃河,依現(xiàn)今流行,分熙河路,盡西邊以限封城。復(fù)分陜西北鄙以易天德、云內(nèi),以河為界。及羅索定陜西,博勒和率兵先取威戎城,軍至威戎東與敵遇,擊走之,生致二人,問之,乃知為夏將李遇取威戎也,乃還其人,而與遇通問。遇軍威戎西,芬徹軍威戎軍,而使之議事于羅索。報曰:“元帥府約束,若兵近夏境,則與夏犄角,無相侵犯?!庇龃鹪唬骸跋膰纫蕴斓?、云內(nèi)歸大國,大國許我陜西北鄙之地,是以至此。”芬徹等遂旋師,卒不與北鄙地。
十三年春正月,遣使如夏報哀。
冬十二月癸亥,始定夏使朝賀,賜宴、朝辭儀。
十四年春正月己巳朔,夏遣使來賀。乙酉,復(fù)遣使賀萬壽節(jié)。
十五年春正月癸亥朔,夏遣使來賀。己卯,復(fù)遣使賀萬壽節(jié)。
天眷二年冬十月癸酉,夏遣使來告哀。
三年夏五月己卯,詔冊仁孝為夏國王。初,夏主乾順以二年卒,子仁孝立。至是,遣使冊命,加開府、上柱國。
秋九月庚申,夏遣使謝賻贈及封冊。
皇統(tǒng)元年春正月已未,夏國請置榷場,許之。
初,王阿哈等以太宗誓詔賜夏國,欲以契丹舊儀見,不肯曰:“契丹與夏甥舅也,故國王坐受。今君臣也,當(dāng)如儀。”爭數(shù)日不決。至是,始起立受焉。
宋慕洧以環(huán)州降,及割河南、陜西地與宋,洧奔夏,夏以為僧格及薩里罕再定陜西,洧思?xì)w夏人覺,遂族洧,以表聞,詔責(zé)之。
五年夏四月,遣右衛(wèi)將軍薩哈、兵部郎中耶律福為橫賜夏國使。
六年春正月庚寅,以邊地賜夏國王。
九年冬十二月,夏賀正旦使至,中道遣還。遣使以節(jié)位報諭。至境上,夏人問曰:“圣德皇帝何為見廢?”不肯納,乃使有司以廢立故,移文報之。
海陵天德二年秋七月戊戌,夏使御史大夫察喇公濟(jì)等來賀即位及受尊號,如舊儀。
三年秋九月,夏主遣使上表,請不去尊號。以經(jīng)武將軍蕭朋格為夏生日使。
正隆二年夏四月戊戌,以宿直將軍溫都斡罕為橫賜夏國使。
秋九月乙丑,以宿直將軍布薩烏哷赫為夏生日使。
三年春正月丙寅,夏奏告使還,遣左宣徽使敬嗣暉諭之。
秋九月庚午,以宿直將軍阿勒巴為夏生日使。
四年春三月丙辰朔,遣兵部尚書蕭恭經(jīng)畫夏國邊界。
秋九月,以宿直將軍瓜爾佳達(dá)蘭為夏生日使。
六年秋九月,南侵宋,宋人入秦、隴,夏攻取湯皿羌、通峽、九羊、會川等城寨。宋亦侵入夏境。
世宗大定二年夏四月,夏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梁元輔、翰林學(xué)士焦景顏、押進(jìn)樞密副都承旨任純忠賀登寶位。再遣武功大夫賀義忠、宣德郎高慎言賀萬壽節(jié)。
秋八月癸酉,夏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蘇執(zhí)禮、匭押使王琪、押進(jìn)中丞趙良賀尊號。
九月庚子,以左司員外郎完顏正臣為夏生日使。
冬十二月辛未,以夏乞兵復(fù)神槍手侵地,遣尚書吏部郎中完顏德濟(jì)體究陜西利害。夏遣巴哩昌祖、楊彥敬賀正旦。
三年春三月壬辰朔,夏使額魯元智、程公濟(jì)賀萬春節(jié)。
夏五月,以宿直將軍珠勒根呼雅克為橫賜夏國使。
秋七月甲寅,詔市馬夏國。
九月癸巳,遣布薩實(shí)訥為夏生日使。
冬十月己巳,夏使蘇執(zhí)禮、李子美謝橫賜。
四年春正月丁亥朔,夏使威伊執(zhí)信、李師白賀正旦。
三月丙戌朔,夏使紐鄂文忠、陳師古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遣宗室烏哩雅為夏生日使。
冬十二月,夏殿前太尉梁惟忠、翰林學(xué)士焦景顏乞免徵索正隆末年所虜人口。
五年春正月辛亥朔,夏使鄂囉世、高岳賀正旦。
秋九月,以宿直將軍珠格芬徹為夏生日使。
六年春下月月丙午朔,夏使高遵義、安世賀正旦。
三月甲辰朔,夏使曹公達(dá)、孟伯達(dá)、押進(jìn)知中興府趙衍賀萬春節(jié)。戊申,中丞李克勤、學(xué)士焦景顏?zhàn)嗥蛎馑鞣?,許之。
夏四月,遣錫默果囉為橫賜夏國使。
秋九月辛亥,遣伊喇熙載為夏生日使。
冬十二月戊戌,夏中丞賀義忠、學(xué)士楊彥敬謝橫賜。
七年春正月庚子朔,夏使劉志真、李師白賀正旦。
三月己亥朔,夏使任得仁、李澄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乙亥,遣唐古呼嚕為夏生日使。
冬十二月壬戌,夏使巴哩昌祖、趙衍為其臣任得敬求醫(yī),許之。
八年春正月甲子朔,夏使利守信、李穆賀正旦。
三月癸亥朔,夏使明博師道、嚴(yán)立本賀萬春節(jié)。
夏四月戊午,夏使任得聰謝恩,詔卻其禮物。
秋九月丁卯,遣引進(jìn)使高希甫為夏生日使。
九年春正月戊午朔,夏使莊浪義顯、劉裕賀正旦。
三月丁巳朔,夏使渾進(jìn)忠、王德昌賀萬春節(jié)。
夏五月丙辰,遣完顏賽音為橫賜夏國使。
秋九月,遣布薩忠為夏生日使。
是歲,西番喬嘉族首領(lǐng)札實(shí)結(jié)往省其母于莊浪族,夏人襲之,國戰(zhàn),潰圍出,尋死,其母為夏人所虜。遣大理卿李昌圖等往按,且止勿筑祈安城。使還,詔以其侄趙師古為喬嘉等四族都鈐轄,加宣武將軍。先是,大定四年,臨洮尹伊喇成招降,札實(shí)結(jié)乃率木波、隆普、龐巴、巴哩四族來附,進(jìn)馬百匹,詔厚加賞賜。成遷南京留守,召拜樞副,封任國公。至是,為夏人所敗。
十年春正月壬子朔,夏使劉志直、韓德容賀正旦。
三月壬子朔,夏使張兼善、李師白賀萬春節(jié)。
夏閏五月乙未,夏權(quán)臣任得敬中分其國,脅其主李仁孝遣左樞密使朗鄂特進(jìn)忠、參知政事楊彥敬、押進(jìn)翰林學(xué)士焦景顏上表求封,詔不許,并卻其貢物。
初,仁孝嗣位,其臣屢作亂,任得敬抗御有功,遂相夏國二十余年,陰蓄異志,欲圖夏國,誣殺宗親大臣,其勢漸逼,仁孝不能制。至是,乃分西南路及靈州羅彭地與得敬自為國,且上表求封,不許。賜詔,略曰:“我國家戡定中原,懷柔西土,始得畫疆于乃父,繼而賜命于爾躬,恩厚一方,年垂三紀(jì)。今茲請命,事頗靡常,未知措意之由來,續(xù)當(dāng)遣使以詢問。所有貢物,已經(jīng)發(fā)回。”得敬密通宋求助,宋以蠟書答之,為夏人得。求封又不見許,仁孝乃謀誅之。
秋九月敦庚寅,遣瓜爾佳阿里布為夏生日使。八月晦,仁孝誅任得敬及其黨與,上表謝,并以宋人蠟書獻(xiàn),詔慰諭之。未幾,罷保安蘭州榷場。嗣因尚書省奏邊民滋為奸弊,并綏德榷場罷之,止存東勝、環(huán)州而已。
十一年春正月丙子朔,夏使薩執(zhí)直、馬子才賀正旦。
秋八月己巳,遣劉珫為夏生日使。
十二年春正月庚午朔,夏使威紐執(zhí)忠、劉昭賀正旦。
三月己巳,夏使黨得敬、田公懿賀萬春節(jié)。鄂羅紹甫、呂子溫、押進(jìn)巴哩直信賀尊號。
夏四月癸亥,遣唐古阿古爾橫賜夏國。
秋九月辛巳,鈕祜祿額特埒為夏生日使。
冬十二月癸亥,夏使罔榮忠、嚴(yán)立本謝橫賜。
十三年春正月乙丑朔,夏使鄂羅紹昌、張希道賀正旦。
三月癸巳朔,夏使巴哩安仁、焦蹈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辛卯朔,遣和索哩為夏生日使。
十四年春正月已丑朔,夏使薩進(jìn)德、李師旦賀正旦。
三月戊子朔,夏使巴哩安仁、焦蹈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乙未,遣宗室崇肅為夏生日使。
十五年春正月,夏使李嗣卿、白慶嗣賀正旦。
閏九月已未,遣錫默和尚為夏生日使。
冬十二月,夏使鄂史紹甫、王師信謝橫賜。
十六年春正月戊申朔,夏使威載師憲、宋宏賀正旦。
三月丙午朔,夏使古沁文昌、王禹珪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癸丑遣完顏托果斯為夏生日使。
十七年春正月壬寅朔,夏使額伊德昌、楊彥和賀正旦。
三月辛丑朔,夏使巴哩慶祖、梁宇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丁酉朔,遣舒穆嚕呼圖為夏生日使。
冬十月己巳,夏進(jìn)百頭帳,詔卻之。
十二月甲午,夏遣東經(jīng)略使蘇執(zhí)禮橫進(jìn)。
十八年春正月丙申朔,夏使紐紐存忠、武用和賀正旦。
三月乙未朔,夏使威明仁顯、趙崇道賀萬春節(jié)。
夏四月已丑,遣阿布哈德甫橫賜夏國。
秋九月辛未,遣完顏富勒呼為夏生日使。
冬十二月戊午,夏使朗鄂特元智、劉昭謝橫賜。
十九年春正月庚申朔,夏使張兼善、張希圣賀正旦。
三月乙未朔,夏使來子敬、梁介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戊午,遣費(fèi)摩呼喇為夏生日使。
二十年春正月甲寅朔,夏使安德信、吳日休賀正旦。
三月癸丑朔,夏使罔進(jìn)忠、王禹玉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壬戌,遣宗室薩布為夏生日使。
冬十二月癸卯,詔夏使入界,如遇當(dāng)月小盡,限二十五日至京,二十七朝見。丙午,夏使罔永德、劉昭入見。
二十一年春正月戊申朔,夏使穆納好德、郝處俊賀正旦。壬子,夏請復(fù)綏德軍榷場,仍許就館市易。
三月丁未朔,夏使蘇志純、康忠義賀萬春節(jié)。
夏國月戊辰,遣巴達(dá)爾呼橫賜夏國。
秋八月乙丑,遣奚呼實(shí)罕為夏生日使。
二十二年秋九月乙酉,遣布薩哈斯罕為夏生日使。
二十三年春正月丁卯朔,夏使劉進(jìn)忠、李國安賀正旦。
三月丙寅朔,夏使吳德昌、劉思忠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己巳,遣完顏錫里庫為夏生日使。
二十四年春正月辛卯朔,夏使劉執(zhí)中、李昌輔賀正旦。
二月丙戌,遣宗室 橫賜夏國。
三月庚寅朔,夏使晁直信、王庭彥賀萬春節(jié)。
夏五月丙申,尚書省奏夏國王以車駕幸上京,愿遣使入賀。帝曰:“往復(fù)萬里,暑雨泥濘,不須遣使?!绷钪I止之。
秋八月癸亥,遣約囉特默格為夏生日使。
二十五年冬十一月丙申,夏使李崇懿、米崇吉、押進(jìn)李嗣卿朝見,賀車駕還京。
二十六年春正月庚辰朔,夏使莽古進(jìn)德、劉光國賀正旦。
三月己卯朔,夏使莽古德懋、王慶崇賀萬春節(jié)。
秋八月已丑,遣李達(dá)可為夏生日使。
二十七年春正月癸卯朔,夏使少兒德昭、索遵德駕正旦。
三月癸卯朔,夏使遇忠輔、呂昌齡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己酉,遣錫默安圖為夏生日使。
冬十二月,夏使鄂囉紹先、嚴(yán)立本謝橫賜。
二十八年春正月丁酉朔,夏使瑪納紹文、安惟敬賀正旦。
三月丁酉朔,夏使渾進(jìn)忠、鄧昌祖賀萬春節(jié)。
秋九月甲午朔,遣崇夔為夏生日使。
二十九年春正月壬辰朔,夏使諾爾桑德昌、字得賢賀正旦。帝大漸,夏使遣還。
三月,夏使李元貞、余良來陣慰。
夏四月,夏使鄒顯忠、李國安入奠。
五月,夏使納琳思敬、梁介賀登位,田周臣押進(jìn)。
秋八月丙辰,夏使威明彥、劉文慶賀天壽節(jié)。
九月戊辰,以衛(wèi)尉巴爾斯章為夏生日使。
章宗明昌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夏使唐彥超、楊彥直賀正旦。
夏四月丙辰,遣伊喇寧橫賜夏國。
秋八月己酉,夏使雅蘇守節(jié)、張仲文賀天壽節(jié),罔進(jìn)忠謝橫賜。
九月已未,遣烏凌阿瑪展為夏生日使。
二年春正月庚戌朔,夏使王全忠、張思義賀正旦,許使館貿(mào)易三日。
三月丁巳,夏使李元膺、高俊英為陳慰使。丁卯,復(fù)遣李嗣卿、永昌奉奠皇太后。
秋八月乙巳,夏使舒威英、焦元昌賀天壽節(jié)。
九月丁巳,遣白琬為夏生日使。
十一月戊午,夏廂官吳明契等襲殺邊將阿嚕岱,良索之,不已,夏人乃殺明契等。
三年春正月乙巳朔,夏使趙好、史從禮賀正旦。
秋八月丁卯,夏使罔敦信、韓伯容賀天壽節(jié)。
九月,遣唐古哈達(dá)為夏生日使。
四年春正月己巳朔,夏使烏伊遂良、高崇德賀正旦。
夏五月丙寅朔,遣舒穆嚕貞橫賜夏國。
秋八月辛酉,夏使巴沁師德、張崇師賀天壽節(jié),納琳思聰謝橫賜。
九月,仁孝卒,子純佑立。
冬十一月庚寅,夏使李元吉、李國安告哀。
十二月甲午朔,密莽友直、李昌輔進(jìn)遺留物。
五年春正月癸亥朔,夏使紐紐世忠、劉思問賀正旦。辛巳,命國子祭酒劉璣、郎中烏庫哩慶裔為夏冊封起復(fù)使。
夏四月壬寅,夏使郎鄂特文廣、劉俊才,押進(jìn)頁允克忠來報謝。
秋八月乙卯,夏使頁允思文、張公輔賀天壽節(jié)。
冬閏十月丙戌,遣完顏忠為夏生日使。
六年春正月丁亥朔,夏使王彥才、高大節(jié)賀正旦。
三月丙申,夏使李彥崇、郝庭俊謝賜生日。
秋八月己卯,夏使宋克忠、吳子正賀天壽節(jié)。
九月辛卯朔,遣鈕祜祿哈尚為夏生日使。
承安元年春正月辛巳朔,夏使員元亨、元叔賀正旦。
秋八月甲戌,夏使同崇義、呂昌邦賀天壽節(jié)。
二年春正月乙亥朔,夏使威明世安、李師廣賀正旦。
秋八月戊戌,夏使羅伊守忠、王彥國賀天壽節(jié)、李德沖、劉思問奏告榷場。
冬十二月丁酉,夏使李嗣卿、高德崇謝復(fù)榷場。
三年春正月己亥朔,夏使隗敏修、鐘伯達(dá)賀正旦。
夏五月戊申,遣伊喇郁為夏生日使。
秋八月甲午,夏使哲伊俊乂、羅世昌賀天壽節(jié)。
四年春正月癸巳朔,夏使李慶源、鄧昌祖賀正旦。
秋八月已丑,夏使諾爾桑德昌、李公達(dá)賀天壽節(jié),納琳思聰、楊德先謝橫賜。
五年春正月戊子朔,夏使連都敦信、丁師周賀正旦,附奏為母疾求醫(yī)。遣太醫(yī)時德元、五利貞往,并賜御樂。
秋八月壬子,夏使連都敦信、丁師周賀天壽節(jié),劉忠亮、高永昌來謝。
泰和元年春正月壬子朔,夏使諤德忠、劉筠國賀正旦。
三月乙丑,夏使頁允思文、田文徽來謝恩。
秋八月戊寅朔,夏使柔思義、焦思元賀天壽節(jié)。
二年春正月丁未朔,夏使白克忠、蘇孫賀正旦。
秋八月庚子,夏使臺楚嚕忠毅、王安道賀天壽節(jié),李建德、楊紹直謝橫賜。
三年春正月辛未朔,夏使崔元佐、劉彥輔賀正旦。
秋八月甲子,夏使少兒德元、高大亨賀天壽節(jié)。
四年春正月乙丑朔,夏使美赫宇文、韓師正賀正旦。
秋八月癸丑,夏使李德廣、韓承慶賀天壽節(jié)。
五年春正月已未朔,夏使遇惟德、高大倫賀正旦。閏八月辛巳,夏使趙公良、米遠(yuǎn)懿賀天壽節(jié),鼐爾思聰、劉俊德謝橫賜。
六年春正月癸未朔,夏使諾爾桑德、鄭勖賀正旦。乙丑,夏李安全廢其主純佑自立,令純佑母羅氏遣御史大夫罔佐執(zhí)忠求封冊。夏七月戊戌,詔問廢立故。
九月辛丑,遣溫特赫思敬、黃震冊安全為夏國王。
冬十二月乙丑,夏使穆納光祖、張公甫謝封冊,押進(jìn)使梁德樞入見。
七年春正月丁丑朔,夏使隗敏修、鄧昌福賀正旦。
秋八月甲辰朔,夏使羅伊思忠、安禮賀天壽節(jié)。
八年春正月辛未朔,夏使渾光中、梁德懿賀正旦。
三月甲申,夏使李元吉、羅世昌奏告。
夏五月辛亥,夏使錫勒遵義、蘇寅孫謝賜生日。
冬十月己卯,夏使李世昌、米元杰賀天壽節(jié),權(quán)鼎雄、李文政謝橫賜,朗鄂特德光、田文徽奏告。
衛(wèi)紹王大安二年秋八月乙丑,夏人侵葭州。
三年,安全卒,族子遵頊立。遵頊先以狀元及第,充大督府主,立在安全卒前一月。是時金兵敗績于會河堡,夏人乘之,侵掠邊境,而通使如故。
崇慶元年春三月,遣使冊李遵頊為夏國王,夏人犯葭州,延安路總管完顏諾爾布御之。
冬十二月,遵頊謝封冊。
至寧元年夏六月,夏人犯保安州,殺刺史。犯慶陽府,殺同知府事。
宣宗貞祐元年冬十一月戊辰,夏人攻會州,圖克坦酬爾擊走之。
十二月癸亥朔,夏人陷鞏州,涇州節(jié)度使瓜爾佳守中死之。
二年秋八月丁未,夏人入邊,命移文責(zé)之。
冬十一月丙子,蘭州譯人程察遜以州叛,西結(jié)夏為援,邊將敗其兵三千。
三年春正月,夏兵攻武延川,進(jìn)寇環(huán)州及積石州,都統(tǒng)姜伯通敗之。又入安鄉(xiāng)關(guān),都統(tǒng)曹吉遜等御卻之。
二月辛卯,攻環(huán)州,刺史烏庫哩延壽及錫默摩囉歡敗之境上。
三月,詔議伐夏,未果。
夏四月,詔曹吉遜、完顏果勒討程察遜,夏人援之。
秋九月,遂破西關(guān)堡,夏人復(fù)攻第五將城,萬戶楊再興擊走之。
冬十月丁亥,夏攻保安及延安,都統(tǒng)完顏果嘉努破之。既而深入臨洮,總管圖們呼圖克們不能御,完顏和索哩來援,大敗于渭源堡,城陷,和索哩被執(zhí)。
十一月戊辰,夏兵敗于克戎寨,伊喇托卜嘉破之于熟羊寨。進(jìn)圍臨洮,總管圖們呼圖克們破之。
四年夏四月己亥,夏巴鄂特族總管汪三郎率眾來降,進(jìn)羊千口,詔優(yōu)給其直。
五月己巳,來遠(yuǎn)鎮(zhèn)獲夏諜者陳岊等,知夏將圖臨洮、鞏州,闚長安。命陜西行省備之。夏于來羌城界河起折橋,右都監(jiān)完顏薩布焚之,斬馘甚眾。
六月,鄜延路奏,夏牒報用彼國光定年號,詔封還其牒。
秋閏七月,慶陽總管慶善努等伐夏,完顏果勒敗夏人于阿密灣。
八月,左監(jiān)軍烏庫哩慶壽敗夏兵于安塞堡薩布擊走夏兵于結(jié)耶嘴川復(fù)破之于車兒堡。
冬十一月,提控實(shí)嘉喀齊喀、楊沃哩解定西。
十二月丙寅,帝與太子議伐夏。左監(jiān)軍圖們呼圖克們等分三道攻鹽、宥、威、靈、安、會等州。
興定元年春正月,夏兵三萬自寧州還,慶善努擊敗之。夏人福山以俘戶來降,除同知澤州。
夏五月戊寅,夏兵入大北岔,都統(tǒng)赫舍哩珠赫掩擊,敗之。
秋七月甲辰,右都監(jiān)完顏閭山敗夏兵于黃鶴岔。夏圍羊狼寨,都統(tǒng)黨世昌等擊走之。
八月,李公直敗夏兵三千。
九月戊寅,夏犯克戎寨,都統(tǒng)羅世暉擊卻之。
二年春正月乙酉,陜西行省奏元兵圍夏王城,李遵頊出走西涼,命子居守。詔嚴(yán)邊備。
夏五月,夏人入葭州,慶善努敗之于馬吉峰。
秋七月辛未,夏犯龕谷,瓜爾佳瑞、趙防敗之,追至質(zhì)孤堡。
三年春閏三月戊午,夏人破葭州之通秦砦刺史赫舍哩王嘉努戰(zhàn)沒。
夏四月乙酉,提控納哈塔邁珠擊敗之,自葭蘆川遁去。華州元帥完顏哈達(dá)敗夏兵二千于隆州,遂攻其城,陷西南隅,會暮乃還。
冬十一月癸巳朔,前嵐州倉使張祐自夏來歸。
十二月,詔移文責(zé)問夏國。
四年春二月,夏犯鎮(zhèn)戎,國兵敗績。
夏四月癸亥,夏兵犯邊,元帥喀齊喀遇于鹿兒原,提控烏庫哩世顯以偏師敗之,都統(tǒng)王定復(fù)破其眾于新泉城。元帥慶善努攻宥州,圍神堆府,敗其援兵,斬首二千余。
秋八月庚午,夏陷會州,烏庫哩世顯叛降夏。復(fù)犯龕谷,瓜爾佳瑞連戰(zhàn)破之,乃引去。詔有司移文與夏議和,不克就。夏人三萬圍定西,刺史愛新愛實(shí)拉擊走之。
九月,夏國綏平寨安定堡,未幾,陷西寧州,再攻定西,烏庫哩長壽擊卻之。乃襲鞏州,實(shí)嘉喀齊喀逆戰(zhàn)十余次,乃解去。
五年春二月,寧遠(yuǎn)節(jié)度使瓜爾佳海壽破夏兵于搜嵬堡。
三月己亥,夏因叛人寶趙兒招,入據(jù)來羌城,富珠哩和卓督兵急攻城,拔之。
冬十月壬戌,夏復(fù)攻龕谷,博索連敗之。丁卯,犯定西、積石之境。
十一月,夏攻安寨堡,哈達(dá)與元帥邁珠潛軍夜襲其營,夏人大潰,墜崖谷者無數(shù),下詔獎諭。
元光元年春正月,夏陷大通城,復(fù)取之。
三月癸酉,李師林?jǐn)∠娜擞谟滥編X。
秋八月,夏攻寧安寨,復(fù)入德順。
冬十月丁丑,夏攻神林堡,尋入質(zhì)孤堡,唐古昉敗之。
二年秋七月壬寅朔,夏人犯積石州,羌界寺族多陷沒,寺僧拒而不從者,詔給廩祿。
是年,李遵頊遣其太子德任來侵,固諫,不從,幽之靈州。遣人代將,會天旱不果。嗣元兵問罪夏國,延安、慶源帥府欲乘其敝伐之,陜西行省博索、哈達(dá)不可,乃止。隴安節(jié)度使阿林不治軍事,夏人乘之,掠五千余口、雜畜數(shù)萬而去。
哀宗正大元年冬十月戊午,夏國遣使來修好。先是,自天會議和,八十余年,與夏人未嘗有兵革之事。及貞祐初,小有侵掠,以至權(quán)難,十年不解,兩國俱敝。至是,遵頊為蒙古所侵,奔西涼,傳位于其子德旺,乃遣使修好。
明年九月,和議成,稱兄弟之國。遣使來聘,奉國書稱弟。立三年,蒙古深入,憂悸而卒。其弟睍嗣立二年,而蒙古圍之,出降,執(zhí)之以歸。夏亡。時正大四年,即宋理宗寶慶三年也。立國凡十主,合二百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