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 克遼諸路

金史紀事本末 作者:李有棠


遼天祚帝天慶四年秋九月,太祖起兵伐遼,軍次寥晦城。博勒和徵兵后期,杖之,復遣督軍。諸路兵皆會于拉林水,致遼之罪,申告天地曰:“世事遼國,恪修職貢,定烏春、烏木罕之亂,破蕭哈里之眾,有功不省,而侵侮是加。罪人阿蘇,屢請不遣。今將問罪于遼,天地其鑒佑之?!彼烀T部傳梃而誓曰:“汝等同心盡力,有功者,奴婢部曲為良,庶人官之,有官者敘進,輕重視功。茍違誓言,身死梃下,家屬無赦。”進抵遼界,先使宗幹督士卒夷塹。既渡,遇渤海軍攻我左翼七穆昆,軍少卻,敵兵直犯中軍。舍音出戰(zhàn),齊達先驅(qū)。太祖命宗幹止之,遂俱還。敵人從之,耶律色實墜馬,遼人前救,帝射救者斃,并射色實,中之,色實死。宗幹陷遼軍,帝救之,免胄戰(zhàn)。眾從之,勇氣百倍,敵大奔,相蹂踐死者十七八。國相薩哈在別路,以戰(zhàn)勝告之,并所獲色實馬賜焉。進攻甯江城,遼兵自東門出,邀擊,盡殪之。

冬十月朔,克甯江州城。師還,謁宣靖皇后。以所獲頒宗室,以色爾袞貲產(chǎn)給將士。

十一月,遼都統(tǒng)蕭嘉哩、副都統(tǒng)托卜嘉將步騎十萬會于鴨子河北。帝自將擊之。既夜,方就枕,若有扶其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鳴鼓舉燧而行。黎明及河,遼兵方壞陵道,遣壯士擊走之。大軍繼進,遂登岸。俄與敵遇于珠赫臺店。會大風,塵塵蔽天,乘勢擊之,遼兵潰,逐至沃棱濼,殺獲首虜及車馬、甲兵、珍玩不可勝計。遍賜官屬將士,燕犒彌日。遼人嘗言女直兵滿萬則不可敵,至是,始滿萬云。

斡魯敗遼兵,斬其節(jié)度托卜嘉。布呼等攻賓州,破之。烏舍楚古爾蘇來降。遼將實古爾戰(zhàn)于賓州,布呼、琿楚敗之。烏達布、芬徹復敗實古爾、蕭伊蘇軍于祥州東。斡琿、集賽兩路降。烏楞古敗遼軍于咸州西,斬統(tǒng)軍錫埒于陣。羅索克咸州。

太祖收國元年,即遼天慶五年也。春正月丙子,帝自將攻黃龍府,進臨益州。州人走保黃龍,取其余民以歸。遼遣都統(tǒng)耶律鄂爾多,左副統(tǒng)蕭伊蘇,右副統(tǒng)耶律漳努,都監(jiān)蕭色佛埒騎二十萬、步卒七萬戍邊。帝率兵次甯江州西,遼使僧嘉來議和,國書斥帝名,且使為屬國,遂進師。有火光正圓自空墜,帝曰:“此祥徵,殆天助也?!边M逼達嚕噶城,登高望遼兵,若連云灌木狀,曰:“敵人心貳而情怯,雖多不足畏。”遂趨高阜為陣。宗雄以右翼先馳遼左軍,左軍卻。羅索、尼楚赫衛(wèi)其中堅,宗翰、宗望等助之,敵兵遂敗。乘勝圍其營,遼軍潰出,逐北至阿嚕岡,盡殪其步卒,獲耕具數(shù)千以給諸軍。是役也,遼欲屯田,且戰(zhàn)且守,故并其耕具得之。

二月,師還。

夏四月,遼耶律漳努以國書來,帝以辭慢,留五人,獨遣漳努回報,書亦如之。

六月,遼漳努復以國書來,猶斥名,帝亦斥遼主名以報,且諭降。

秋七月甲戌,遼使薩喇以書來,留不遣。

八月戊戌,親征黃龍府,次混同江,無舟,帝使一人導前,乘赭白馬徑涉,曰:“視吾鞭所指而行。”諸軍隨之,水及馬腹。后使舟人測其渡處,深不見底。

九月,克黃龍府,遣薩喇還,遂班師。至江,徑渡如前。

冬十一月,遼主自將兵七十萬至圖們,駙馬蕭特默、林牙蕭扎拉等將騎五萬、步四十萬至沃棱濼。帝自將御之。

十二月己亥,師次約囉,深溝高壘以待。尋諜知遼主以漳努叛,西遼已二日矣。遂選騎追及遼主于呼岱巴岡。視其中軍,最堅,遼主必在焉。使右翼先戰(zhàn),兵數(shù)交,左翼合而攻之,遼兵大潰。遂馳之,橫出其中,遼師敗績,死者相屬百余里。獲輿輦、帟幄、兵械、軍資,他寶物、馬牛無算。蕭特默焚營遁,乃班師。瓜爾佳薩哈取開州,博勒和下德里城,薩里罕降。

二年春閏正月,高永昌據(jù)遼東京,僭號,使托卜嘉來求援。

夏四月乙丑,以斡魯統(tǒng)內(nèi)外諸軍,與芬徹、都古嚕納會咸州路都統(tǒng)烏楞古討永昌。華沙布等被害。

五月,斡魯?shù)葦∮啦?,托卜嘉擒之來獻,戮于軍。東京州縣及南路系遼女直皆降。詔改斡魯為南路都統(tǒng)。德特貝勒額圖琿破遼兵十萬于昭蘇城。

天輔元年春正月,古倫溫貝勒舍音以兵一萬取泰州。

夏四月,遼秦晉國王耶律聶哷來伐,詔都古嚕訥、羅索、博勒和將兵二萬,會烏楞古兵擊之。

冬十二月甲子,烏楞古等敗聶哷兵于蔟藜山,拔顯州,其乾、懿、豪、徽、成、川、惠等州皆降。

二年春正月庚寅,遼雙州節(jié)度使張崇降。

二月癸丑朔,遼使耶律努格等來議和。尋以國書來。

夏四月丁巳,遼使復以國書來。

五月丙申,命呼圖克琨如遼,未幾還。努格復以國書來。

秋七月丙申,呼圖克琨如遼。遼通、祺、雙、遼等州八百余戶來降,命擇膏腴地處之。

八月,呼圖克琨還自遼。努格與托迪復以國書來。

九月,努格復以國書來。

冬十二月,努格復以國書來。

三年春三月,耶律努格以國書來。

夏六月辛卯,遼遣太傅實訥埒等奉冊璽來,帝摘冊文不合者數(shù)事復之。

秋七月辛亥,遼楊詢卿、羅子韋各率眾來降,命各以所部為穆昆。

九月,以遼冊禮使失期,詔諸軍過江屯駐。

四年春三月甲辰,帝謂群臣曰:“遼人屢敗,遣使求成,惟飾虛辭,為緩師計,當議進討。其令咸州路統(tǒng)軍司治軍旅、修器械,具數(shù)以聞?!?

四月乙未,帝自將伐遼,以遼使實訥埒、宋使趙良嗣等從行。

五月壬子,至上京,詔曰:“遼主失道,上下同怨。朕興兵以來,所過城邑負固不用都攻拔之,降者撫恤之,汝等必聞之矣。今汝國和好之事,反覆見欺,朕不欲天下生靈久罹涂炭,遂決策進討。比遼宗雄等相繼招諭,尚不聽從。今若攻之,則城破矣。重以吊伐之義,不欲殘民,故開示明詔,諭以禍福,其審圖之?!背侵腥耸延鶅π顬楣淌赜嫛5塾H臨督戰(zhàn),克其外城,留守托卜嘉以城降。趙良嗣等奉觴為壽,皆稱萬歲。是日,赦上京官民。招諭遼副統(tǒng)伊都。進次沃赫河。宗幹勸班師,從之,命分兵攻慶州。伊都襲棟摩于遼河,完顏布達、烏塔等擊卻之,特庫戰(zhàn)死。

五年夏四月乙丑朔,宗翰請伐遼。召諸路預戒軍事。

五月,遼都統(tǒng)伊都等詣咸州降,命與其將吏來見。

冬十二月辛丑,遣烏赫哩貝勒杲等將兵伐遼,詔曰:“遼政不綱,人神共棄,今欲中外一統(tǒng),故行討伐。爾其慎重兵事,擇用善謀,賞罰必行,糧餉必繼,勿憂降服,勿縱俘掠,見可而進,毋淹師期。事有從權,毋須申稟?!?

六年春正月癸酉,都統(tǒng)杲克高、恩、回紇在城,遂取中京,下澤州。

二月己亥,宗翰等敗遼奚王錫默于北安州,以本部降。都統(tǒng)杲遣使來奏捷,并獻所獲寶貨,詔將諭之。

三月,都統(tǒng)杲出青嶺,宗翰出瓢嶺,追遼主于鴛鴦濼。遼主奔西京。宗翰復追至白水濼,不及,獲其貨寶。進薄西京,降之。希尹追遼主于伊蘇部,不及。乙亥,西京復叛。

夏四月辛卯,復取西京,都統(tǒng)杲趨白水濼。溫貝勒昱襲皮室部于德里川,為敵所敗。還會扎拉兵,追至潢水北,大破之。耶律坦招來西南諸部,西至夏,其招討使耶律佛德降。金肅、西平二郡漢軍四千人叛去,耶律坦等襲取之。棟摩、羅索招降天德、云內(nèi)、甯邊、東勝等州。是時,山西城邑諸部雖降,人心未固,遼主保陰山。聶哷在燕京。都統(tǒng)杲遣宗望入奏,請帝臨軍,許之。

六月戊子朔,帝親征,發(fā)上京。

秋八月已丑,次鴛鴦濼。都統(tǒng)率官屬來見。癸巳,追及遼主于大魚濼。昱、宗望與遼軍戰(zhàn)于石輦鐸,敗之,遼主遁。己亥,帝次居延北。辛丑,中京將完顏琿楚敗契丹、奚、漢六萬于高州,貝勒瑪奇死之。達勒達爾部降。昱、宗望追遼主于諤勒哲圖,不及。

九月庚申,次草濼。棟摩平中京部族之先叛者,及招撫沿海郡縣。節(jié)度使耶律慎思領諸部入內(nèi)地。乙丑,歸化州降。戊辰,次歸化州。丁丑,奉圣州降。

十月丙戌朔,次奉圣州。蔚州降,以其降臣翟昭彥、田慶皆為刺史,徐興為團練使。丁酉,昭彥等殺知州事蕭觀甯等以叛。丙午,復降。

十一月,詔諭燕京官民,王師所至,降者赦罪、復官。

十二月,取居庸關。丁亥,次媯州。戊子,次居庸關。庚寅,遼統(tǒng)軍都監(jiān)高陸等來送款。帝至燕京,入自南門,次城南。遼臣左企弓等奉表降。壬辰,御德勝殿,群臣稱賀。唯蕭妃與官屬數(shù)人遁去。甲午,命左企弓等撫定燕京諸州縣。

七年春二月乙酉朔,命薩巴招諭興中府,降之。遼來州節(jié)度使田顥、濕州刺史杜師回、遷州刺史高永福、潤州刺史張成皆降。夏四月丁亥,遣斡魯、宗望襲遼主于陰山。遂追遼權六院司喀勒札于白水濼,獲之。其宗屬秦王、許王等十五人降。聞遼主留輜重青冢,以兵萬人往應州,遣卓哩、布達、羅索、尼楚赫等追襲之。宗望追及遼主,決戰(zhàn),大敗之,獲其子趙王實訥埒及傳國璽。時林牙耶律達實壁龍門東二十五里,都統(tǒng)斡魯聞之,遣卓哩、羅索、馬和尚等率兵討之,生擒達實,悉降其眾。耶律糾堅聚眾興中府作亂,討擒之。糾堅自殺。

五月己巳,次拉林濼。斡魯?shù)纫在w王實訥埒、林牙達實、駙馬儒努等來獻,并上所獲國璽。宗雋以所獲秦王、許王、女額頁等來見。

六月壬午朔,次鴛鴦濼。丙申,帝不豫,命宗翰等駐兵云中以備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