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詩系統(tǒng)
《周頌》《周頌》中大別可分為兩類,一、無韻者;二、有韻又甚豐長者;其間還有些介物。那些無韻的時代在前,有韻又甚豐長者在后,有韻而不整齊豐長者在中間,此是文體之自然演化。今以其有韻又甚豐長者,與《大雅》《小雅》中可定為厲宣時詩者比較,則覺難《周頌》之最后者,猶與厲宣時詩甚不同,則《周頌》當是成康以來下至懿孝間詩,無韻者在先,有韻者在后也。肆夏武諸章顯是既克商,中國業(yè)已安定,愿言休息之詩,三家詩屬之成王時或近情。
《大雅》《小雅》《大雅》《小雅》無周初年者,其南征、北伐諸篇,當厲宣時。已說在前。若《大雅》之述祖德,皆是甚后之追記,且“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諸篇,已經(jīng)歷歷以殷亡為戒,不是興國初年之語,又均與《周頌》的口氣不同。我們難不能說《頌》《雅》時代相遞換,然《頌》之末期,可當《雅》之初期,《雅》中無與不韻之《頌》同時者,則若顯然。
《大雅》《小雅》中頗多東遷后詩,然均在始遷時,無后于平王者可見。故如但以《雅》論,則誠如孟子說:“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
《周南》《召南》二《南》中可確定時代者,為《汝墳》《甘棠》《何彼矣》三篇,當是周東遷不久時詩。又《江有汜》《漢廣》等篇,顯是周未喪南國時詩。南國盛于西周之末,大約二《南》是西周下半,東周初年詩,上不過共、懿,下不逾平、桓。
《豳》豳地甚西,猶在周之西,而有“既東”之稱,大約是周向東之后帶來的故樂,稱邠以示其自來,猶《衛(wèi)詩》之稱北也?!镀咴隆贰稏|山》《破斧》之原必甚古,而后來之面目則不必甚先,然《豳風》中不見有東周詩。
《王》《王風》皆東遷后詩,其《揚之水》一章言戍申、戍甫、戍許,明是楚人北犯時詩,楚已成隨,申猶未夷為楚縣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