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豳》

詩經(jīng)講義稿 作者:傅斯年


十二、《豳》

《七月》封建制下農(nóng)民之歲歌。

《鴟鸮》作鳥語者。此類人作鳥獸語之詩,古代中國只有此一首遺后來。

《東山》士卒東征者,既感行役之勞,返其家室,與婦相語。

《破斧》周公東征,雖功烈甚大,而民亦勞苦。此實哀詩,如依四家美刺之義以為序,此真“刺周公也”。

《伐柯》此疑是婚詩。

《九罭》就卒章看,或是徂東兵士,不愿周公西歸之歌。

《狼跋》美公孫,然不知此公孫是何人,其非周公則甚明。

《豳風(fēng)》雖涉周公事,然決非周公時詩之原面目,恐口頭流傳二三百年后而為此語言。其源雖始于周公時,其文乃遞變而成于后也。不然,《周頌》一部分如彼之簡直,《豳風(fēng)》如此之曉暢,若同一世,于理不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