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二日

傅雷家書 作者:傅雷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二日

聰,親愛的孩子:很少這么久不給你寫信的。從七月初起你忽而維也納,忽而南美,行蹤飄忽,恐去信落空。彌拉又說南美各處郵政很不可靠,故雖給了我許多通訊處,也不想寄往那兒。七月二十九用七張風(fēng)景片寫成的信已于八月九日收到。委內(nèi)瑞拉的城街,智利的河山,前年曾在外國雜志上見過彩色照相,來信所云,頗能想象一二?,F(xiàn)代國家的發(fā)展太畸形了,尤其像南美那些落后的國家。一方面人民生活窮困,一方面物質(zhì)的設(shè)備享用應(yīng)有盡有。照我們的理想,當(dāng)然先得消滅不平等,再來逐步提高。無奈現(xiàn)代史實告訴我們,革命比建設(shè)容易,消滅少數(shù)人所壟斷的享受并不大難,提高多數(shù)人的生活卻非三五年八九年所能見效。尤其是精神文明,總是普及易,提高難;而在普及的階段中往往降低原有的水準(zhǔn),連保持過去的高峰都難以辦到。再加老年、中年、青年三代脫節(jié),缺乏接班人,國內(nèi)外溝通交流幾乎停止,恐怕下一輩連什么叫標(biāo)準(zhǔn),前人達到過怎樣的高峰,眼前別人又到了怎樣的高峰,都不大能知道;再要迎頭趕上也就更談不到了。這是前途的隱憂;過去十一二年中所造成的偏差與副作用,最近一年正想竭力扭轉(zhuǎn);可是十年種的果,已有積重難返之勢;而中老年知識分子的意氣消沉的情形,尚無改變跡象―當(dāng)然不是從他們口頭上,而是從實際行動上觀察。人究竟是唯物的,沒有相當(dāng)?shù)目陀^條件,單單指望知識界憑熱情苦干,而且干出成績來,也是不現(xiàn)實的。我所以能堅守陣地,耕種自己的小園子,也有我特殊優(yōu)越的條件,不能責(zé)望于每個人。何況就以我來說,體力精力的衰退,已經(jīng)給了我很大的限制,老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前信你提到灌唱片問題,認為太機械。那是因為你習(xí)慣于流動性特大的藝術(shù)(音樂)之故,也是因為你的氣質(zhì)特別容易變化,情緒容易波動的緣故。文藝作品一朝完成,總是固定的東西:一幅畫,一首詩,一部小說,哪有像音樂演奏那樣能夠每次予人以不同的感受?觀眾對繪畫,讀者對作品,固然每次可有不同的印象,那是在于作品的暗示與含蓄非一時一次所能體會,也在于觀眾與讀者自身情緒的變化波動。唱片即使開十次二十次,聽的人感覺也不會千篇一律,除非演奏太差太呆板;因為音樂的流動性那么強,所以聽的人也不容易感到多聽了會變成機械。何況唱片不僅有普及的效用,對演奏家自身的學(xué)習(xí)改進也有很大幫助。我認為主要是克服你在microphone〔麥克風(fēng)〕前面的緊張,使你在灌片室中跟在臺上的心情沒有太大差別。再經(jīng)過幾次實習(xí),相信你是做得到的。至于完美與生動的沖突,有時幾乎不可避免;記得有些批評家就說過,perfection〔完美〕往往要犧牲一部分life〔生動〕。但這個弊病恐怕也在于演奏家屬于cold〔冷靜〕型。熱烈的演奏往往難以perfect〔完美〕,萬一perfect〔完美〕的時候,那就是incomparable〔無與倫比〕了!……

……你說節(jié)目單不易收全,那也罷了??墒侨暄莩鋈粘痰目偙砜傇搶懙贸?。我四月一日寄你一份,要你校訂后寄回。望回英后抽暇將此事辦了,并補上六月以后原來表未寫上的各場(連同南美各地)。演出地點日期總該有個記錄,我替你打了草稿,只需要你花半小時校對修正,封在信內(nèi)寄出,還不夠簡單嗎?……

……南美各處氣候如何?我們常在互相問訊:現(xiàn)在他到了哪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