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需要一條出路

懸想 作者:鄒韜奮


需要一條出路

在這個窒息似的年頭,青年們有一個一致的要求,便是“我們需要一條思想上的出路”。

回想到十余年前的“五四”運動,那是中國青年的黃金時代,開中國青年思想的新紀元。在“五四”以前,中國青年可以說是沒有思想,思想上沒有出路也沒有方法;“五四”運動爆發(fā)后,研究學術(shù)的風氣是濃厚了,研究學術(shù)的工具是改革了,其在政治上及國際上的價值和影響姑不論,而青年思想界的開放實在是彰明的事實。各種刊物風起云涌,學術(shù)研究討論團體的組織,西洋各種學說的具體介紹,是的,在我們青年的歷史上還有比這更欣榮的時代么?從前的青年只曉得讀書,被動地并且枯燥地,他們的生活完全和社會現(xiàn)實隔絕,從這時起才知道除掉死讀書以外,還有比讀書更重要的思想問題,在這里我們找到自己的生命,曉得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一切疑問都設法解釋,對于政治我們不能再放任,對于社會我們也得探視一下,總之,在五四時中國青年找到他自己的生命了。

但不幸自從五四以后,中國青年受著不良環(huán)境的壓迫,又跑回原路了。(中略)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了,青年們在這窒息似的空氣中,激蕩著熱烈的革命意識和同情,他們在悲壯呼喊,他們在秘密活動,在他們之前有一個憧憬,希望革命成功,那么青年們便見光明了,在革命的同情和工作的麻醉中,對于暫時的苦悶我們很能忍受。革命成功了,寧漢分裂了,于是而國共分家,于是而清黨運動,在這個混亂的時代,我真不知道中國青年究竟被犧牲掉多少?國民黨可以容共或反共,要人們的言論可以分歧,對于總理的遺教各有各的見解,但青年們便在他們的矛盾中犧牲了。

(中略)

去年九一八事變突發(fā)后,全國人心大震,嚴重的國難更給予青年以極大的刺激,為愛國的情緒所激蕩,青年們似乎有了出路了,救國不是我們惟一的出路么?各校義勇軍風起云涌,抗日救國的呼聲高達云霄,三次入京請愿,冒風雪忍饑餓以督促政府收復失地,情形是何等悲壯熱烈!曾幾何時,抗日組織奉命解散了,學生們的團結(jié)也被分化了,于是盛極一時的青年運動,至此銷聲匿跡,看到今日社會上的歌舞升平,真要以為東北已經(jīng)收回,日本軍隊已被我們趕回東京灣去了?!帮L蕭蕭兮浦江寒,不達目的兮誓不還!”當年的豪氣慷慨,而今已同隔世了。在公園里的是對對情侶,電影院咖啡店和跳舞場都充滿著青年學生,在這國難嚴重的當兒,這是什么一種氣象?但細想也難怪,我們沒有一條出路,除掉用物質(zhì)的享受以及聲色犬馬來迷醉我們的心靈外,試問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難道坐守著苦悶死了不成?

許多朋友是送命或坐牢了,許多朋友是腐化或墮落了,只剩下我們一般“革命不干腐化不愿”的青年,在窒息似的空氣里苦悶地生活著。埋頭讀書么?讀書為什么?對于大眾的社會有什么貢獻?走進社會的內(nèi)層么?環(huán)境不允許你,你得當心你的頭顱;況且社會給予我們的是如何一個可怕的現(xiàn)象,我們要大聲疾呼,但是當局不允許你。閉著眼睛不看么?都市生活的矛盾以及內(nèi)地民生的疾苦依然刺激著你,在我們腦海里盤旋著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崩潰和災區(qū)人民的哀號,天氣慢慢涼了,義勇軍還在那兒單衣抗敵,這些都在暗暗地扯碎自己的心。用跳舞看電影喝酒打牌或是唱電影名曲和“毛毛雨”來麻醉自己吧,那也未始不是一種辦法,但我們的良心不允許我們那樣做。

然而在這個窒息似的時代,我們難道讓自己苦悶死么?我們要找尋出路,什么是現(xiàn)代青年的出路呢?

(下略)

星 翁

答: 星翁先生的這封信,可以代表大多數(shù)純潔青年的呼聲,記者也是一個青年,聲應氣求,倍覺凄切。關(guān)于這封信的要旨,似可撮出兩點來略加研究。

第一點可以說是修養(yǎng)和救國的問題。“修養(yǎng)”這個名詞的本身無從討論,要討論的是它的內(nèi)容和方向。如果修養(yǎng)只不過從個人做出發(fā)點,只打算“獨善其身”了事,甚至養(yǎng)成一般“犯而不?!薄巴倜孀愿伞钡呐?,那是民族墮落的源泉,反修成民族的罪人!如果修養(yǎng)是從社會做出發(fā)點,那末就是革命的事業(yè)也需要革命的修養(yǎng)。即如星翁先生的朋友所提到的“只有以革命的團結(jié)的力量沖出一條血路”,這種革命的力量有待于準備,也就有需乎修養(yǎng)。嚴密的組織,精密的理論,準確的信仰,具體的策略,紀律的行動,都是修養(yǎng)或造成革命力量的要素,因為必須有了這種種才能發(fā)生出革命的力量來。救國事業(yè)當然不是靠著幾個個人的修養(yǎng)便可解決,星翁先生的朋友的意見是對的,因為環(huán)境不改造,制度不變更,社會的惡制度和惡環(huán)境就是罪惡的淵藪,就是罪惡的制造場。

第二點是我們要找尋出路。關(guān)于這一點,記者在《生活》七卷第四十一期的“信箱”里《從言論到實際》一文已略有論及。中華民族有出路,我們才有出路;中華民族沒有出路,我們也就沒有出路可言。所以此處所謂出路,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出路。關(guān)于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財政軍事教育等等方面的問題,在《生活》上都曾經(jīng)發(fā)表過原則上的研究,藉供國人的參考。中華民族要走上她的正當?shù)耐緩?,不得不鏟除障礙;要鏟除障礙,無疑的是需要一個大的改革。但是改革不是盲動所能僥幸成功的,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具備種種客觀的條件,然后真實的力量才能產(chǎn)生。中華民族如不亡,這樣的一個大的轉(zhuǎn)變是必要到來的。在青年們?nèi)缥醇从袡C會直接參加,至少可先從事于積極的準備,所謂準備,并非說不管現(xiàn)實而只埋頭讀死書,乃在為大眾的福利而研究,而努力,同時對于現(xiàn)實即不得不予以深切的注意。為個人利害而研究學問,檢討問題,是充滿了自私自利的意味而且也得不到出路,無疑的是要沒落的;為大眾福利而研究學問,檢討問題,乃至談一段話,作一篇文,以及其他種種活動,都以此為鵠的,方向既有所專注,心神自有所集中,隨時隨地都可含有推進新時代車輪的可能性。有力量的組織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還是由人造出來的,所以還須靠人的努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