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玉編
明薛文清公讀書錄選
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的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余每夜就枕,必思一日所行之事。所行合理,則恬然安寢?;蛴胁缓?,即展轉(zhuǎn)不能寐。思有以更其失,又慮始勤終怠也,因筆錄自警。
深以刻薄為戒,每事當(dāng)從忠厚。
寧人負我,毋我負人。此言當(dāng)留心。
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導(dǎo)友善不納,則當(dāng)止。宜體此言。
不能感人,皆誠之未至。
學(xué)以靜為本。
口念書而心他馳,難乎有得矣。
余于坐立方向器用安頓之類,稍有不正,即不樂。必正而后已,非作意為之,亦其性然。
一語妄發(fā)即有悔,可不慎哉!
不力行,只是學(xué)人說話。
程子作字甚敬。曰:只此是學(xué)。
凡取人,當(dāng)舍其舊而圖其新。自賢人以下,皆不能無過?;蛟缒暧羞^,中年能改。或中年有過,晚年能改。當(dāng)不追其往,而圖其新可也。若追究其往日之過,并棄其后來之善,將使人無遷善之門,而世無可用之材也。以是處心,刻亦甚矣。
大抵常人之情,責(zé)人太詳,而自責(zé)太略。是所謂以圣人望人,以眾人自待也?;笾跻樱?
作詩作文寫字,疲弊精神,荒耗志氣,而無得于己。惟從事于心學(xué),則氣完體胖,有休休自得之趣。惟親歷者知其味,殆難以語人也。
開卷即有與圣賢不相似處??刹幻愫酰?
欲以虛假之善,蓋真實之惡。人其可欺,天其可欺乎?
人有負才能而見于辭貌者,其小也可知矣。
覺人詐,而不形于言,最有味。
戒太察,太察則無含弘之氣象。
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
少陵詩曰: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從容自在,可以形容有道者之氣象。
有于一事心或不快,遂于別事處置失宜,此不敬之過也。
往時怒,覺心動。近覺隨怒隨休,而心不為之動矣。
輕當(dāng)矯之以重,急當(dāng)矯之以緩。褊當(dāng)矯之以寬,躁當(dāng)矯之以靜。暴當(dāng)矯之以和,粗當(dāng)矯之以細。察其偏者而悉矯之,久則氣質(zhì)變矣。
陶淵明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案此指奴婢而言)
處事大宜心平氣和。
行七八分,言二三分。
處事不可使人知恩。
舊習(xí)最害事。吾欲進,彼則止吾之進。吾欲新,彼則淚吾之新。甚可惡,當(dāng)刮絕之。
為學(xué)時時處處是做工夫處。雖至卑至陋處,皆當(dāng)存謹(jǐn)畏之心,而不可忽。且如就枕時,手足不敢妄動,心不敢亂想,這便是睡時做工夫,以至無時無事不然。
英氣甚害事。渾涵不露圭角最好。
第一要有渾厚包涵從容廣大之氣象。促迫、褊窄、淺率、浮躁,非有德之氣象。只觀人氣象,便知其涵養(yǎng)之淺深。
余覺前二十年之功,不如近時切實而有昧。
寡欲,省多少勞擾。
只寡欲,便無事。無事,心便澄然矣。
密汝言,和汝氣。
余少時學(xué)詩學(xué)字,錯用工夫多。早移向此,庶幾萬一。
省察之功,不可一時而或怠。詩曰:夙夜匪懈。其斯之謂歟?!
敬字、一字、無欲字,乃學(xué)者至要至要。余近日甚覺敬與無欲之力。
觀人之法,只觀含蓄,則淺深可見。
方為一事,即欲人知,淺之尤者。
時然后言,惟有德者能之。
古人衣冠偉博,皆所以莊其外而肅其內(nèi)。后人服一切簡便短窄之衣,起居動靜惟務(wù)安適。外無所嚴(yán),內(nèi)無所肅。鮮不習(xí)而為輕佻浮薄者。
守約者,心自定。
待人當(dāng)寬而有節(jié)。
處己接物,事上使下,皆當(dāng)以敬為主。
圣人言人過處,皆優(yōu)柔不迫,含蓄不露。此可以觀圣人之氣象。
曾子曰: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君子之守其身,可不慎乎?
必使一言不妄發(fā),則庶幾寡過矣。
珠藏澤自媚,玉蘊山含輝。此涵養(yǎng)之至要。
慎言謹(jǐn)行,是修己第一事。
氣質(zhì)極難變,十分用力,猶有變不盡者。然亦不可以為難變,而遂懈于用力也。
小人不可與盡言。
導(dǎo)人以善,不可則止。其知幾乎!
言要緩,行要徐,手要恭,立要端。以至作事有節(jié),皆不暴其氣之事。
輕諾則寡信。
為學(xué)第一在變化氣質(zhì)。不然,只是講說耳。
人譽之,使無可譽之實,不可為之加喜。人毀之,使無可毀之實,不可為之加戚。惟篤于自信而已。
輕言則人厭,故謹(jǐn)言為自修之要。
識量大,則毀譽欣戚不足以動其中。
人不知而不慍,最為難事。今人少被人侮慢,即有不平之意,是誠德之未至也。無深遠之慮,樂淺近之事者,恒人也。
劉立之謂從明道年久,未嘗見其有暴厲之容,宜觀明道之氣象。
圣人教人,只是文行忠信,未嘗極論高遠。
教人言理太高,使人無可依據(jù)。
人猶知論人之是非,而己之是非則不知也。
心無所主,即動靜皆失其中。
犯而不校,最省事。
只可潛修默進,不可求人知。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須謹(jǐn)守此訓(xùn),斯無失言之過。
放下一切外物,覺得心閑省事。
交人而人不敬信者,只當(dāng)反求諸己。
凡事皆當(dāng)推功讓能與人,不可有一毫自德自能之意。
人不能受言者,不可妄與一言。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與語上。教人者當(dāng)謹(jǐn)守此言。與人談?wù)?,亦?dāng)謹(jǐn)守此言。
待人當(dāng)宏而有節(jié)。
大抵少能省己之失,惟欲尋人之失。是所謂不攻己之惡,而攻人之惡,大異乎圣人之教矣。
人不謀諸己,而強為之謀,彼即不從,是謂失言。日用間此等甚多,人以為細事而不謹(jǐn),殊不知失言之責(zé),無小大也。謹(jǐn)之!
日用間纖毫事,皆當(dāng)省察謹(jǐn)慎。
元城劉忠定力行不妄語三字,至于七年而后成。力行之難如此,而亦不可不勉也。
句句著落不脫空,方是謹(jǐn)言。
溫公謂:誠自不妄語始。信哉斯言也。
信口亂談?wù)?,無操存省察之功也。
讀正書,明正理,親正人,存正心,行正事,斯無不正矣。
宴安之私,最難克。
宴安鴆毒,此言當(dāng)深省。
名節(jié)至大,不可妄交非類以壞名節(jié)。
簡默凝重以持己。
一言不可妄發(fā),一事不可妄動。
日間時時刻刻,緊緊于自己身心上存察用力,不可一毫懈怠。
細思,處事最難。
信而后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君臣朋友皆然,可不慎哉!
聞外議,只當(dāng)自修自省。
程子曰:省躬克己不可無,亦不可常留在心作悔。蓋常留在心作悔,則心體為所累,而不能舒泰也。
潛修不求人知,理當(dāng)如此。
汲汲自修不及,何暇責(zé)人。不自修而責(zé)人,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張子曰:學(xué)至于不責(zé)人,其學(xué)進矣。此言當(dāng)身體而力行之。愚屢言及此而不厭其煩者,亦欲深省而實踐之也。
正己者乃能正人。未有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既往之非不可追,將來之非不可作。此吾之自省也。
衛(wèi)武公蘧伯玉皆以高年而篤于進修,誠可為后世法。
常存不如人之心則有進。
衛(wèi)武公年九十五,猶作懿戒以自警。
孔子曰:焉用殺,論語二十篇,無以殺字論為政者。圣人之仁心大矣。
論語一書,未有言人之惡者。熟讀之,可見圣賢之氣象。
人之威儀,須臾不可不嚴(yán)整,蓋有物有則也。
心每有妄發(fā),即以經(jīng)書圣賢之言制之。
孔子言有恒者難見。驗之人,信然。
不能動人,惟責(zé)己之誠有未至。
不怨天,不尤人,理當(dāng)如是。
顏子終日不違如愚。喋喋多言,而能存者寡矣。
恕字用之不盡。
不遷怒工夫甚難。惟嘗用力者知之,然亦不可不勉。
欲寡其過而未能之意,時時不可忘。此實修己之要也。
清三韓梁瀛侯日省錄選
唐堯戒云:戰(zhàn)戰(zhàn)栗栗,日謹(jǐn)之一日。人莫躓于山而躓于垤。
武王書履云:行必履正,無懷僥幸。又書鋒云:忍之須臾乃全汝軀。又衣銘云:桑蠶苦,女工難,得新絹故后必寒。
金人銘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虺删W(wǎng)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zhí)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惑之,我獨不徙。內(nèi)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莫我害。江海雖左,長于百川,以其下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戒之哉!
勿謂善小而不為,勿謂惡小而為之。
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
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終身之福者。切須檢點。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業(yè)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身埋在鴆毒中矣。
薛文清曰:心如鏡,敬如磨鏡。鏡才磨,則塵垢去而光彩發(fā)。心才敬,則人欲清而天理明。識得破,忍不過。說得硬,守不定。笑前轍,忘后跌。輕千乘,豆羹競。諱疾忌醫(yī),掩耳偷鈴。論人甚明,視己甚昧。得時夸能,不遇妒世,此人情之通患也。
無事,便思有閑雜安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變化氣質(zhì),居常無所見,惟當(dāng)利害經(jīng)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有得力處,亦便是用力處。
英氣甚害事,渾涵不露圭角最好。
人雖至愚,責(zé)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常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
語人之短不曰直,言人之惡不曰義。
人人賦性,豈容一例苛求。事事憑天,未許預(yù)先打算。
毋以小嫌疏至親,毋以新怨忘舊恩。
馬援戒子書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
林退齋官至尚書,臨終,子孫跽請曰:大人何以訓(xùn)子孫?公曰:若等只要學(xué)我吃虧。
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些不足處便好。人家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來,亦消長之理然也。
君子于人,當(dāng)于有過中求無過。不可于無過中求有過。
忠厚君子,刻薄小人,分途只在一心。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簡。
御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
一切順逆得喪毀譽愛憎,要知宇宙古今圣賢凡民都有的,不必輒自驚異。
莫大之禍,于起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jǐn)。
少陵時云:忍過事堪喜。
婁師德戒其弟曰:吾甚憂汝與人相競。弟曰:人唾面,亦自拭之。師德曰:凡人唾汝,是其人怒,汝拭之,是逆其心,何不待其自干。
伊川見人論前輩之短曰:汝且取他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