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長安觀劇

劍北篇 作者:老舍


抗戰(zhàn),抗戰(zhàn),全民族的熱血急潮!

是地震,是山崩,是海嘯,

一切在動搖,

偉大的動搖!

一切,一切也都在改造,

高興吧,同胞!

難道血會取巧,

口會造謠?

不是真的嗎:機槍已代替了大刀,

炸彈已代替了畫戟長矛?

連我們的歌唱,不是也以易水蕭蕭,

代替了兒女情長,淫柔的歌調(diào)?

是呦,高舉著自由解放的旗號,

怎可以沒有歌聲,沒有歡笑,

沒有藝術(shù)的熱情配備著槍炮?

高興吧,藝術(shù)在歡呼狂叫,

藝術(shù)在血中找到它的正道;

什么雪月風(fēng)花,一筆勾銷,

血的花,紅的月,才是我們的情調(diào),

正義的激揚,敵兵的殘暴,

才是我們的課題,我們的報導(dǎo);

這戰(zhàn)斗的,新生的藝術(shù),使古國的思潮,

古國的喜怒悲笑,

都由老邁龍鐘變作慷慨年少!

誰再去細(xì)染輕描,

畫些纖巧的花卉蟲毛;

誰再去弄那些哀艷的詞調(diào),

教小紅低唱我吹簫;

我們是在爭戰(zhàn),我們的憤火中燒,

我們要歌,象那史詩里的英豪,

把生命托寄在戰(zhàn)場,聲震九霄,

我們要畫,畫出人壯馬驕,

在原野,在沙漠,在河套,

人疾如箭,馬涌如潮;

我們要寫,墨是血,筆是刀,

把英雄的事跡,勝利的信條,

銘刻在歷史的心上,使千秋百代永遠(yuǎn)崇高!

就是因為這樣的需要,

這樣的戰(zhàn)爭與藝術(shù)的諧調(diào),

我關(guān)心著戲劇的改造。

在西北的園地,話劇才剛長出嫩苗,

由陜甘直到河套,

那悲壯的秦腔是普遍的愛好;

而長安,正如平津之與京調(diào),

又是秦腔的首都與領(lǐng)導(dǎo)。

今天,開封與太原正飽嘗淫暴,

男女伶工相繼西逃,

秦腔的姊妹也都在長安鑼鼓喧鬧。

沒有看過秦腔,也沒有聽過河南的音調(diào),

這學(xué)習(xí)的機會怎能放掉,

我去聽,我去看,我去比較,

可惜沒有時間向內(nèi)行領(lǐng)教,

不知道音節(jié),也不知道技巧,

我的批評只受我個人的指導(dǎo)。

悲郁是秦腔的基調(diào),

象水在峽中,激而不暴,

水音在山的回音里,一片驚濤,

悲壯沉雄,不象京梆子那么輕狂浮躁,

可是舉動太毛,

鑼鼓亂吵;

歌腔雄渾,動作輕佻,

不中節(jié)的鑼鼓又使動作無效!

再加上白口的急促,臉譜的粗糙,

使渾厚蒼茫的氣息變作村野繁鬧!

在長安,秦腔的派別一老一少:

老派里,古腔古調(diào),不變絲毫;

新派里,把新的內(nèi)容化入原來的圈套。

老班里,三天一次《武家坡》,五天一次《哭祖廟》,

口授心傳,只有叛逆才敢改造。

新班里,把實用視為最高,

大膽的給抗日的英雄穿靴扎靠。

這宣傳的熱心,有它的功效,

人們也并不因綠臉紅袍,

就把憤激變?yōu)楹眯Α?

不過,劇詞太文,道白急躁,

劇情的新鮮,不是感動,成了唯一的號召,

假若,更加強一些民間的情調(diào),

由最俗的語言見出文藝的技巧;

假若,更大膽一些,從改進而創(chuàng)造,

拋棄那些張飛式的夜戰(zhàn)馬超,

而由民間的所需供給抗戰(zhàn)的教導(dǎo),

利用民間的故事,插入歌謠,

也許能更親切,更多實效,

從抗戰(zhàn)中給秦腔找出新的路道。

拿蒲州梆子和秦腔比較,

我不曉得哪一個更老,

河北的梆子腔,我卻知道,

是從蒲州傳來而加以改造;

這未經(jīng)改革的老腔老調(diào),

沒有秦腔的雄沉,可也沒有京梆子的激躁,

更可貴的是大面還有相當(dāng)?shù)闹匾?

舊劇的演變,無論是梆子二黃與漢調(diào),

生旦越紅,大面越潦倒,

在京梆子班中,他可憐的變成三路的配角!

可是在蒲州班里,還有他獨立的旗號,

那聲調(diào)的雄沉,動作的大方與老到,

使我狂喜,如見至寶!

假若教他,以他的氣魄和聲調(diào),

扮演起民族的英豪,

他必能在抗戰(zhàn)的宣傳上得到功效。

同時,我也為他愁鎖眉梢,

啊,社會上趣味的低級,都市中生活的無聊,

會把油頭粉面的小旦捧入云霄,

而把黃鐘大呂之音由冷淡而棄掉!

對河南梆子,我不敢稱道,

它使我感得一切的角色都是小丑的情調(diào)!

假若這才真是民間的愛好,

就更應(yīng)當(dāng)馬上去改造,

在那濃綠的南洋群島,

我看過馬來人的戲劇與歌蹈,

每一出必有個小丑打趣亂鬧,

據(jù)說,原始的戲劇都是開開玩笑!

為了民族心理的健康,與抗戰(zhàn)熱情的開導(dǎo),

我希望,河南的梆子并不與馬來同調(diào)!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