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說家類

木犀軒藏書書錄 作者:李盛鐸


小說家類

【世說新語】三卷;明刊本

目錄后有“萬曆丙子〔四年·1576〕歲云間王氏湘云堂印行”一行。有“潘氏桐西書屋之印“朱文方印,“不遠(yuǎn)復(fù)齋”朱文方印,“菽坡私印”朱白文方印。

【國史補(bǔ)】三卷;舊抄本〔清抄本〕

唐李肇撰。半葉十行,行二十四字。有“帶經(jīng)草堂”白文長印,“續(xù)愿堂藏書印”白文長方印。

【大唐新語】十三卷〔〔存卷一至六〕;唐劉肅撰〕;明抄本〔〔傅增湘跋〕〕

藍(lán)格抄。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四字。前有登仕郎前守江州潯陽縣主簿臣劉肅撰序,末題“元和丁亥〔二年·807〕歲有事於員丘之月〔序〕”。卷七以下缺。

〔傅增湘跋云:〕

〔“取《稗海》對(duì)勘一過,凡改訂《稗海》奪訛四百十二字。深惜其所存秪此耳!校竟記之。藏園?!薄?

【唐世說新語】十三卷;〔唐劉肅撰;明王世貞?!常幻骺尽裁魅f曆潘玄度刻本〕

半葉八行,行二十字。標(biāo)題下題“瑯琊王世貞校”。有元和丁亥〔二年·807〕劉肅自序,萬曆癸卯〔三十一年·1603〕馮夢禎序。據(jù)馮序,知此本為潘玄度所刻。

【隋唐嘉話】一卷;〔唐劉餗撰〕胡刊本〔明刻歷代小史本〕

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六字。有“古潭州袁臥雪廬收藏”白文方印。

【北里志】一卷;舊抄本

標(biāo)題次行題“唐翰林學(xué)士孫棨撰”。黑格抄,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前有中和甲辰〔四年·884〕無為子序。收藏有“筠”字朱文圓印,“宋氏蘭揮藏書善本”白文長方印,“龢?biāo)扇C”白文長方印。

【教坊記】一卷;舊抄本

標(biāo)題次行題“唐著作郎崔令鈔〔欽〕撰”。黑格抄,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有“筠”字朱文圓印,“宋氏蘭揮藏書善本”白文長方印,“龢?biāo)扇C”白文長方印。

【青樓集】一卷;舊抄本

標(biāo)題次行題“元雪蓑釣隱撰”。黑格抄,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有至正甲辰〔二十四年·1364〕六月觀夢道人隴右朱經(jīng)序,至正丙午〔二十六年·1366〕五月郡人夏邦彥跋。收藏有“宋筠”朱文方印,“宋氏蘭揮藏書善本”白文長方印,“龢?biāo)扇C”白文長方印。后附甫田余懷《板橋雜記》;并《北里志》、《教坊記》合裝一冊(cè),前題“冶游編”。

【云溪友議】三卷〔〔存卷上卷下〕;唐范攄撰〕;明刊本〔〔金埰黃丕烈跋〕〕

半葉十行,行十九字。前有范攄自序。書分上、中、下三卷,中卷缺。后有黃蕘圃題跋,又有金氏手跋,〔黃跋見《蕘圃藏書題識(shí)》?!?

金氏跋曰:“家祖星軺公性嗜卷籍,四部裒然,幸無罣漏之譏〔議〕〔矣〕,乃一傳而佚,殊以神物不克久聚為恨?!对葡炎h》要是說部中之近古者,亦當(dāng)年充棟之一,而當(dāng)其盛洎其衰猶依於敝簏也,是可感已。孫埰讀志。“下鈐“埰”字朱文圓印,“心山”朱文方印。又前有“心山書畫”朱文長印,“壹是堂讀書記”朱文方印。

【云仙雜記】十卷;〔題唐馮贄撰〕;明刊本〔明隆慶葉氏菉竹堂刻本〔李木齋據(jù)宋本簽校卷四尾有缺葉〕〕

唐金城馮贄編。半葉十行,行十八字,板心有字?jǐn)?shù)。前有天復(fù)元年〔901〕贄自序,又隆慶辛未〔五年·1571〕俞允文序。十七卷末有“玉峰葉氏菉竹堂中繡梓印行”行書二行。

【玉壺清話】十卷〔〔存卷一卷六至十〕;舊抄本〔清抄本〔有缺葉附蘆浦筆記數(shù)葉〕〕

宋馀杭沙門文瑩撰。前有元豐戊午〔元年·1078〕八月文瑩序?!端膸臁分涀鳌队駢匾笆贰?。此本卷一僅存一葉,卷二至卷五全缺,卷八、九、十亦不全,中又?jǐn)v入《蘆浦筆記》數(shù)葉,蓋誤裝者。半葉九行,行十八字。

【唐語林】二卷;〔宋王讜撰;明嘉靖刻本〕

明刊本。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雙邊。陸心源《群書校補(bǔ)》以明刻校聚珍本:“夙慧”多三條,“企羨”多一條,“賢媛”多九條,此本正同;惟“夙慧”門此本適缺是葉,“賢媛”末葉亦缺,又上卷缺首二葉,當(dāng)覓他本抄補(bǔ)。

【投轄錄】一卷;〔清光緒十六年〔1890〕德化李氏本犀軒抄本〕

宋王明清〔撰〕。從友人藏抄本傳抄。語涉宋帝皆跳行,或出宋本。

【清波雜志】十二卷;〔宋周煇撰〕;舊抄本〔清抄本〔朱筠王士禎查慎行批校朱錫庚跋王國維王式通吳昌綬傅增湘袁克文寶熙題款〕〕

有紹興癸丑〔三年·1133〕張貴謨序,陳晦跋。前有朱少河錫庚題字云:“卷內(nèi)有國初王、查二公手跡,并先大夫手跡若干條?!笔詹赜小叭~名澧“朱白文方印,“潤臣借讀”朱文方印。

【桯史】十五卷;〔宋岳珂撰〕;宋刊明印本〔宋刻元明遞修公文紙印本〔有抄配〕〕

半葉九行,行十七字。板心下有刊工姓名,補(bǔ)板者黑口,亦間有姓名。綿紙印,紙背為成化十八年〔1482〕丁糧供狀。

【桯史】十五卷;〔宋岳珂撰〕;附錄一卷;明刊本〔明嘉靖錢如京刻本〕

黑線口。半葉十行,行二十字。語涉宋帝皆空格。岳珂序。標(biāo)題第三行題“云間陳文東批點(diǎn)”。眉端刻批語多係校正誤字。有成化十一年〔1475〕正月江沂序,嘉靖乙酉〔五年·1525〕二月錢如京刻板序,祝鑾、潘旦兩跋。

【西塘集耆舊續(xù)聞】十卷〔二卷〔鮑以文據(jù)十卷本校〕〕;舊抄本〔清抄本〕

宋陳鵠撰。原抄本分上、下二卷。舊人以十卷本校,校用朱墨二筆,審係鮑淥飲手跡。收藏有“璜川吳氏收藏圖書印”朱文方印。

【醉翁談錄】八卷;〔宋金盈之撰〕;抄本〔清抄本〕

他本或刪去后三卷,此為足本;惟第八卷有缺字,并缺“惜惜鍾情花月”一條。收藏有“章紫伯所藏”白文方〔印〕,“翼詵堂章氏所得之書”朱文方印,“苔上章子百流覽所及”朱文方印,“章綬銜章”白文方印,“古鄣子之苗裔”朱文方印,“子檗寓賞”朱文方印。

【醉翁談錄】八卷;〔宋金盈之撰〕;抄本〔清抄本〕

宋金盈之撰。前有八卷總目。阮文達(dá)進(jìn)呈刪后三卷,以其為禪林叢錄、平康巷陌記也。此猶完本。

【山居新話】四卷;〔清抄本〔李木齋據(jù)嘉興沈氏藏孔葒谷抄本?!场?

元楊瑀撰。癸巳〔光緒十九年·1893〕五月假沈子培藏孔葒谷抄過錄。有葒谷題字一行:“借抄鮑士恭乾隆甲午〔三十九年·1774〕夏四月稿,一日校一過?!?

【靜齋筆記】四卷;抄本〔清抄本〔摘自至正直記〕〕

元孔齊撰。缺二、三兩卷。

【譚藪】一卷;舊抄本〔清抄本〕

陽玠撰。

【南村輟耕錄】三十卷;〔元陶宗儀撰〕;明刊本〔明玉蘭草堂刻本〕

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板心下有“玉蘭草堂”雙行四小字,下別有刊工名一字。前有至正丙午〔二十六年·1366〕六月孫作序并南村先生傳。又附青溪野史邵亨貞刻《輟耕錄疏》。

【三吳舊語】一卷;〔明顧苓撰;清抄本〕

顧苓撰。癸巳四月假江建霞藏云美先生手稿過錄。

【山海經(jīng)】十八卷;〔晉郭璞注〕;明刊本〔明吳中珩刻本〕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標(biāo)題后題“晉郭璞撰,明吳琯?!倍?。前有郭璞序。

【山海經(jīng)釋義】十八卷;明刊本〔明嘉靖刻本〕

明王崇慶釋義。前有嘉靖丁酉〔十六年·1537〕自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

【劇談錄】二卷;〔唐康駢撰〕;明刊本

首自序及每卷標(biāo)題次行均題“將仕郎崇文館校書郎康駢述”。半葉十行,行十九字。板心刻工名有章甫言、章汝秀。眉端有舊人墨筆評(píng)語,末注“中吳心山”,以舊藏《云溪友議》所跋勘之,知為金星軺之孫;且此書板式亦與《友議》相同,蓋同時(shí)所刻也。

【太平廣記】五百卷;〔目錄十卷;〔存卷一至二六〇卷二六五至五百〕;明活字印本〔有抄配及缺葉〕〕

目錄標(biāo)題后題:“宋翰林學(xué)士中順大夫戶部尚書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李昉等編,明資善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談愷???,姚安府知府秦汴德州知州強(qiáng)仕石東山人唐詩同?!?。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二字?;钭直?。前有李昉等進(jìn)表,末有嘉靖丙寅〔四十五年·1566〕正月談愷識(shí)語。

【續(xù)夷堅(jiān)志】前集一卷;后集一卷;〔金元好問撰〕;清抄本〔〔有朱墨?!场?

前有穴此窳叟題。后錄元至正戌子〔八年·1348〕王起善抄書識(shí)語,又宋無跋,又吳道輔詩暨孫道明跋。

“遺山先生《續(xù)夷堅(jiān)志》二帙,乃吳中王起善抄本,假歸傳寫。至正二十三年癸卯歲〔1363〕閏三月十七日丁亥錄起,至四月七日丙午錄畢於泗北村居映雪齋。華亭在家道人孫道明明叔,時(shí)年六十又七也。”

【博物志】十卷;〔題晉張華撰;周日用等注〕;日本刊本

標(biāo)題第三行題“汝南周日用等注”。有弘治乙丑〔十八年·1505〕都穆跋,謂賀君志同為衢州推官,刻梓以傳。又嘉靖辛卯〔十年·1531〕朝鮮崔世節(jié)跋。蓋韓人翻刻賀本,日本又從之傳刻也。

【續(xù)博物志〕十卷;〔題晉李石撰〕;日本刊本〔日本延寶五年〔1677〕刻本〕

后有弘治乙丑〔十八年·1505〕都穆跋。卷十末有“開化庠生方衛(wèi)謹(jǐn)錄”一行。又延寶五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山形屋七兵衛(wèi)開板三行。

【酉陽雜俎〕二十卷;明刊本〔明新都汪士賢刻本〕

半葉九行,行二十字。每卷標(biāo)題后題“唐臨淄段成式柯古撰,明新都汪士賢朝用校”二行??志?,板心下有字?jǐn)?shù)。前有成式原序。

【新編剿闖通俗小說】十卷;〔題明西吳懶道人口授〕;舊抄本〔日本抄本〕

前有序,謂遇懶道人從吳下來,述西平剿賊一事,娓娓可聽,大快人意,命童子援筆錄之云云。末題:“西吳九十翁無競氏題於云溪之半月泉”。

【香奩四友傳】二卷;明刊本〔明嘉靖刻本〕

明毗陵陸奎章子翰撰。凡八篇,分前后傳,各四篇。前傳曰金亮、曰木理、曰房施、曰白華,謂鏡、梳、脂、粉也。后傳曰周準(zhǔn)、曰齊銛、曰金貫、曰索紉,謂尺、剪、針、線也。前傳弘治乙丑〔十八年·1505〕七月自序,后傳正德戊辰〔三年·1508〕十一月自序暨嘉靖庚子〔十九年·1540〕駱文盛、正德己巳〔四年·1509〕邵天和序,徐淮方豪書后。為天一閣舊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