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類
【尚書白文】;舊刊本
大黑口,四周雙邊。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不避宋諱,然紙墨甚舊。收藏卷首有“士標(biāo)私印”白文方印,卷尾有“查”朱文方印。別有“桑”字朱文圓印,“民悅”白文方印〔恐未確〕。
【孝〔書〕經(jīng)白文】;日本舊刊本〔日本慶安五年〔1652〕昆山館道可處士刻本〕
半葉七行,行十七字。前有蔡沈集傳序。末有“慶安五年壬辰〔清順治九年·1652〕初夏昆山館道可處此〔士〕新刊”二行。
【尚書】十三卷;〔題漢孔安國傳〕;宋刊本〔〔有宋元間人批注〕
半葉十行,行大字二十字,注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板心上有大小字〔數(shù)〕,下有刊工名??び兴{廣、魏春、陳成、于昉、周榮、呂丙、劉杰、劉清、鄒元、王奇、石椿等姓名,李、蕭、余、杜、丘等姓一字,隆、忠、正、新等一字名,宜之二字名。首行標(biāo)題“尚書卷第一”;次行“堯典第一”,空四格題“虞書”,空三格“孔氏傳”。宋諱匡、讓、胤、殷、玄、徵、貞、恒、桓、慎均缺筆。惇字不缺,慎亦有不缺者。審係舊板,殆南宋初刊,乾道中重修者。字體肅穆,不附釋音,中字本。通體有五色點抹。眉端有舊人墨筆考證,字仿歐波,所錄多金仁山《尚書表注》,蓋元人筆也?!洞笳a》篇后有缺。
【尚書孔傳】十三卷;〔題漢孔安國傳〕;日本舊活字本
半葉九行,行十七字。每卷未有經(jīng)、注字?jǐn)?shù)。
【尚書孔傳】十三卷;〔題漢孔安國傳〕;影抄日本舊寫本
半葉七行,行十七字,注同。每卷末有經(jīng)、注字?jǐn)?shù)。末有“寬喜三年〔宋紹定四年·1231〕五月二日書寫畢”,大學(xué)權(quán)助等題字。
【附釋音尚書注疏】二十卷;〔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十行本
【書經(jīng)集注】十卷;〔宋蔡沈撰〕;明刊本
半葉九行,行十七字。板心下有“湖廣刊行”四字。書中《洪范》“明作皙”不誤“哲”;《金縢》“惟朕小子其新逆”不誤“迎”;《酒誥》“又惟殷之迪諸臣惟工”不作“百工”,皆與宋元舊本合。蔡序后有重刻於武昌學(xué)宮識語八行。
【書傳輯錄纂注】六卷;〔元董鼎撰〕;舊抄本〔清怡顏堂抄本〕
黑格抄本。板心下有“怡顏堂抄書”五字。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前有凡例八則,引用諸書,引用諸家姓氏。后有“建安后學(xué)余安定編?!币恍?。《周官》、《呂刑》、《秦誓》三篇多缺字,蓋原書殘缺不全也。收藏有“盧文弨印”、“紹弓氏”二白文方印,“抱經(jīng)堂印”朱文方印,“武林汪泰家藏圖籍”朱文方印,“周印星詒”、“季貺”二白文方印。
【書傳輯錄纂注】殘本三卷〔〔存卷二至四〕;元董鼎撰〕;元刊本
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小二十四字。黑口,四周單邊。左耳上有篇名。存卷二〔第〕十四葉起至卷末,卷三第一葉起至五十葉止,第四全卷。
【尚書通考】十卷〔元黃鎮(zhèn)成撰〕元刊本〔〔卷二缺二葉〕〕
黑口,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標(biāo)題次行題“昭武存齋黃鎮(zhèn)成元鎮(zhèn)父編輯”。前有天曆三年〔1330〕鎮(zhèn)成序。
【尚書疏衍】四卷;〔明陳第撰〕;明刊本
明陳第撰。萬曆中刊本。有焦竑序。
【洪范廣傳】十二卷;〔清董殿邦撰〕;抄本〔清抄本〕
標(biāo)題次行題“華亭董殿邦幼宰氏輯,侄均平銓參?!薄G坝蟹怖臈l。
【尚書大傳】四卷;補遺一卷〔漢鄭玄注〕舊抄本〔清抄本〕
黑格抄。不著纂輯名氏。惟有“武氏海桐藏書”,白文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