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系里打聽以往西藏人民出版社來我們系要人的情況以及各方面的待遇如何,往屆畢業(yè)生有沒有去,現(xiàn)在情況怎樣等等。
系里的領導們聽說我想去西藏工作先是驚訝后是鼓勵。他們說西藏人民出版社每年都來要人,但是已經有5年沒有人去了。每次他們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我們也覺得挺不好意思的,現(xiàn)在的學生奉獻精神太少了。西藏有什么不好?我們學院的院長在西藏干了八年呢!所以,你們要想去的話,可得認真地想一想,別是一時沖動,等系里幫你們把一切弄妥之后又反悔了這可不行。
我說我不是沖動。其實我心里想,人生難得瘋狂一次,沖動一回又何妨!畢竟人生道路的轉折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沖動所致??赡芤粫r的沖動會帶來慘烈的代價,但我不后悔。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是一條直線,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樣的生活我也不會感到幸福。如果沒有沖動,一個人的想法即使多么偉大,也只是個想法而已。
其實很早以前,大概是高二的時候吧,西藏就是我的神往之地了。在中國有兩個地方我最想去,一個是西藏,一個是云南。去西藏是我的夢想,因為它很難實現(xiàn);去云南是我的理想,因為它不難實現(xiàn)。若是硬要問我云南和西藏哪個是我最想去的地方,我會選擇西藏,因為西藏是中國乃至這個世界上最后一塊凈土,那里有世界上最蔚藍的天空,最潔白的花朵,最清澈的湖水,最險峻的高山。無論你在生活中遇到多少困惑與煩擾,高聳的神山和遼闊的圣湖,都是使你的靈魂得到徹底放松、休憩的最好的地方。只是,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西藏離我那么遙遠,所以那年寒假我一個人選擇去云南,去大理。如果去西藏,不僅手續(xù)復雜,而且來回機票要7000元到8000元,再說,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我不一定能適應那里的高原反應。所以,去西藏的夢暫且被我擱淺了。
最初對西藏的神往源于我無意間讀過的一段文字,可是現(xiàn)在我已記不得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讀到的這段文字:
我在憂傷的少年時期,以及大學畢業(yè)后為生存所迫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時,均有過強烈的逃避現(xiàn)實、浪跡天涯的念頭,皆因時機不成熟而忍受了下來。那時候,我惟有在只有一個人的屋頂上遙望藍天下最深的地方。我常常對自己說,你必須換一種活法了。升斗小民,周而復始地活著僅是存在而已。這種最簡單的“過程”不會令你真正快樂。于是,有一天我終于離開了我熟悉的地方,去了西藏,這個我一直魂牽夢繞的地方。
整段文字只提到了“西藏”兩個字,但我卻被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情緒深深地感染。我在想,在我的內心深處是不是也一直存在著這樣一種情緒,只是一直沒有得共鳴,而西藏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天下那么多美麗的地方不去,這個人為什么惟獨選擇西藏?
正是這段文字激發(fā)了我對西藏極大的好奇與無限神往,后來我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知道了很多有關西藏的信息,知道了那里是世界屋脊,有全世界人民頂禮膜拜的珠穆拉瑪峰,那里是藏傳佛教的發(fā)源地,有堪稱世界建筑史上奇跡的布達拉宮,有古格王朝遺址,有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原湖泊納木錯……
上高中的時候有一陣子我迷上了李娜的《青藏高原》,反復地聽這首歌。昕雯每一次來我的住處,我都為她放這首歌。我說,聽聽這首歌吧,你那《在那遙遠的地方》你回家再聽,這是一個更遙遠的地方。昕雯說,你想去西藏嗎?我說,當然想?。∷f有那么一天她也會去西藏看一看。昕雯說這話的時候眼里盛滿了憂傷,宛如納木錯的湖水,亦如當年我和她在廣場上放風箏時的眼神。昕雯是個說到做到的女孩子,像一陣風,想去哪兒就飄向哪兒。大一的暑假,她就先我一步去了西藏,在我看來還是夢想的時候,她卻已經把它變成了現(xiàn)實。
在西藏的時候,昕雯發(fā)短信給我,徜徉在神山圣湖之間我時時刻刻都在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嘆不已。面對一望無際的圣湖納木錯,面對大自然的永恒與廣博,個人的生命實在是太短暫太渺小了。與其讓這樣短暫的時光消耗在世俗生活的瑣碎與平庸上,還不如敞開胸懷,融入自然,到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間去尋找生命的意義。所以,我遲早有一天會離開大學,我不想與其他的姐妹一樣整天慵懶地躺在床上慨嘆大學生活的無聊。我說過,我始終是一個漂泊的人,遠方才是我的家。
我說,你比我幸福,你的夢想是我引發(fā)的,卻先我而實現(xiàn)了,而西藏現(xiàn)在對我來說都還是一個夢想。
昕雯說,所以我不會忘記你的,要不是那一陣子你總是給我放那首《青藏高原》,我不會這么快就站在了世界屋脊上。為了報答你,我將當?shù)夭孛瘾I給我的一條哈達送給你,祝你早日實現(xiàn)你的夢想。
后來系里領導告訴我,我們系九六屆的一個畢業(yè)生去了西藏,我可以向他打聽打聽一些具體的情況。我問他們這個人當初是什么情況下去的。他們說,他當時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一氣之下就去了西藏。他的學習成績在系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還過了六級呢。對了,那邊有個要求,你們必須通過四級,因為你們一去就是公務員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