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近代軍用工業(yè)之三——金陵、天津及各省機器局 一、金陵、天津及各省機器局的創(chuàng)辦目的及其概況 1864年,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雖然被鎮(zhèn)壓了,但太平軍余部、東、西捻軍和連綿不絕的少數民族反抗斗爭依然嚴重地威脅著清朝統(tǒng)治;外國侵略者也在“中外和好”幌子下俟隙而動,以1870年天津教案為起點,武裝侵略的戰(zhàn)火,又復不斷燃起。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提高“安內”并進而“攘外”的能力,清政府在興建江南制造局和馬尾船政局之外,還直接撥款籌建了金陵機器制造局和天津機器制造局。各省督撫為了強化本轄區(qū)內的武裝力量,在清王朝的同意下,也紛紛自籌經費創(chuàng)辦機器局,于是中小型機器局相繼出現(xiàn)。在江南、馬尾、金陵、天津四大軍工廠之外,各省機器局大致情況如表(見下頁)。
各省督撫籌資創(chuàng)辦的中小型機器局,限于經費不足和技術水平不高,一般設備均較簡陋,大都只能制造槍枝彈藥,供本省防營各省軍用工業(yè)概況表*(1869—1894年)
*資料來源:《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565、566頁;另參考其他有關文獻。
使用,其中一部份地方機器局在中法戰(zhàn)爭等對外戰(zhàn)爭中也發(fā)揮了一定的御侮作用。從各省機器局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擴充時間看,均在19世紀70年代以后,這正是人民起義被鎮(zhèn)壓,國內階級矛盾相對緩和,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洋務運動的路線有所改善,即由鎮(zhèn)壓人民革命為主,轉變?yōu)榈钟馕隇橹鞯臅r候。因此,在各省機器局創(chuàng)辦目的是為了“安內”的同時,御外成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必然的了。為了論述方便,本章對各省的機器局的概貌,以山東機器局和蘭州機器局這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單位為麻雀作一解剖。在敘述山東、蘭州兩機器局之前,先簡談一下大型的某種程度由清廷直轄的金陵、天津兩機器局。
金陵機器制造局是李鴻章由江蘇巡撫移督兩江時帶往南京的蘇州洋炮局部份車間擴建而成,它著重制造彈藥;天津機器局密接京師,制造槍、炮、子彈、火藥、水雷,還設有煉鋼廠,向為清政府所重視。這兩個軍用工業(yè)是僅次于江南、馬尾兩局的清朝政府所辦的新式軍用企業(yè)骨干,茲分別敘述于下。
二、金陵機器制造局 1865年夏,原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升任兩江總督,李鴻章離蘇州移駐南京時,將其所辦的、由馬格里、劉佐禹主持的蘇州洋炮局一個車間隨之遷往南京,廠址選定在雨花臺,即瓷塔山,名為金陵機器制造局。
蘇州洋炮局是由李鴻章1862年在松江創(chuàng)辦的一個小型兵工廠發(fā)展而來,局務一再擴充,除丁日昌、韓殿甲兩局移遷上海成為江南制造局組成部分①外,劉佐禹一局從蘇州移到南京,規(guī)模日益迅速地擴展,它源源不斷地為淮軍提供槍枝彈藥,李鴻章也始終將它視作淮軍的軍械庫和他個人政治上的重要資本。1866年12月,李鴻章調離兩江,總督湖廣專任鎮(zhèn)壓捻軍事。1870年9月為處理天津教案事,李鴻章移督直隸。李鴻章雖因調動頻繁不在南京,但金陵制造局局務一直控制在李氏親信手中。正因為李鴻章的重視,金陵機器制造局之規(guī)模與各省機器制造局相比,始終處于領先的地位。
金陵機器制造局于1865年(同治四年)興工,次年8月告竣?;鸺志钟?870年7月竣工。同年11月,添造鐵爐房5大間,汽爐房1所,砌爐12座。1872年12月,又添造翻砂廠屋6間,翻砂坑屋1間。以后又添設槍子機器廠,并鐵汽錘廠,拉銅機器木廠和洋火藥局、水雷局及烏龍山暫設的炮臺機器局等。
金陵機器局的創(chuàng)辦經費遠沒有江南制造局那樣多,故而機械設備簡單規(guī)模亦小。它的常年經費在1879年后,由南北洋各撥銀5萬兩;1883年南洋加撥1萬兩,共11萬兩,根本無法與江局年經費50—60萬兩相比。以故制造的產品,二般的是各口徑大炮、炮車、炮彈、槍子、水雷和各種軍用品。中法戰(zhàn)爭中因接受了廣東、云南、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北等省區(qū)訂制的槍炮,制造規(guī)模有較大發(fā)展。這可從收支情況表(見下頁)得到反映。
表中1884年(光緒十年)收入和支出,均達到15萬余兩,超過歷年的水平。在那時軍火需求量急增情況下,金凌局的生產量是難以供應的。所以江督曾國荃說:“兩洋之軍火資于是,各省之軍火亦資于是,所操者約,而所施者博,固無怪該局之左支右絀,竭蹷日甚?!雹僭鴩醭饲逋⒔邮苤蟹☉?zhàn)爭失敗的教訓,下達“為久遠可恃之計,……破除常格,實力講求”軍械制造的上諭之機,提出了擴充金陵制造局的意見和計劃:“臣等悉心酌度,竊以為欲收制造之利,首在添造廠屋,增購機器,其常年經費即須寬籌,然后綱舉目張,乃有左右逢源之妙?,F(xiàn)與該局員等再四熟商,擇其制造槍炮子彈必不可少之機器,已分別定購五十余副,合之拓增廠屋經費,二共約需銀十萬兩。其每年工料經費,約須添銀至多以五萬兩為率。此款擬先在洋藥加增稅厘項下動撥,其不敷者,再由臣等于原撥續(xù)撥各關局庫分別湊撥?!雹僮嗌希懊捎嵩?,將金陵機器局開拓規(guī)模,增修屋宇。其所需機器,已與美國商人(旗昌洋行)立約,令其一律辦就,載運來華,以為制造之用。”②經過一段時間籌備擴建,制造軍火能力有了提高,軍器快利也有明顯改善,其中后膛抬槍就是一例。它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較好的作用。據盛宣懷說:“此次打仗(指中日甲午戰(zhàn)爭),惟抬槍制勝。金陵制造局所造后門抬槍能及遠,較快炮得力?!彼笤摼帧岸喽嘹s造”。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兩江總督劉坤一又要求更換金陵機器局的鍋爐:“上年軍務吃緊,加工趕造,鍋爐之氣磅加足,汽機之馬力全開,不惟爐機兩項受傷,即汽缸亦因之磨蝕,以致?lián)p壞尤甚,勢非更換不可?,F(xiàn)經核實估計價值,共需英金一千八百四十八鎊,照市價每鎊合規(guī)銀六兩七錢三分,計規(guī)平折合庫平銀一萬一千三百四十七兩有奇,照案由江海關于制造二成洋稅項下如數動撥濟用?!雹俳涍^兩次擴充,機器局規(guī)模相當可觀,但生產的產品與先進的生產設備并不相適應。據英人貝斯福在1898年所見,金陵機器局“機器設備很好,主要購自英國,間或也有德國和瑞士的。”“機器是現(xiàn)代的、頭等的,但用來制造過時的無用的軍需物品,他們正在大量地制造一種小炮,只能放射一磅重的炮彈,”“大部分的機器用來制造抬槍?!雹谥?899年,劉坤一報告金陵機器制造局的生產能力已達到了如下的水平:“寧局每年可造后膛抬槍一百八十枝,兩磅后膛炮四十八尊,一磅子快炮十六尊,各項炮彈六萬五千八百顆,抬槍自來火子彈五萬粒,毛瑟槍子彈八萬一千五百粒?!雹劢鹆隀C器總局下屬的各分廠分局中,以洋火藥局的規(guī)模為最大。洋火藥局廠址距金陵制造總局約3里,是1851年兩江總督劉坤一委托瑞生洋行,瑞生洋行又轉托英國軍火商黑魯洋行,向英國某工廠訂購了每日能制造1000磅火藥的全套機器,又聘來了洋行的波列士哥德負責設計并監(jiān)督建造的。火藥局自1882年興工至1884年建成。全廠四周有12呎的高墻環(huán)繞著。有8個45呎至80呎的高煙囪,有4架10馬力至25馬力的機器,有鍋爐6個,抽水機6部,廠中還挖有一條小河。開設此洋火藥局的目的原是因為上海制造局制造火藥不夠江防備炮臺和留防備營的需要,每年要從外洋購入不少價值昂貴的火藥,而且火藥不能及時運到。劉坤一深感軍火關系緊要,不可永遠仰給于外人,故提出“必須自行仿造,就近興辦,則價值既廉,取用甚便,尤可就此研究,精益求精”④?;鹚幘珠_辦費用,包括建廠經費和購買機器費用共約18萬分兩,常年經費為4萬兩,到1886年增為52000兩。
金陵火藥局各年經費收支情況如下:金陵火藥局歷年收支表*(1884—1892年)
*資料來源:《洋務運動》(四),第205—206、212—213、215、220、222、225、227頁。
從上表收支數看,火藥局洋火藥的生產是正常的。1894—1895年間,因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需要,加造火藥,共造成槍炮粗細各種洋火藥31萬磅,約用庫平銀40030兩有奇??梢娀鹚幘衷诘钟馕曛惺瞧鸬揭欢ǖ姆e極作用的。
然而,金陵機器制造局名義上是清廷委派兩江總督經營,實際上由英人馬格里掌握著全部局務,這不能不使企業(yè)帶有一定的買辦性。這可從馬格里的表現(xiàn)得到證明。
馬格里的專橫跋扈,根源于李鴻章的縱容,馬格里原系軍醫(yī)出身,對軍器軍火制造是外行,但他曾為李鴻章購買“阿思本艦隊”的機器設備,辦起了蘇州兵工廠,為李鴻章鎮(zhèn)壓人民起義出過力而深得李氏的信任,“對于一切重要事務他們都密切聯(lián)系著;李鴻章遇到疑難問題,總是來找馬格里做顧問?!庇谑邱R格里更目空一切,竟然發(fā)展到隨意“虐待中國工人,稍不從命即加以鞭苔或解雇。他非法地組成一個衛(wèi)隊用以保衛(wèi)自己。他一再寫信給李鴻章,責罵中國官吏,侮蔑中國工人。他在歐洲拿中國的錢大事?lián)]霍。1874年他從歐洲回到中國以后,專橫更甚往日?!雹亳R格里既是一個天賴之徒,又不真正諳熟軍火制造之術,金陵機器局制造產品之劣便可想而知了。1875年,金陵局為大沽炮臺所造的大炮演放時一再爆炸,先炸了2尊68磅子的大炮,并炸死了7名兵士。李責問馬格里,馬不服氣,又試放南炮臺的大炮,結果又爆炸,幸好沒傷及四周觀眾。在事實面前,李鴻章要馬格里承認錯誤,但馬格里蠻橫地拒絕了,李乃將他撤職。馬格里雖被撤了職,但李鴻章仍對他照顧備至,撤職不久,便“把馬格里推薦給清政府第一任駐英大臣郭嵩燾做顧問去了?!雹?三、天津機器制造局 天津機器制造局是在奕授意下,由清室貴族、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于1867年在天津創(chuàng)辦起來的。
天津機器制造局的籌建實際上經歷了前奏、初創(chuàng)、擴充三個階段。
早在1862年,崇厚在雇用外國軍官訓練洋槍隊時,就曾在洋人支持下,學習外國制作槍炮的技藝,并進行仿造。同年9月,試鑄炸炮,造成2尊,“裝子試放,甚為猛利?!?0月份,又“試鑄大小炸炮,先后造成十尊?!雹谶@可以說是天津機器制造局建立的前奏階段。
隨著江南制造總局和馬尾船政局的相繼創(chuàng)建,奕為了防止?jié)h族地方武裝力量的過份膨脹,有效地控制在江南地區(qū)新出現(xiàn)的軍火工業(yè),特向清廷提議:“外洋炸炮、炸彈與各項軍火機器,為行軍需要。神機營現(xiàn)練‘威遠隊’,需此尤切”,而這些軍火目前只有李鴻章在蘇州經管的洋炮局能制造,而“惟一省仿造,究不能敷各省之用?,F(xiàn)在直隸既欲練兵,自應在就近地方添設總局,外洋軍火機器成式實力講求,以期多方利用。設一旦有事,較往他省調撥,匪惟接濟不窮,亦屬取用甚便。”①清政府同意了奕的建議,并委派崇厚負責主持律局的籌建工作。從1867年至1870年,是天津機器制造局的初創(chuàng)階段。在籌辦津局的過程中,崇厚主要依靠了一個名為密妥士的英商。此人為崇厚出謀劃策,崇厚則對他言聽計從,從采買機器,到雇覓工匠,直至籌建安裝機器,一切惟密妥士是賴。1867年在天津海光寺建立了一個機器廠和煉鐵廠,稱為西局。
因機器不夠,第二年,又通過江蘇巡撫丁日昌,從上海祺記、旗昌兩洋行買到了車床、刨床、直鋸及卷鍋爐鐵板機器等8種設備②。1869年夏,又在天津城東賈家沽地方設立了火藥局,又稱東局,局內裝有向外國定購的以制造火藥和銅帽為主的各項機器。東局、西局相繼建成,使天津機器制造局具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清政府對天津機器局的設想,“最初只打算裝置制造火藥與銅帽的機器和設備”,以后又“希望叫天津機器局所制造的火藥能供給全中國。等到這個機器局上了軌道,便打算叫它開始制造槍炮?!?br/>
1870年后,天津機器制造局進入了擴充的新階段。津局的擴充是和李鴻章分不開的。原因是因為這年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6月底,清政府派崇厚出使法國,9月初旬,調任李鴻章為直隸總督,于是天津機器局的局務大權從崇厚轉入李鴻章之手。
李鴻章一接手辦津局,就不失時機地將它緊抓不放,使津局與原已在他手中的江南、金陵制造局皆權操諸己。為了整頓和擴充淬局,李鴻章做了不少工作。一方面他上奏清廷,“西洋軍火日新月異,不惜工費,而精利獨絕,故能橫行于數萬里之外”,要清政府也應不惜代價,“認真取法”;另一方面則將天津機器局與江南、金陵兩局作比較,說江南、金凌兩局制造輪船、槍炮、彈藥已經取得成效,而天津機器局僅是“規(guī)模粗具,垣屋尚須加修,機器尚須添制,火藥亦尚未開造,自應就此基緒,逐漸擴充。”得到清中樞同意。李鴻章在人員和廠房建置兩方面著手整頓、擴充,他將其親信沈保靖從江南制造局調到天津機器局負總責,認為這樣做,“視閩局專任稅務司法人日意格,津局專任領事官英人密妥士,將成尾大不掉之勢,似稍勝之?!碧岢觥叭绻陀醚蠼常M退由我,不令領事稅務司各洋宮經手,以免把持?!雹龠@些,當然無可非議。李鴻章為將津局的實際大權轉移到他的手中掃清了障礙。不僅如此,李鴻章還任命大批南方人到機器局里來,而把北方的旗人和漢人逐批解雇。當時曾有人評述道:“李鴻章的這種政策如果繼續(xù)下去,再過半年機器局里將要連一個北方工人或學徒都留不住了,而機器局則將完全由忠于李鴻章的南方人所把持。其結果一定是中央政府在軍火和軍器的制造與修理方面完全得依靠李鴻章了。”②以后的歷史事實的確證明了請中央對李鴻章的依賴性越來越大。
在廠房擴建方面,李鴻章不斷派人添購機器,又在大清河、北運河之間,擇地興造了火藥庫一所。1872年,增建鑄鐵、熟鐵、鋸木等廠;次年在原有藥碾機器基礎上,又添置西洋藥碾機器,各式機器10余部,并續(xù)建機器房和第二座碾藥廠。1874年又建成第三、第四座碾藥廠,購買制造林明敦槍和制中針槍彈的機器,成立洋槍廠和槍子廠。經過逐年擴建,天津機器局頗具規(guī)模:設在城東賈家沽的東局,以制造洋火藥、洋槍、洋炮、各式子彈和水雷為主,并附設水師、水雷、電報學堂;設在城南海光寺的西局,以制造軍用器具和開花子彈為主,同時也制造各種炮車器具、電線、電機、電引、布置水雷用的輪船及挖河船等。經擴充后的天津機器局又成了李鴻章擴張淮軍軍閥實力,向清政府請功邀賞的一張王牌。這樣,清廷直接控制的江南、馬尾、金陵和天津四個軍用工廠,李鴻章實有其三了。
天津機器局的制造情況,可以用李鴻章所說的一句話來概括。即:“洋軍火總匯。”③在海光寺里主要“從事鑄造炸炮、制作炮車,修理小型軍器,制造銅帽、炮彈,以及許多其他軍用品。”在紫竹林租界以東的火藥廠和機器廠里,則“從事制造品質優(yōu)良的火藥和軍器——包括槍彈、炮彈和水雷?!雹偬旖驒C器局除主要生產軍火之外,還承修兵船、輪船和挖河機器船等,“如駐巡北洋之‘鎮(zhèn)?!俳喆杳盒枇?,修船修器,皆由該局承應,運直、晉賑糧之福建、江南輪船,運江、浙漕糧之商局輪船,一有損壞,亦由該局撥工撥料,星夜修辦,此外如挖河機器船等類,應隨時整理者不少?!雹?877年試造各種水雷,1879年又創(chuàng)造了式如橄欖,“可于水底暗送水雷,置于敵船之下”③的水底機船。
天津機器局所生產的各種軍火,“向以洋火藥銅帽為大宗。”④據1876年統(tǒng)計,所生產的新式軍火在產量上已較前兩年增加3、4倍。此后,不僅一如既往,而且火藥、銅帽和槍子的產量還逐年增加。1884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天津機器局向各省供應的軍火“較往年多至數倍”①,連遠在兩廣的張之洞也來電要求“撥好槍炮并彈若干以濟云桂兩軍”②。于是天津機器局下屬各廠“皆添做夜工”,以適應“催造調撥益形嚴緊”③的局勢,另外,“又添募爐工四十名,制造地雷二千枚?!雹艿?885年仍“添購物料,加做夜工,趲造軍火,”⑤還擴充了廠房,從國外添購了數十部機器。東局每日成倍地趕造槍子,從平時日產13000顆增為26000顆⑥。這些記錄真實地反映了天津機器局所生產的軍火在抵御法國侵略者的戰(zhàn)斗中所發(fā)揮的積極的歷史作用。當然,不可否認,天津機器局在歷史上有它的反動作用。例如,生產的軍火,尤其在平時,主要的是為了供應各省“靖內患”的需要,并用以培植淮系軍閥勢力,鞏固北洋地盤。據記載,機器局所生產的軍火除了供應本省淮練各軍、兵輪、炮船之外,還按時撥發(fā)吉林、奉天、察哈爾、熱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陸淮軍;此外,中原地區(qū)如河南等省也向天津局支取火藥、銅帽⑦。
中法戰(zhàn)爭之后,清政府決定加快海軍建設,尤其加強北洋艦隊建設。于是,天津機器局的生產內容又有了擴大:不僅要為陸軍各營提供各種槍子彈藥,還要為海軍制造鐵艦、快船、魚雷艇以及水雷營和各口炮臺所需的軍火彈藥,1887年所建的栗色火藥廠,就采用了“最新式機器制造最新式的炸藥”,以適應“各??谂谂_內新式后膛大炮及鐵艦、快船之巨炮”的需要。李鴻章深感天津機器局是“北洋水陸各軍取給之源”,于是,更重視它的地位與作用,而不斷加以擴充。1893年,天津機器局從英國買進了全套機器設備,建起了一個煉鋼廠,能鑄造6時口徑的小鋼炮①,從中也可窺見天津機器局的新式軍火制造能力在不斷地提高。
天津機器局的經費分開辦經費和常年經費兩項。1867年,津局開辦時,從英國購買機器的費用和運費共113333兩;另外在上海、香港購買機器,修建天津廠房,又化費了10萬兩,兩項經費共計為213333。⑧天津機器局的常年經費主要來自天津、煙臺兩海關的四成洋稅,每年約30余萬兩。1880年至1887年,隨著生產的擴大,每月在戶部的西北邊防餉內增撥1萬兩。①1888年后,又另從海軍衙門撥支洋藥厘金作為常年經費的補助②。天津機器局的歷年收支情況詳見表(見上頁)。
表上支出數字表明,津局費用除70年代前幾年因大力擴充支出較多外,其后就是1884年中法戰(zhàn)爭中開支最多,1887年后幾年因加快北洋艦隊建設支出數也較大,可見其御外作用是大的。
天津機器局建局數十年,耗去了千余萬兩巨款,曾是李鴻章視為命根子的淮系軍械庫。但在1900年的八國聯(lián)軍侵略戰(zhàn)爭中,天津機器局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到1908年,天津機器局的東、西兩局“久已鞠為茂草,掃地無存”③了。
四、山東機器局 山東機器局是洋務軍用工業(yè)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省辦中型機器局。
山東機器局是丁寶楨在任山東巡撫期間,于1875年11月開始籌建的。丁寶楨在會同李鴻章剿殺山東捻軍的反革命活動中,深感洋槍洋炮縱橫攻擊,摧堅破敵的威力;另一方面,琉球事件和滇案的相繼發(fā)生,使他深感籌劃山東機器局已迫不容緩。他上奏清廷說:“東省現(xiàn)籌海防,臣定以修筑炮臺與安設制造藥丸及修理槍炮之機器兩事為先務?!雹苡终f:“既用外洋槍炮,必須外洋子藥,而內地所用皆取購于外洋,為費甚矩,且恐有事之時,藥丸無處購辦,槍炮轉為棄物?!惫省霸L求制器之法”,設立機器制造局。①經總理衙門允準,丁寶楨便將山東機器局的籌建工作付諸實踐,于1877年宣告成立投產。
山東機器局的籌建工作,丁寶楨是從選人材、擇廠址、購機器三方面進行的。
丁寶楨將選人材視作辦廠的第一要事。他說:“練兵必先利器”制造尤貴得人。”于是他調用了徐壽之子,曾在江南制造局“考核多年,翻譯各種書籍,于化學、機器、槍炮、軍火講求有素,而于中外情形尤為熟悉”的徐建寅;又把“于機器、洋務頗能講求”的濟東泰武臨道薛福辰也調來了。②丁寶楨委派徐建寅為機器局總辦,薛福辰為會辦,凡事皆與徐、薛兩人商量,他們也確實成了創(chuàng)建山東機器局的得力人物。
第二,選擇廠址。丁寶楨對此是作過一番慎重思考的,最后決定“在省城外爍口迤東相度形勢高亢之區(qū),價買民田三百余畝”作為廠址。他之所以把廠設在濼口,是因為有此三利:“設廠內地,不為彼族所覬覦,萬一別有他事,仍可閉關自造,不致受制于人,利一也。附近章邱、長山等縣煤鐵礦產素饒,民間久經開采,但就內地采料,已覺取資無窮,縱有閉關之時,無虞坐困,利二也。秦、晉、豫、燕、湘、鄂各省由黃、運溯流而上,一水可通,將來制造軍火有余,可供各省之用,轉輸易達,利三也?!雹劭紤]的出發(fā)點主要為了防御外寇是顯然的。廠址擇定后,丁室楨就派人采買木石雜料,開窯自造磚瓦,并先造了工務堂一座,供委員、司事人等辦公休息。
第三,購買機器。丁寶楨在著手建廠的同時,即速派徐建寅于1876年初去上海,通過他素所相識的英國蒲恩公司購買制造洋火藥和馬氏呢洋槍的機器。徐建寅在洽購機器時,先付定銀四分之一,其余價款到這一年10月機器全運到后再付清。濟南離通商口岸較遠,運輸諸多不便,為了加快運輸速度,丁寶楨特從福建調來“萬年清”號輪專事運輸,這樣,機器很快在是年年底前裝配起來了。
由于丁寶楨抓緊了選人、擇廠、購械三件大事,故山東機器局的建廠工作辦理神速,“全廠告成,為期不逾一年”“自春及秋,業(yè)將機器廠、生鐵廠、熟鐵廠、木樣房、畫圖房、物料庫、東西廂、文案廳、工匠住房大小十余座,一律告成。其火藥各廠,如提硝房、蒸磺房、煏炭房、以及碾炭房、碾琉房、碾硝房、合藥房、碾藥房、碎藥房、壓藥房、成粒房、篩藥房、光藥房、烘藥房、裝箱房,亦次第告竣。其各廠煙筒高自四十丈至九十丈,大小十余座,亦俱完工?!雹芰硗?,機器局附設的煤礦里有兩部機器,“一部八匹馬力,另一部六匹馬力,供抽水之用,從井底運煤到井口也使用機器?!雹購S內還有一條3尺寬的小鐵軌。設備較完備。值得稱道的是,山東機器局的廠房建造和機器安裝全部是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丁寶楨一再強調:“所有一切建廠造屋及備辦機器,并將來制造各項,均須自為創(chuàng)造,不準雇募外洋工匠一人,庶日后操縱由我,外人無從居奇,乃于國家有利。”在此思想指導下辦成的工廠,外國人曾比較客觀地評述道:“這機器局值得注意的是一切廠房,一切西洋機器,……全部系在中國人監(jiān)督下裝配起來的,沒有雇用一個外國人。所有的機器都完美地轉動著,沒有絲毫震蕩。這種良好的成果應歸功于總辦徐(建寅),即上海的徐(壽)之子,他曾在江南制造局受過教育?!雹趶慕◤S過程看,山東機器局有兩大特點:一是為了抵御外侮,二是獨立自主。二者成了地方軍用工業(yè)一般性的代表。
山東機器局的全部創(chuàng)建工作一告竣,便于1877年正式投入生產。
山東機器局初創(chuàng)時,丁寶楨打算同時制造槍炮和彈藥,把它辦成一個自成體系的制造新式軍火的工廠。他一再強調:“中國知用洋槍而不能自造洋槍,非受制于洋人,即受騙于洋行,非計之得也”①,所以一定要使山東機器局在不遠的將來,那些著名的利器“如格林、克虜伯各炮、林明敦、馬氏呢等槍,均可自行添造,不必購自外洋。”②但由于經費的不足,技術力量的薄弱,加上一些封建頑固官僚的阻撓反對,了寶楨的設想僅剩一紙空文。山東機器局正式投產時,僅生產火藥一項,到1879年,周恒祺任山東巡撫后才開始生產銅帽、鉛丸、槍子、地雷和一些簡單的機器和機械配件。1876年,丁寶楨為了實現(xiàn)他同時造槍子、彈藥的計劃,曾委托技術人員曾昭吉小規(guī)模地仿造馬氏呢后膛槍120枝,丁氏對此十分得意,認為曾昭吉仿制的后膛槍每枝所費銀僅10兩,比從國外買來的每枝可省銀14兩,而且與外國制造的相比,“其靈巧捷便,毫無異致?!浼斑h與馬氏呢等,而出聲之響,入靶之勁似有過之?!雹廴欢欢殬E捧上天的槍枝并沒真正大規(guī)模地投入生產,原因之一是質量低劣。李鴻章曾讓其淮軍演試山東局所造的槍枝后指摘道:“丁稚璜制軍晉京過晤,送來仿造馬梯呢后門槍,據稱僅用人工及手機器制成,自命為無敵利器。迨飭營員演試,機簧不靈,彈子不一,準頭不遠,較英國所制大遜。”④雖然李鴻章的評價言辭頗顯過激,但是山東機器局生產槍炮的機器不夠完備,制造技術上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也是事實,所以這種后門槍仿制以后,一直不見繼續(xù)制造。
山東機器局歷年所造的槍、炮、彈藥及其他軍火情況詳見下列統(tǒng)計:上表說明山東局軍火產量最多是從1884年中法戰(zhàn)爭以后兒年。這可見其御外侮的作用了。
山東機器局所生產的軍火,全部由清政府調撥給各地駐軍使用。一是撥給山東駐軍使用,如登榮水師、煙臺練軍;另一是調撥四川。1877年丁寶楨就任四川總督后,曾上奏清廷說:讓四川省給山東機器局解決一部份經費,而山東機器局供給四川省一部分軍火,“如此辦理,在東省藉此抱注,經費可無慮短繼,而川省應用軍火取攜內地,較之購自洋商節(jié)省實多,是誠彼此兩利之道?!雹俅送?,1880年,清廷曾令山東局調撥一部分軍火支援吉林,運去了3萬斤火藥和60萬粒銅帽。
山東機器局的開辦經費和常年經費統(tǒng)由本省自籌。開辦經費來自藩庫銀94000兩、糧道庫銀72800兩、臨清關稅銀20000兩,共計耗銀186800兩。①文格任山東巡撫時,因修建火藥庫、章丘煤礦、生產備料等,又用銀36398兩②。常年經費按章每月向藩庫領銀3000兩,不足時隨時奏明添撥。通盤計算,每月實需經費5000兩,年約60000兩③。此外,丁寶楨還從南北鹽務余利項下?lián)艹鲆徊糠挚钭友a充山東機器局經費之不足。如前文所述,丁寶楨升任四川總督后又決定四川省每年向山東省籌撥銀兩,由山東調撥軍火相抵補。
山東機器局歷年的經費收支情況(詳見下頁表格)說明山東機器局經費支出最多的時間為1884—1886年,正是中法戰(zhàn)爭中海防 吃緊之時,這再一次說明機器局在御外中的作用較為明顯,而這種作用在甲午戰(zhàn)爭中尤為突出。這將在發(fā)展過程中加以敘述。
山東機器局非生產性成員共為58人④,其中上自總辦下至各部門的委員、司事,共32人。除這些管理人員外,另有學習翻譯、畫圖的學員及巡勇、差役等26人。山東機器局中的管理人員沒有一個是雇傭的洋人,這在當對軍人工廠中是極其少有的。初期工人數約為250人。這些工人中,熟練技工多由江浙、直隸選來,學徒則大多由當地雇用。
山東機器局發(fā)展過程是有波折的。1875年到1881年以前,山東機器局在基本建設、生產設備上都奠定了一個初步基礎。這個階段的發(fā)展應該說是較為順利的。1879年,清政府官員中曾有以治理黃河需用經費為理由,向清政府建議停辦山東機器局,但當時山東巡撫周恒祺明確表示:機器局每年所需經費十分有限,移以治黃,不過杯水車薪,無濟于事,而本省登榮水師,煙臺練軍,每年所需洋火藥全賴機器局供應,所以機器局實為山東省海防所急需,不能裁撤⑤。機器局雖然因此而保目了下來,但好景不長,此后不久,因清政府財政拮據和某些封建官員的反對,山東機器局陷入了一個發(fā)展遲緩的停滯時期。
1881年8月,新任山東巡撫任道镕接管山東機器局,他一上臺便對機器局進行壓縮。他在給清政府的奏折中說:“當以海防事機非急,而庫款支絀萬分,一切規(guī)模自應力求撙節(jié),隨飭將不急器具概行停止,但做洋火藥、銅帽、鉛丸以資操防。委員、司事及工匠人等亦祇擇要酌留,視制造之多寡隨時增減,期歸核實?!雹僭谶@種壓縮措施的影響下,機器局生產大受損害,制造僅限于火藥、銅帽、鉛丸三項。一年半后,陳士杰接替任道镕的山東巡撫一職。陳對山東機器局應該說是關心的,他使機器局配置了齊全的生產槍子的機器,這對以后機器局生產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時期,機器局的產品中增添了后膛洋炮和林明敦槍。但從全局看,山東機器局的生產仍處于停滯狀況。陳士杰給清中央的奏折中明顯反映了這種狀況:“東省機器局歷年制造后膛洋炮及林明敦、馬氐尼等槍尚屬適用。嗣經添造槍子機器亦有規(guī)模,上年因庫款支絀,暫行停辦,但做洋火藥、銅帽、鉛丸以資操防?!瓨屪印喤湓焱讌f(xié)以資備用,其余不急器具,仍照舊停止緩辦?!雹?884年爆發(fā)了中法戰(zhàn)爭,軍火需用甚巨,清政府又大談海防建設,在這種情況下,山東機器局增撥到一定的經費,使生產逐漸恢復起來,上面的“收支表”所反映的收支數可以得到說明。直到甲午戰(zhàn)爭前夕,總理衙門強調:“軍務緊急,以趕造軍火為先務”。時任山東巡撫的李秉衡就大力抓山東機器局的軍火生產。1895年初,他上奏清廷說:“自上年秋間各廠工匠即加至一倍”,“從前月造槍子五萬粒,今則月造十余萬粒,鉛丸、銅帽、白藥等皆數倍于平日。”②甲午戰(zhàn)敗后,李秉衡認為“時事艱難,練兵、制械尤為當前急務”,所以他決心將山東機器局的規(guī)模加以擴大。為了彌補山東局擴建購械經費之不足,他將官辦南運總局進行了整頓,計一年之中逐項樽節(jié)可贏余4萬余金,“盡數陸續(xù)提作購置機器之用。”③兩年后,山東機器局擴建大體完成。當時除進口能造抬槍、毛瑟槍的機器60余種外,還動用了12萬兩銀子建造了炮廠、槍子廠、翻砂廠、熟鐵廠、軋鋼廠和火藥廠等,以制造槍彈和火藥。這樣,它的規(guī)模較前增加了三分之二,大大增強了山東機器局生產槍械的能力。
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后,在1900年也對山東機器局進行了一些擴充。他派專人“至湖北、江南、上海考求槍炮制造各局辦法及布置事宜,并擬添設無煙火藥及磺強水等廠?!雹僦莛ダ^任山東巡撫后,為了使山東局能生產當時各地軍隊多已改用的小口徑毛瑟槍,他在1904年,向德商瑞記洋行訂購了機器42件以及全副修理器具,再加上安裝費,共用庫平銀約8萬兩左右。這些機器安裝后,每日能造槍子6、7千粒。直到辛亥革命清王朝滅亡時,山東機器局一直維持比較興旺的勢頭。但同它的前期主要為了御外不同,此時它已成為北洋軍的軍火庫,在鎮(zhèn)壓民主革命中起了反動的作用。
五、蘭州機器制造局 蘭州機器制造局是由西安機器局發(fā)展而成的。西安機器局和蘭州制造局都是左宗棠經辦的。兩局均為洋務軍用工業(yè)中屬于省一級的中、小型企業(yè)。這兩個廠雖然規(guī)模小,時間短,但同樣具有一般洋務軍用企業(yè)的共性。
左宗棠創(chuàng)辦西安機器局的目的,明顯的是為了鎮(zhèn)壓西北的回民起義。歷時12年之久的西北回民起義,到了1864年間,起義的烽火燃遍了渭河兩岸和甘肅、寧夏、青海等省,起義軍勢力越來越強,逐漸形成了四支主要的反清力量。清朝廷大為驚慌,曾在1863年初派多隆阿為欽差大臣,西上攻回,因收效不大,便于1867年底又任左宗棠為欽差大臣,西上剿殺起義軍。左宗棠一上任,便糾集陜軍、甘軍和嫡系湘軍共120營,以西安為據點,對回民起義軍進行瘋狂的鎮(zhèn)壓。這使西北軍需激增。當時陜、甘兩軍的軍火均依靠左宗棠部,左宗棠部的軍火等項,也“皆由上海洋行采辦而來,價值即甚昂貴。其他軍裝所用……從前均由鄂省制造,轉運西安?!雹谟捎趦r值昂貴和運輸不便,使左宗棠一到西安,就下決心籌建一個小型軍工廠,西安機器局也就應運而生。為了使西安機器局能迅速投入生產,左宗棠從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調募了一批受過訓練的熟練工人,又化了30余萬兩銀子購買機器,用以制造洋槍、銅帽和開花子彈等軍火。
1872年,因戰(zhàn)爭的重心移到甘肅,左宗棠就把西安機器局的設備全部拆遷,移到了蘭州,改原來的西安機器局為蘭州機器制造局。為增強蘭州制造局的技術力量,左宗棠一方面從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抽調來一批技術工人,一方面委派一名追隨他多年的、頗懂機器的記名提督賴長①主持工廠事務。賴長于1872年到達甘肅蘭州制造局監(jiān)造新式槍炮。
蘭州制造局的生產能力有限,但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銅引、銅帽和大小開花彈;后又仿造普魯士式螺絲槍及后膛七響槍,并且改造了原有的劈山炮和炮架。
蘭州制造局的所有經費均在甘肅關內外辦理軍需款項內撥支。
隨著鎮(zhèn)壓回民起義、摧毀阿古柏分裂主義政權和收回伊犁等戰(zhàn)事的結束,蘭州制造局在1882年停業(yè)。
應該承認,蘭州制造局雖在鎮(zhèn)壓西北回民起義中起了反動的作用,但在摧毀阿古柏反動統(tǒng)治和阻止沙俄野心、收復伊犁的愛國斗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也是不小的。1880年冬左宗棠調離陜甘后,與護督楊石泉書說,“大炮開花子均系賴鎮(zhèn)一手經理,攻克肅州,即得其助。用開花子至一千四百余枚。若非當時設局自制,必致匱乏,不能應手。見在新疆各城,次第速復,惟西四城所得賊遺大小炮位一百數十尊,余則空城一座。正須增添布置,伊犁收回舊炮既不合用,俄人槍炮豈肯留以贈我,將來亦費周章。弟見飭賴鎮(zhèn)查明存炮若干,尚須添置若干尊,每尊約須炮子五六百顆,方勉敷急用,是此項制造不能停工也。尚希面諭該鎮(zhèn),仍前趕造火炮,儲存待撥,開花子照炮預備為要?!雹谌欢笞谔募纫颜{離陜甘,蘭州制造局生產也就終止了。
六、近代軍用工業(yè)的性質與作用 清政府所辦近代軍用工業(yè)性質雖各有個性,但它們是有共性的。作為“個性”,本書在第四章第五節(jié)對江南制造局作過簡要解剖,這里,可以對它們的共同性質與社會作用作一概括的論述了。
我在30余年前即曾撰專文①對近代軍用工業(yè)性質作過全面闡述,指出,近代軍用工業(yè)雖也有封建性、買辦性,但它是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工業(yè)企業(yè),反對那種說清政府所辦近代軍用工業(yè)只有封建性、買辦性,絲毫沒有資本主義性的那種說法。之所以說它們是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yè),我作過如下的概括論斷:“一、價值規(guī)律對于軍用工業(yè)的創(chuàng)辦和生產起著作用。洋務派認為,向外洋購買軍火價值太昂,于是自辦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降低費用,使產品‘核價尚廉’。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告訴我們,產品披上商品外衣——價值,就有變?yōu)樯唐愤M入市場的可能。事實上清政府從軍工廠調撥給各軍營的軍火是計價的,計價就具有商品的性質;而且從1874年起,天津、江南等制造局都先后有出售軍火的商務收入。三、制造局的工人不少是勞動力的出賣者,其中有些還是從外國工廠雇來的技工,他們的工資一般在10元至30—40元不等。四、既然價值規(guī)律起著作用,部分產品又以商品形式出售,勞動者是勞動力的出賣者,那么,剩余價位規(guī)律在軍工廠中起著作用就毫無疑義了。因而它帶有資本主義性也就不言而喻?!?br/>
本書對江南、馬尾、天津、金陵等工廠的分析,已基本體現(xiàn)了上述觀點。這里須要補充說明一點:那就是價值規(guī)律作用是從一般情況說的,在軍用工業(yè)中也有如左宗棠辦馬尾船政局時所說的,為了把西方科學技術學到手,“雖費有所不辭”,或者是,自造雖比購買多化許多錢,“亦系值得”的情況。
另外,在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下,軍用工業(yè)為了使造價低廉,以便與國際軍火市場競爭,洋務派在使用從外洋購買昂貴的燃料和鋼鐵鉛銅等金屬原材料而達不到此目的的情況下,乃舉辦煤炭和金屬礦業(yè)。這也就是價值規(guī)律作用范圍擴大和延伸,從中也可看出近代軍用工業(yè)對于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工業(yè)發(fā)展的促進作用。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正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近代軍用工業(yè)除對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起促進作用之外,它的另一社會作用就是“安內”與“攘外”。
清政府創(chuàng)辦近代軍用工業(yè)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封建的國家機器,維護和鞏固搖搖欲墜的王朝統(tǒng)治,這是清政府考慮問題的基點和辦一切內外政事的出發(fā)點。為此,它必須對付來自兩個方面的壓力:一是人民革命,二是外來侵略。
清朝政府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前尚未墮落到“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程度,還想方設法保衛(wèi)自己的社稷江山,不甘心與列強分享統(tǒng)治大權,因此,清朝廷雖日益與外國列強勾結起來,但仍有尖銳矛盾和極力抗爭的一面。這就決定了清政府這一運轉不靈的國家機器仍具有一般國家機器所具有的兩種職能:對內鎮(zhèn)壓一切不服統(tǒng)治的人;對外抵御一切入侵的強寇。因此,清政府所辦的近代軍用工業(yè)也就具有“安內”和“御侮”這兩重作用。從實際情況和效果來看,有時“安內”的作用大于“御侮”,但有時“御侮”作用顯得更主要些,例如19世紀70年代以后相當一段時間就是如此。
首先談清政府辦近代軍用工業(yè)對內鎮(zhèn)壓人民的一面。
李鴻章的淮軍在鎮(zhèn)壓捻軍和太平軍時,“金陵制造局就為他制造了大批軍用物資和許多門大炮,”①江南制造局在開局之初,“李鴻章飭令先造槍炮兩項,以應急需”①。為此,清朝政府曾贊譽李鴻章“不惜重貲,購求洋匠,設局派人學制,源源濟用各營。得此利器,足以披堅破壘,所向克捷,大江以南逐次廓清,功效之速,無有過于是也?!雹?0年代以后,社會矛盾由階級矛盾為主轉變?yōu)橐悦褡迕転橹?,清政府的政治路線有所改變,即由對內鎮(zhèn)壓為主轉變?yōu)閷ν庥隇橹?,但仍念念不忘防止人民起義。例如,沈葆楨向清政府建議增加江南制造局的生產經費時說:“目前災區(qū)如此之廣,饑民如此之眾,設有匪人乘機蠢動,軍火器械若非豫儲于平日,安能取辦于臨時。”③李鴻章在談到天津機器局不能減產或停產時說:“北省伏莽甚多,匪徒乘機恩逞,時需分投防剿,設軍火無措,必致貽誤大局?!雹苤劣谄渌魇C器局所造軍火,對付人民革命的一面也是明顯的。
左宗棠所辦西安機器局和蘭州機器局,為了鎮(zhèn)壓西北回民起義是不用多說了。云南機器局所制造的槍炮在鎮(zhèn)壓西南少數民族的起義中起了惡劣的作用;四川機器局是為了“內地人情浮動,伏莽時虞”①而開辦;廣東機器局旬制和購買的“大小輪船二十余號,皆為沿海捕盜而設”②;張之洞于1890年籌辦湖北槍炮廠是因“上年秋間會匪萌動”,等等。都是明顯例證。張之洞曾總結近代軍用工業(yè)的歷史作用說:“自發(fā)捻削平以來,各省遂無大亂;其實陬澨邊隅,亂萌時有。即如近年熱河教匪,甘肅回匪,亦甚披猖,或兵甫集而眾降,或鋒一交而敵潰。實由同治初年洋槍洋炮流入中華,漸推漸廣,官軍所用,無論精粗,總系洋械,火器精利,聲威震詟,亂民無抗拒之資,宵小弭孽芽之漸?!雹圻@一赤裸裸的概括,供認了近代軍用工業(yè)鎮(zhèn)壓人民革命的反動歷史作用。
然而,近代軍用工業(yè)在御侮中發(fā)揮的作用也不應忽視。例如,江南制造局在1874年因琉球事件日本出兵侵略臺灣而加緊廠里的軍火生產,史料記載道:“不管中日臺灣問題的交涉前途如何,江南制造局的官員們顯然比平時更關心他們的軍用品制造,并憂慮可能爆發(fā)的戰(zhàn)爭。高昌廟的制炮廠特別忙碌?!雹茉?884年和1894年的兩次反抗外國侵略的戰(zhàn)爭中,江南、天津等制造局乃至各省制造局,生產的軍火產品發(fā)揮了有效的御侮作用,這在本書對各軍工廠的介紹中均已有所表述,茲再強調加以說明。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軍用品征調紛繁,江南制造局“加工趕造,晝夜不停,儲待未嘗缺乏,”⑤從江南制造局的歷年軍火生產數量表上看(表見本書第四章第四節(jié)),也明顯可見甲申、甲午兩次戰(zhàn)役中,江南廠所造的各種槍炮、銅引、炮彈、火藥的數量均多于平時。同樣,金陵機器制造局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的緊張日子里將“鍋爐之氣磅加足,汽機之馬力全開”地加工趕造①,支援前線。天津機器局在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為適應軍火之急需,一方面“加做夜工”②。一方面向國外購買了數十部機器趕造軍火,因而產量激增,槍子日產由原來的13000顆增為26000顆③。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夕,為加強海防,為滿足北洋艦隊的鐵艦、快船、魚雷艇、水雷營及各口炮臺軍火的需求及“預備意外不虞之需”④,天津機器局更加加緊生產。山東機器局在中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中的軍火生產也“數倍于平日,”這在本章第四節(jié)已有詳盡敘述,這里不贅。至于馬尾船政局所造軍艦在南北洋艦隊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在中法、中日戰(zhàn)爭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比較明顯的。
由此可見,近代軍用工業(yè)的歷史作用是雙重的,并非如有些人所說“御侮”是假,“安內”是真;或者說“御侮”是公開打出的旗號,“安內”才是真正的目的。從地主階級的階級本性上分析,從實際的歷史情況出發(fā),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清政府無論是為“御侮”或“安內”,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這一根本目的,而且,為了這一根本“大計”,兩者對清政府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這看來似乎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實際卻服從同一個需要。至于有些時候“安內”作用大于“御侮”,那是受到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所制約,是由于清政府國力衰微而與列強勾結越來越緊密的時代背景所決定的。
?、俸鸁鷹薄蹲兎ㄗ詮娛乱恕?,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光緒政要》卷21。
?、賲⒁姳緯谒恼碌诙?jié)。
①曾國荃《擴充機器局疏》光緒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曾忠襄公全集》卷25,頁53。
?、凇对蚁骞肪?5,頁55—56。
?、邸兑媛勪洝?,光緒十一年八月初四日,《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32頁。 ①盛宣懷《致張之洞電》,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一輯上冊,第333頁。
?、趧⒗ひ弧秳⒅艺\公遺集》,奏疏卷26,頁18。
?、圬愃垢!吨袊戏帧?,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34頁。
?、軇⒗ひ弧秳⒅艺\公遺集》電奏卷1,頁57—58。
①《劉忠誠公遺集》奏疏卷18,頁53。
?、僖陨弦囊婖U吉爾《馬格里傳》第149、148頁。
?、谝姟吨袊I(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27、343頁。
①見《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43頁。
②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卷44,頁17。
?、邸逗7罊n·機器局》(一),第45頁。
?、佟队I事商務報告》,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49頁。
?、诶铠櫿隆痘I議天津機器局片》、《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17,頁16、17。
③《捷報》卷8,頁345,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53頁。
?、佟堆髣者\動》(四),第261頁。
?、凇督輬蟆肪?7,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59頁。
③李鴻章《海防機局款難分撥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31,頁12。
?、堋兑媛勪洝?,《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56頁。
?、倮铠櫿隆稒C器局動用經費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28,頁1。
②李鴻章《機器局報銷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58,頁38。
?、蹚堉础稄堉粗吕钪刑秒姟罚稄埼南骞肪?23,電牘1。
?、芾铠櫿隆稒C器局報銷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58,頁38。
?、荨兑媛勪洝?,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62頁。
?、蕖堆髣者\動》(四),第273頁。
⑦《電報》光緒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63 頁。
?、鄥⒁姟堆髣者\動》(四),第261頁。 ①《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66頁。
②李鴻章《邊防撥餉制造電》,《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46,頁22。
③李鴻章《機器局報銷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63。
?、堋吨彪`總督楊士驤奏》,《清戶部檔案》(抄本)中國社科院經濟所藏,轉引張國輝《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企業(yè)》第61頁。 ①丁寶楨:《調張蔭桓,文天駿片》,《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1。
?、诙殬E:《設立機器局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18。
?、鄱殬E:《保獎機器局員片》,《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51—52。
?、芏殬E:《機器局置器造廠規(guī)模大備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45。
?、俣殬E《機器局置器廠規(guī)模大備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44—45。
?、谝姟吨袊I(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80頁。
?、僖姟吨袊I(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80頁。
?、诙殬E《請獎曾昭吉片》,《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52。
③丁寶楨《機器局置器造廠規(guī)模大備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45。
?、堋堆髣者\動》(四),第305頁。
?、倮铠櫿隆墩摳魇≠徶茦屌凇罚独钗闹夜珪纷g署函稿卷8,頁10。
?、佟堆髣者\動》(四),第307頁。
②丁寶楨《機器局用款報銷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47。
?、邸堆髣者\動》(四),第311頁。
④李秉衡《奏添撥機器局經費片》,《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83頁。
⑤參見《洋務運動》(四),第310頁。
①見《洋務運動》(四),第312頁。
?、僖姟堆髣者\動》(四),第314頁。
②同上書,第315頁。
?、劾畋猓骸蹲嗵頁軝C器局經費片》,《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82頁。
?、倮畋狻蹲嗌綎|整頓南運局籌出款項擴充機器情形折》,《李忠節(jié)公奏議》卷10,頁17。
②汪敬虞《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2輯上冊,第435頁。
?、僮笞谔摹墩堄陉兏署A項外敕撥實餉作為專款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3O。頁42。
?、谫囬L簡歷參見本書第十六章第二節(jié)。 ①左宗棠《與楊石泉》,《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22,頁42。
②見《華東師大學報》1958年第一期:《論清政府所辦近代軍用工業(yè)的性質》。此 文編入拙著《晚清洋務運動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①夏東元《關于洋務派的階級屬性問題》,《光明日報》1981年7月13日。此文編入1985年出版的《晚清洋務運動研究》一書。
①鮑吉爾《馬格里傳》,第172頁。
②《洋務運動》(四),第17頁③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卷25,頁1。
?、苌蜉針E《籌議海防經費并機器局未便停工折》,《沈文肅公政書》卷7,頁60。
?、倮铠櫿隆逗7罊C局款難分撥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31,頁12。
②丁寶楨《機器局遵旨停止報銷用款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7,頁37。
③《洋務運動》(二),第504頁。
?、軓堉础蹲米h變通武科新章折》,《張文襄公全集》,奏議卷48,頁12。
?、荨督輬蟆肪?3,轉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294頁。
?、賱⒗ひ弧稄涂偫硌瞄T電》,《劉忠誠公遺集》電奏卷1,頁57。
②《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33頁。
?、劾铠櫿隆稒C器局報銷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61,頁59。
④《申報》光緒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見《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63頁。
各省督撫籌資創(chuàng)辦的中小型機器局,限于經費不足和技術水平不高,一般設備均較簡陋,大都只能制造槍枝彈藥,供本省防營各省軍用工業(yè)概況表*(1869—1894年)
*資料來源:《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565、566頁;另參考其他有關文獻。
使用,其中一部份地方機器局在中法戰(zhàn)爭等對外戰(zhàn)爭中也發(fā)揮了一定的御侮作用。從各省機器局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擴充時間看,均在19世紀70年代以后,這正是人民起義被鎮(zhèn)壓,國內階級矛盾相對緩和,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洋務運動的路線有所改善,即由鎮(zhèn)壓人民革命為主,轉變?yōu)榈钟馕隇橹鞯臅r候。因此,在各省機器局創(chuàng)辦目的是為了“安內”的同時,御外成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必然的了。為了論述方便,本章對各省的機器局的概貌,以山東機器局和蘭州機器局這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單位為麻雀作一解剖。在敘述山東、蘭州兩機器局之前,先簡談一下大型的某種程度由清廷直轄的金陵、天津兩機器局。
金陵機器制造局是李鴻章由江蘇巡撫移督兩江時帶往南京的蘇州洋炮局部份車間擴建而成,它著重制造彈藥;天津機器局密接京師,制造槍、炮、子彈、火藥、水雷,還設有煉鋼廠,向為清政府所重視。這兩個軍用工業(yè)是僅次于江南、馬尾兩局的清朝政府所辦的新式軍用企業(yè)骨干,茲分別敘述于下。
二、金陵機器制造局 1865年夏,原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升任兩江總督,李鴻章離蘇州移駐南京時,將其所辦的、由馬格里、劉佐禹主持的蘇州洋炮局一個車間隨之遷往南京,廠址選定在雨花臺,即瓷塔山,名為金陵機器制造局。
蘇州洋炮局是由李鴻章1862年在松江創(chuàng)辦的一個小型兵工廠發(fā)展而來,局務一再擴充,除丁日昌、韓殿甲兩局移遷上海成為江南制造局組成部分①外,劉佐禹一局從蘇州移到南京,規(guī)模日益迅速地擴展,它源源不斷地為淮軍提供槍枝彈藥,李鴻章也始終將它視作淮軍的軍械庫和他個人政治上的重要資本。1866年12月,李鴻章調離兩江,總督湖廣專任鎮(zhèn)壓捻軍事。1870年9月為處理天津教案事,李鴻章移督直隸。李鴻章雖因調動頻繁不在南京,但金陵制造局局務一直控制在李氏親信手中。正因為李鴻章的重視,金陵機器制造局之規(guī)模與各省機器制造局相比,始終處于領先的地位。
金陵機器制造局于1865年(同治四年)興工,次年8月告竣?;鸺志钟?870年7月竣工。同年11月,添造鐵爐房5大間,汽爐房1所,砌爐12座。1872年12月,又添造翻砂廠屋6間,翻砂坑屋1間。以后又添設槍子機器廠,并鐵汽錘廠,拉銅機器木廠和洋火藥局、水雷局及烏龍山暫設的炮臺機器局等。
金陵機器局的創(chuàng)辦經費遠沒有江南制造局那樣多,故而機械設備簡單規(guī)模亦小。它的常年經費在1879年后,由南北洋各撥銀5萬兩;1883年南洋加撥1萬兩,共11萬兩,根本無法與江局年經費50—60萬兩相比。以故制造的產品,二般的是各口徑大炮、炮車、炮彈、槍子、水雷和各種軍用品。中法戰(zhàn)爭中因接受了廣東、云南、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北等省區(qū)訂制的槍炮,制造規(guī)模有較大發(fā)展。這可從收支情況表(見下頁)得到反映。
表中1884年(光緒十年)收入和支出,均達到15萬余兩,超過歷年的水平。在那時軍火需求量急增情況下,金凌局的生產量是難以供應的。所以江督曾國荃說:“兩洋之軍火資于是,各省之軍火亦資于是,所操者約,而所施者博,固無怪該局之左支右絀,竭蹷日甚?!雹僭鴩醭饲逋⒔邮苤蟹☉?zhàn)爭失敗的教訓,下達“為久遠可恃之計,……破除常格,實力講求”軍械制造的上諭之機,提出了擴充金陵制造局的意見和計劃:“臣等悉心酌度,竊以為欲收制造之利,首在添造廠屋,增購機器,其常年經費即須寬籌,然后綱舉目張,乃有左右逢源之妙?,F(xiàn)與該局員等再四熟商,擇其制造槍炮子彈必不可少之機器,已分別定購五十余副,合之拓增廠屋經費,二共約需銀十萬兩。其每年工料經費,約須添銀至多以五萬兩為率。此款擬先在洋藥加增稅厘項下動撥,其不敷者,再由臣等于原撥續(xù)撥各關局庫分別湊撥?!雹僮嗌希懊捎嵩?,將金陵機器局開拓規(guī)模,增修屋宇。其所需機器,已與美國商人(旗昌洋行)立約,令其一律辦就,載運來華,以為制造之用。”②經過一段時間籌備擴建,制造軍火能力有了提高,軍器快利也有明顯改善,其中后膛抬槍就是一例。它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較好的作用。據盛宣懷說:“此次打仗(指中日甲午戰(zhàn)爭),惟抬槍制勝。金陵制造局所造后門抬槍能及遠,較快炮得力?!彼笤摼帧岸喽嘹s造”。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兩江總督劉坤一又要求更換金陵機器局的鍋爐:“上年軍務吃緊,加工趕造,鍋爐之氣磅加足,汽機之馬力全開,不惟爐機兩項受傷,即汽缸亦因之磨蝕,以致?lián)p壞尤甚,勢非更換不可?,F(xiàn)經核實估計價值,共需英金一千八百四十八鎊,照市價每鎊合規(guī)銀六兩七錢三分,計規(guī)平折合庫平銀一萬一千三百四十七兩有奇,照案由江海關于制造二成洋稅項下如數動撥濟用?!雹俳涍^兩次擴充,機器局規(guī)模相當可觀,但生產的產品與先進的生產設備并不相適應。據英人貝斯福在1898年所見,金陵機器局“機器設備很好,主要購自英國,間或也有德國和瑞士的。”“機器是現(xiàn)代的、頭等的,但用來制造過時的無用的軍需物品,他們正在大量地制造一種小炮,只能放射一磅重的炮彈,”“大部分的機器用來制造抬槍?!雹谥?899年,劉坤一報告金陵機器制造局的生產能力已達到了如下的水平:“寧局每年可造后膛抬槍一百八十枝,兩磅后膛炮四十八尊,一磅子快炮十六尊,各項炮彈六萬五千八百顆,抬槍自來火子彈五萬粒,毛瑟槍子彈八萬一千五百粒?!雹劢鹆隀C器總局下屬的各分廠分局中,以洋火藥局的規(guī)模為最大。洋火藥局廠址距金陵制造總局約3里,是1851年兩江總督劉坤一委托瑞生洋行,瑞生洋行又轉托英國軍火商黑魯洋行,向英國某工廠訂購了每日能制造1000磅火藥的全套機器,又聘來了洋行的波列士哥德負責設計并監(jiān)督建造的。火藥局自1882年興工至1884年建成。全廠四周有12呎的高墻環(huán)繞著。有8個45呎至80呎的高煙囪,有4架10馬力至25馬力的機器,有鍋爐6個,抽水機6部,廠中還挖有一條小河。開設此洋火藥局的目的原是因為上海制造局制造火藥不夠江防備炮臺和留防備營的需要,每年要從外洋購入不少價值昂貴的火藥,而且火藥不能及時運到。劉坤一深感軍火關系緊要,不可永遠仰給于外人,故提出“必須自行仿造,就近興辦,則價值既廉,取用甚便,尤可就此研究,精益求精”④?;鹚幘珠_辦費用,包括建廠經費和購買機器費用共約18萬分兩,常年經費為4萬兩,到1886年增為52000兩。
金陵火藥局各年經費收支情況如下:金陵火藥局歷年收支表*(1884—1892年)
*資料來源:《洋務運動》(四),第205—206、212—213、215、220、222、225、227頁。
從上表收支數看,火藥局洋火藥的生產是正常的。1894—1895年間,因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需要,加造火藥,共造成槍炮粗細各種洋火藥31萬磅,約用庫平銀40030兩有奇??梢娀鹚幘衷诘钟馕曛惺瞧鸬揭欢ǖ姆e極作用的。
然而,金陵機器制造局名義上是清廷委派兩江總督經營,實際上由英人馬格里掌握著全部局務,這不能不使企業(yè)帶有一定的買辦性。這可從馬格里的表現(xiàn)得到證明。
馬格里的專橫跋扈,根源于李鴻章的縱容,馬格里原系軍醫(yī)出身,對軍器軍火制造是外行,但他曾為李鴻章購買“阿思本艦隊”的機器設備,辦起了蘇州兵工廠,為李鴻章鎮(zhèn)壓人民起義出過力而深得李氏的信任,“對于一切重要事務他們都密切聯(lián)系著;李鴻章遇到疑難問題,總是來找馬格里做顧問?!庇谑邱R格里更目空一切,竟然發(fā)展到隨意“虐待中國工人,稍不從命即加以鞭苔或解雇。他非法地組成一個衛(wèi)隊用以保衛(wèi)自己。他一再寫信給李鴻章,責罵中國官吏,侮蔑中國工人。他在歐洲拿中國的錢大事?lián)]霍。1874年他從歐洲回到中國以后,專橫更甚往日?!雹亳R格里既是一個天賴之徒,又不真正諳熟軍火制造之術,金陵機器局制造產品之劣便可想而知了。1875年,金陵局為大沽炮臺所造的大炮演放時一再爆炸,先炸了2尊68磅子的大炮,并炸死了7名兵士。李責問馬格里,馬不服氣,又試放南炮臺的大炮,結果又爆炸,幸好沒傷及四周觀眾。在事實面前,李鴻章要馬格里承認錯誤,但馬格里蠻橫地拒絕了,李乃將他撤職。馬格里雖被撤了職,但李鴻章仍對他照顧備至,撤職不久,便“把馬格里推薦給清政府第一任駐英大臣郭嵩燾做顧問去了?!雹?三、天津機器制造局 天津機器制造局是在奕授意下,由清室貴族、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于1867年在天津創(chuàng)辦起來的。
天津機器制造局的籌建實際上經歷了前奏、初創(chuàng)、擴充三個階段。
早在1862年,崇厚在雇用外國軍官訓練洋槍隊時,就曾在洋人支持下,學習外國制作槍炮的技藝,并進行仿造。同年9月,試鑄炸炮,造成2尊,“裝子試放,甚為猛利?!?0月份,又“試鑄大小炸炮,先后造成十尊?!雹谶@可以說是天津機器制造局建立的前奏階段。
隨著江南制造總局和馬尾船政局的相繼創(chuàng)建,奕為了防止?jié)h族地方武裝力量的過份膨脹,有效地控制在江南地區(qū)新出現(xiàn)的軍火工業(yè),特向清廷提議:“外洋炸炮、炸彈與各項軍火機器,為行軍需要。神機營現(xiàn)練‘威遠隊’,需此尤切”,而這些軍火目前只有李鴻章在蘇州經管的洋炮局能制造,而“惟一省仿造,究不能敷各省之用?,F(xiàn)在直隸既欲練兵,自應在就近地方添設總局,外洋軍火機器成式實力講求,以期多方利用。設一旦有事,較往他省調撥,匪惟接濟不窮,亦屬取用甚便。”①清政府同意了奕的建議,并委派崇厚負責主持律局的籌建工作。從1867年至1870年,是天津機器制造局的初創(chuàng)階段。在籌辦津局的過程中,崇厚主要依靠了一個名為密妥士的英商。此人為崇厚出謀劃策,崇厚則對他言聽計從,從采買機器,到雇覓工匠,直至籌建安裝機器,一切惟密妥士是賴。1867年在天津海光寺建立了一個機器廠和煉鐵廠,稱為西局。
因機器不夠,第二年,又通過江蘇巡撫丁日昌,從上海祺記、旗昌兩洋行買到了車床、刨床、直鋸及卷鍋爐鐵板機器等8種設備②。1869年夏,又在天津城東賈家沽地方設立了火藥局,又稱東局,局內裝有向外國定購的以制造火藥和銅帽為主的各項機器。東局、西局相繼建成,使天津機器制造局具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清政府對天津機器局的設想,“最初只打算裝置制造火藥與銅帽的機器和設備”,以后又“希望叫天津機器局所制造的火藥能供給全中國。等到這個機器局上了軌道,便打算叫它開始制造槍炮?!?br/>
1870年后,天津機器制造局進入了擴充的新階段。津局的擴充是和李鴻章分不開的。原因是因為這年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6月底,清政府派崇厚出使法國,9月初旬,調任李鴻章為直隸總督,于是天津機器局的局務大權從崇厚轉入李鴻章之手。
李鴻章一接手辦津局,就不失時機地將它緊抓不放,使津局與原已在他手中的江南、金陵制造局皆權操諸己。為了整頓和擴充淬局,李鴻章做了不少工作。一方面他上奏清廷,“西洋軍火日新月異,不惜工費,而精利獨絕,故能橫行于數萬里之外”,要清政府也應不惜代價,“認真取法”;另一方面則將天津機器局與江南、金陵兩局作比較,說江南、金凌兩局制造輪船、槍炮、彈藥已經取得成效,而天津機器局僅是“規(guī)模粗具,垣屋尚須加修,機器尚須添制,火藥亦尚未開造,自應就此基緒,逐漸擴充。”得到清中樞同意。李鴻章在人員和廠房建置兩方面著手整頓、擴充,他將其親信沈保靖從江南制造局調到天津機器局負總責,認為這樣做,“視閩局專任稅務司法人日意格,津局專任領事官英人密妥士,將成尾大不掉之勢,似稍勝之?!碧岢觥叭绻陀醚蠼常M退由我,不令領事稅務司各洋宮經手,以免把持?!雹龠@些,當然無可非議。李鴻章為將津局的實際大權轉移到他的手中掃清了障礙。不僅如此,李鴻章還任命大批南方人到機器局里來,而把北方的旗人和漢人逐批解雇。當時曾有人評述道:“李鴻章的這種政策如果繼續(xù)下去,再過半年機器局里將要連一個北方工人或學徒都留不住了,而機器局則將完全由忠于李鴻章的南方人所把持。其結果一定是中央政府在軍火和軍器的制造與修理方面完全得依靠李鴻章了。”②以后的歷史事實的確證明了請中央對李鴻章的依賴性越來越大。
在廠房擴建方面,李鴻章不斷派人添購機器,又在大清河、北運河之間,擇地興造了火藥庫一所。1872年,增建鑄鐵、熟鐵、鋸木等廠;次年在原有藥碾機器基礎上,又添置西洋藥碾機器,各式機器10余部,并續(xù)建機器房和第二座碾藥廠。1874年又建成第三、第四座碾藥廠,購買制造林明敦槍和制中針槍彈的機器,成立洋槍廠和槍子廠。經過逐年擴建,天津機器局頗具規(guī)模:設在城東賈家沽的東局,以制造洋火藥、洋槍、洋炮、各式子彈和水雷為主,并附設水師、水雷、電報學堂;設在城南海光寺的西局,以制造軍用器具和開花子彈為主,同時也制造各種炮車器具、電線、電機、電引、布置水雷用的輪船及挖河船等。經擴充后的天津機器局又成了李鴻章擴張淮軍軍閥實力,向清政府請功邀賞的一張王牌。這樣,清廷直接控制的江南、馬尾、金陵和天津四個軍用工廠,李鴻章實有其三了。
天津機器局的制造情況,可以用李鴻章所說的一句話來概括。即:“洋軍火總匯。”③在海光寺里主要“從事鑄造炸炮、制作炮車,修理小型軍器,制造銅帽、炮彈,以及許多其他軍用品。”在紫竹林租界以東的火藥廠和機器廠里,則“從事制造品質優(yōu)良的火藥和軍器——包括槍彈、炮彈和水雷?!雹偬旖驒C器局除主要生產軍火之外,還承修兵船、輪船和挖河機器船等,“如駐巡北洋之‘鎮(zhèn)?!俳喆杳盒枇?,修船修器,皆由該局承應,運直、晉賑糧之福建、江南輪船,運江、浙漕糧之商局輪船,一有損壞,亦由該局撥工撥料,星夜修辦,此外如挖河機器船等類,應隨時整理者不少?!雹?877年試造各種水雷,1879年又創(chuàng)造了式如橄欖,“可于水底暗送水雷,置于敵船之下”③的水底機船。
天津機器局所生產的各種軍火,“向以洋火藥銅帽為大宗。”④據1876年統(tǒng)計,所生產的新式軍火在產量上已較前兩年增加3、4倍。此后,不僅一如既往,而且火藥、銅帽和槍子的產量還逐年增加。1884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天津機器局向各省供應的軍火“較往年多至數倍”①,連遠在兩廣的張之洞也來電要求“撥好槍炮并彈若干以濟云桂兩軍”②。于是天津機器局下屬各廠“皆添做夜工”,以適應“催造調撥益形嚴緊”③的局勢,另外,“又添募爐工四十名,制造地雷二千枚?!雹艿?885年仍“添購物料,加做夜工,趲造軍火,”⑤還擴充了廠房,從國外添購了數十部機器。東局每日成倍地趕造槍子,從平時日產13000顆增為26000顆⑥。這些記錄真實地反映了天津機器局所生產的軍火在抵御法國侵略者的戰(zhàn)斗中所發(fā)揮的積極的歷史作用。當然,不可否認,天津機器局在歷史上有它的反動作用。例如,生產的軍火,尤其在平時,主要的是為了供應各省“靖內患”的需要,并用以培植淮系軍閥勢力,鞏固北洋地盤。據記載,機器局所生產的軍火除了供應本省淮練各軍、兵輪、炮船之外,還按時撥發(fā)吉林、奉天、察哈爾、熱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陸淮軍;此外,中原地區(qū)如河南等省也向天津局支取火藥、銅帽⑦。
中法戰(zhàn)爭之后,清政府決定加快海軍建設,尤其加強北洋艦隊建設。于是,天津機器局的生產內容又有了擴大:不僅要為陸軍各營提供各種槍子彈藥,還要為海軍制造鐵艦、快船、魚雷艇以及水雷營和各口炮臺所需的軍火彈藥,1887年所建的栗色火藥廠,就采用了“最新式機器制造最新式的炸藥”,以適應“各??谂谂_內新式后膛大炮及鐵艦、快船之巨炮”的需要。李鴻章深感天津機器局是“北洋水陸各軍取給之源”,于是,更重視它的地位與作用,而不斷加以擴充。1893年,天津機器局從英國買進了全套機器設備,建起了一個煉鋼廠,能鑄造6時口徑的小鋼炮①,從中也可窺見天津機器局的新式軍火制造能力在不斷地提高。
天津機器局的經費分開辦經費和常年經費兩項。1867年,津局開辦時,從英國購買機器的費用和運費共113333兩;另外在上海、香港購買機器,修建天津廠房,又化費了10萬兩,兩項經費共計為213333。⑧天津機器局的常年經費主要來自天津、煙臺兩海關的四成洋稅,每年約30余萬兩。1880年至1887年,隨著生產的擴大,每月在戶部的西北邊防餉內增撥1萬兩。①1888年后,又另從海軍衙門撥支洋藥厘金作為常年經費的補助②。天津機器局的歷年收支情況詳見表(見上頁)。
表上支出數字表明,津局費用除70年代前幾年因大力擴充支出較多外,其后就是1884年中法戰(zhàn)爭中開支最多,1887年后幾年因加快北洋艦隊建設支出數也較大,可見其御外作用是大的。
天津機器局建局數十年,耗去了千余萬兩巨款,曾是李鴻章視為命根子的淮系軍械庫。但在1900年的八國聯(lián)軍侵略戰(zhàn)爭中,天津機器局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到1908年,天津機器局的東、西兩局“久已鞠為茂草,掃地無存”③了。
四、山東機器局 山東機器局是洋務軍用工業(yè)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省辦中型機器局。
山東機器局是丁寶楨在任山東巡撫期間,于1875年11月開始籌建的。丁寶楨在會同李鴻章剿殺山東捻軍的反革命活動中,深感洋槍洋炮縱橫攻擊,摧堅破敵的威力;另一方面,琉球事件和滇案的相繼發(fā)生,使他深感籌劃山東機器局已迫不容緩。他上奏清廷說:“東省現(xiàn)籌海防,臣定以修筑炮臺與安設制造藥丸及修理槍炮之機器兩事為先務?!雹苡终f:“既用外洋槍炮,必須外洋子藥,而內地所用皆取購于外洋,為費甚矩,且恐有事之時,藥丸無處購辦,槍炮轉為棄物?!惫省霸L求制器之法”,設立機器制造局。①經總理衙門允準,丁寶楨便將山東機器局的籌建工作付諸實踐,于1877年宣告成立投產。
山東機器局的籌建工作,丁寶楨是從選人材、擇廠址、購機器三方面進行的。
丁寶楨將選人材視作辦廠的第一要事。他說:“練兵必先利器”制造尤貴得人。”于是他調用了徐壽之子,曾在江南制造局“考核多年,翻譯各種書籍,于化學、機器、槍炮、軍火講求有素,而于中外情形尤為熟悉”的徐建寅;又把“于機器、洋務頗能講求”的濟東泰武臨道薛福辰也調來了。②丁寶楨委派徐建寅為機器局總辦,薛福辰為會辦,凡事皆與徐、薛兩人商量,他們也確實成了創(chuàng)建山東機器局的得力人物。
第二,選擇廠址。丁寶楨對此是作過一番慎重思考的,最后決定“在省城外爍口迤東相度形勢高亢之區(qū),價買民田三百余畝”作為廠址。他之所以把廠設在濼口,是因為有此三利:“設廠內地,不為彼族所覬覦,萬一別有他事,仍可閉關自造,不致受制于人,利一也。附近章邱、長山等縣煤鐵礦產素饒,民間久經開采,但就內地采料,已覺取資無窮,縱有閉關之時,無虞坐困,利二也。秦、晉、豫、燕、湘、鄂各省由黃、運溯流而上,一水可通,將來制造軍火有余,可供各省之用,轉輸易達,利三也?!雹劭紤]的出發(fā)點主要為了防御外寇是顯然的。廠址擇定后,丁室楨就派人采買木石雜料,開窯自造磚瓦,并先造了工務堂一座,供委員、司事人等辦公休息。
第三,購買機器。丁寶楨在著手建廠的同時,即速派徐建寅于1876年初去上海,通過他素所相識的英國蒲恩公司購買制造洋火藥和馬氏呢洋槍的機器。徐建寅在洽購機器時,先付定銀四分之一,其余價款到這一年10月機器全運到后再付清。濟南離通商口岸較遠,運輸諸多不便,為了加快運輸速度,丁寶楨特從福建調來“萬年清”號輪專事運輸,這樣,機器很快在是年年底前裝配起來了。
由于丁寶楨抓緊了選人、擇廠、購械三件大事,故山東機器局的建廠工作辦理神速,“全廠告成,為期不逾一年”“自春及秋,業(yè)將機器廠、生鐵廠、熟鐵廠、木樣房、畫圖房、物料庫、東西廂、文案廳、工匠住房大小十余座,一律告成。其火藥各廠,如提硝房、蒸磺房、煏炭房、以及碾炭房、碾琉房、碾硝房、合藥房、碾藥房、碎藥房、壓藥房、成粒房、篩藥房、光藥房、烘藥房、裝箱房,亦次第告竣。其各廠煙筒高自四十丈至九十丈,大小十余座,亦俱完工?!雹芰硗?,機器局附設的煤礦里有兩部機器,“一部八匹馬力,另一部六匹馬力,供抽水之用,從井底運煤到井口也使用機器?!雹購S內還有一條3尺寬的小鐵軌。設備較完備。值得稱道的是,山東機器局的廠房建造和機器安裝全部是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丁寶楨一再強調:“所有一切建廠造屋及備辦機器,并將來制造各項,均須自為創(chuàng)造,不準雇募外洋工匠一人,庶日后操縱由我,外人無從居奇,乃于國家有利。”在此思想指導下辦成的工廠,外國人曾比較客觀地評述道:“這機器局值得注意的是一切廠房,一切西洋機器,……全部系在中國人監(jiān)督下裝配起來的,沒有雇用一個外國人。所有的機器都完美地轉動著,沒有絲毫震蕩。這種良好的成果應歸功于總辦徐(建寅),即上海的徐(壽)之子,他曾在江南制造局受過教育?!雹趶慕◤S過程看,山東機器局有兩大特點:一是為了抵御外侮,二是獨立自主。二者成了地方軍用工業(yè)一般性的代表。
山東機器局的全部創(chuàng)建工作一告竣,便于1877年正式投入生產。
山東機器局初創(chuàng)時,丁寶楨打算同時制造槍炮和彈藥,把它辦成一個自成體系的制造新式軍火的工廠。他一再強調:“中國知用洋槍而不能自造洋槍,非受制于洋人,即受騙于洋行,非計之得也”①,所以一定要使山東機器局在不遠的將來,那些著名的利器“如格林、克虜伯各炮、林明敦、馬氏呢等槍,均可自行添造,不必購自外洋。”②但由于經費的不足,技術力量的薄弱,加上一些封建頑固官僚的阻撓反對,了寶楨的設想僅剩一紙空文。山東機器局正式投產時,僅生產火藥一項,到1879年,周恒祺任山東巡撫后才開始生產銅帽、鉛丸、槍子、地雷和一些簡單的機器和機械配件。1876年,丁寶楨為了實現(xiàn)他同時造槍子、彈藥的計劃,曾委托技術人員曾昭吉小規(guī)模地仿造馬氏呢后膛槍120枝,丁氏對此十分得意,認為曾昭吉仿制的后膛槍每枝所費銀僅10兩,比從國外買來的每枝可省銀14兩,而且與外國制造的相比,“其靈巧捷便,毫無異致?!浼斑h與馬氏呢等,而出聲之響,入靶之勁似有過之?!雹廴欢欢殬E捧上天的槍枝并沒真正大規(guī)模地投入生產,原因之一是質量低劣。李鴻章曾讓其淮軍演試山東局所造的槍枝后指摘道:“丁稚璜制軍晉京過晤,送來仿造馬梯呢后門槍,據稱僅用人工及手機器制成,自命為無敵利器。迨飭營員演試,機簧不靈,彈子不一,準頭不遠,較英國所制大遜。”④雖然李鴻章的評價言辭頗顯過激,但是山東機器局生產槍炮的機器不夠完備,制造技術上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也是事實,所以這種后門槍仿制以后,一直不見繼續(xù)制造。
山東機器局歷年所造的槍、炮、彈藥及其他軍火情況詳見下列統(tǒng)計:上表說明山東局軍火產量最多是從1884年中法戰(zhàn)爭以后兒年。這可見其御外侮的作用了。
山東機器局所生產的軍火,全部由清政府調撥給各地駐軍使用。一是撥給山東駐軍使用,如登榮水師、煙臺練軍;另一是調撥四川。1877年丁寶楨就任四川總督后,曾上奏清廷說:讓四川省給山東機器局解決一部份經費,而山東機器局供給四川省一部分軍火,“如此辦理,在東省藉此抱注,經費可無慮短繼,而川省應用軍火取攜內地,較之購自洋商節(jié)省實多,是誠彼此兩利之道?!雹俅送?,1880年,清廷曾令山東局調撥一部分軍火支援吉林,運去了3萬斤火藥和60萬粒銅帽。
山東機器局的開辦經費和常年經費統(tǒng)由本省自籌。開辦經費來自藩庫銀94000兩、糧道庫銀72800兩、臨清關稅銀20000兩,共計耗銀186800兩。①文格任山東巡撫時,因修建火藥庫、章丘煤礦、生產備料等,又用銀36398兩②。常年經費按章每月向藩庫領銀3000兩,不足時隨時奏明添撥。通盤計算,每月實需經費5000兩,年約60000兩③。此外,丁寶楨還從南北鹽務余利項下?lián)艹鲆徊糠挚钭友a充山東機器局經費之不足。如前文所述,丁寶楨升任四川總督后又決定四川省每年向山東省籌撥銀兩,由山東調撥軍火相抵補。
山東機器局歷年的經費收支情況(詳見下頁表格)說明山東機器局經費支出最多的時間為1884—1886年,正是中法戰(zhàn)爭中海防 吃緊之時,這再一次說明機器局在御外中的作用較為明顯,而這種作用在甲午戰(zhàn)爭中尤為突出。這將在發(fā)展過程中加以敘述。
山東機器局非生產性成員共為58人④,其中上自總辦下至各部門的委員、司事,共32人。除這些管理人員外,另有學習翻譯、畫圖的學員及巡勇、差役等26人。山東機器局中的管理人員沒有一個是雇傭的洋人,這在當對軍人工廠中是極其少有的。初期工人數約為250人。這些工人中,熟練技工多由江浙、直隸選來,學徒則大多由當地雇用。
山東機器局發(fā)展過程是有波折的。1875年到1881年以前,山東機器局在基本建設、生產設備上都奠定了一個初步基礎。這個階段的發(fā)展應該說是較為順利的。1879年,清政府官員中曾有以治理黃河需用經費為理由,向清政府建議停辦山東機器局,但當時山東巡撫周恒祺明確表示:機器局每年所需經費十分有限,移以治黃,不過杯水車薪,無濟于事,而本省登榮水師,煙臺練軍,每年所需洋火藥全賴機器局供應,所以機器局實為山東省海防所急需,不能裁撤⑤。機器局雖然因此而保目了下來,但好景不長,此后不久,因清政府財政拮據和某些封建官員的反對,山東機器局陷入了一個發(fā)展遲緩的停滯時期。
1881年8月,新任山東巡撫任道镕接管山東機器局,他一上臺便對機器局進行壓縮。他在給清政府的奏折中說:“當以海防事機非急,而庫款支絀萬分,一切規(guī)模自應力求撙節(jié),隨飭將不急器具概行停止,但做洋火藥、銅帽、鉛丸以資操防。委員、司事及工匠人等亦祇擇要酌留,視制造之多寡隨時增減,期歸核實?!雹僭谶@種壓縮措施的影響下,機器局生產大受損害,制造僅限于火藥、銅帽、鉛丸三項。一年半后,陳士杰接替任道镕的山東巡撫一職。陳對山東機器局應該說是關心的,他使機器局配置了齊全的生產槍子的機器,這對以后機器局生產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時期,機器局的產品中增添了后膛洋炮和林明敦槍。但從全局看,山東機器局的生產仍處于停滯狀況。陳士杰給清中央的奏折中明顯反映了這種狀況:“東省機器局歷年制造后膛洋炮及林明敦、馬氐尼等槍尚屬適用。嗣經添造槍子機器亦有規(guī)模,上年因庫款支絀,暫行停辦,但做洋火藥、銅帽、鉛丸以資操防?!瓨屪印喤湓焱讌f(xié)以資備用,其余不急器具,仍照舊停止緩辦?!雹?884年爆發(fā)了中法戰(zhàn)爭,軍火需用甚巨,清政府又大談海防建設,在這種情況下,山東機器局增撥到一定的經費,使生產逐漸恢復起來,上面的“收支表”所反映的收支數可以得到說明。直到甲午戰(zhàn)爭前夕,總理衙門強調:“軍務緊急,以趕造軍火為先務”。時任山東巡撫的李秉衡就大力抓山東機器局的軍火生產。1895年初,他上奏清廷說:“自上年秋間各廠工匠即加至一倍”,“從前月造槍子五萬粒,今則月造十余萬粒,鉛丸、銅帽、白藥等皆數倍于平日。”②甲午戰(zhàn)敗后,李秉衡認為“時事艱難,練兵、制械尤為當前急務”,所以他決心將山東機器局的規(guī)模加以擴大。為了彌補山東局擴建購械經費之不足,他將官辦南運總局進行了整頓,計一年之中逐項樽節(jié)可贏余4萬余金,“盡數陸續(xù)提作購置機器之用。”③兩年后,山東機器局擴建大體完成。當時除進口能造抬槍、毛瑟槍的機器60余種外,還動用了12萬兩銀子建造了炮廠、槍子廠、翻砂廠、熟鐵廠、軋鋼廠和火藥廠等,以制造槍彈和火藥。這樣,它的規(guī)模較前增加了三分之二,大大增強了山東機器局生產槍械的能力。
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后,在1900年也對山東機器局進行了一些擴充。他派專人“至湖北、江南、上海考求槍炮制造各局辦法及布置事宜,并擬添設無煙火藥及磺強水等廠?!雹僦莛ダ^任山東巡撫后,為了使山東局能生產當時各地軍隊多已改用的小口徑毛瑟槍,他在1904年,向德商瑞記洋行訂購了機器42件以及全副修理器具,再加上安裝費,共用庫平銀約8萬兩左右。這些機器安裝后,每日能造槍子6、7千粒。直到辛亥革命清王朝滅亡時,山東機器局一直維持比較興旺的勢頭。但同它的前期主要為了御外不同,此時它已成為北洋軍的軍火庫,在鎮(zhèn)壓民主革命中起了反動的作用。
五、蘭州機器制造局 蘭州機器制造局是由西安機器局發(fā)展而成的。西安機器局和蘭州制造局都是左宗棠經辦的。兩局均為洋務軍用工業(yè)中屬于省一級的中、小型企業(yè)。這兩個廠雖然規(guī)模小,時間短,但同樣具有一般洋務軍用企業(yè)的共性。
左宗棠創(chuàng)辦西安機器局的目的,明顯的是為了鎮(zhèn)壓西北的回民起義。歷時12年之久的西北回民起義,到了1864年間,起義的烽火燃遍了渭河兩岸和甘肅、寧夏、青海等省,起義軍勢力越來越強,逐漸形成了四支主要的反清力量。清朝廷大為驚慌,曾在1863年初派多隆阿為欽差大臣,西上攻回,因收效不大,便于1867年底又任左宗棠為欽差大臣,西上剿殺起義軍。左宗棠一上任,便糾集陜軍、甘軍和嫡系湘軍共120營,以西安為據點,對回民起義軍進行瘋狂的鎮(zhèn)壓。這使西北軍需激增。當時陜、甘兩軍的軍火均依靠左宗棠部,左宗棠部的軍火等項,也“皆由上海洋行采辦而來,價值即甚昂貴。其他軍裝所用……從前均由鄂省制造,轉運西安?!雹谟捎趦r值昂貴和運輸不便,使左宗棠一到西安,就下決心籌建一個小型軍工廠,西安機器局也就應運而生。為了使西安機器局能迅速投入生產,左宗棠從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調募了一批受過訓練的熟練工人,又化了30余萬兩銀子購買機器,用以制造洋槍、銅帽和開花子彈等軍火。
1872年,因戰(zhàn)爭的重心移到甘肅,左宗棠就把西安機器局的設備全部拆遷,移到了蘭州,改原來的西安機器局為蘭州機器制造局。為增強蘭州制造局的技術力量,左宗棠一方面從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抽調來一批技術工人,一方面委派一名追隨他多年的、頗懂機器的記名提督賴長①主持工廠事務。賴長于1872年到達甘肅蘭州制造局監(jiān)造新式槍炮。
蘭州制造局的生產能力有限,但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銅引、銅帽和大小開花彈;后又仿造普魯士式螺絲槍及后膛七響槍,并且改造了原有的劈山炮和炮架。
蘭州制造局的所有經費均在甘肅關內外辦理軍需款項內撥支。
隨著鎮(zhèn)壓回民起義、摧毀阿古柏分裂主義政權和收回伊犁等戰(zhàn)事的結束,蘭州制造局在1882年停業(yè)。
應該承認,蘭州制造局雖在鎮(zhèn)壓西北回民起義中起了反動的作用,但在摧毀阿古柏反動統(tǒng)治和阻止沙俄野心、收復伊犁的愛國斗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也是不小的。1880年冬左宗棠調離陜甘后,與護督楊石泉書說,“大炮開花子均系賴鎮(zhèn)一手經理,攻克肅州,即得其助。用開花子至一千四百余枚。若非當時設局自制,必致匱乏,不能應手。見在新疆各城,次第速復,惟西四城所得賊遺大小炮位一百數十尊,余則空城一座。正須增添布置,伊犁收回舊炮既不合用,俄人槍炮豈肯留以贈我,將來亦費周章。弟見飭賴鎮(zhèn)查明存炮若干,尚須添置若干尊,每尊約須炮子五六百顆,方勉敷急用,是此項制造不能停工也。尚希面諭該鎮(zhèn),仍前趕造火炮,儲存待撥,開花子照炮預備為要?!雹谌欢笞谔募纫颜{離陜甘,蘭州制造局生產也就終止了。
六、近代軍用工業(yè)的性質與作用 清政府所辦近代軍用工業(yè)性質雖各有個性,但它們是有共性的。作為“個性”,本書在第四章第五節(jié)對江南制造局作過簡要解剖,這里,可以對它們的共同性質與社會作用作一概括的論述了。
我在30余年前即曾撰專文①對近代軍用工業(yè)性質作過全面闡述,指出,近代軍用工業(yè)雖也有封建性、買辦性,但它是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工業(yè)企業(yè),反對那種說清政府所辦近代軍用工業(yè)只有封建性、買辦性,絲毫沒有資本主義性的那種說法。之所以說它們是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yè),我作過如下的概括論斷:“一、價值規(guī)律對于軍用工業(yè)的創(chuàng)辦和生產起著作用。洋務派認為,向外洋購買軍火價值太昂,于是自辦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降低費用,使產品‘核價尚廉’。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告訴我們,產品披上商品外衣——價值,就有變?yōu)樯唐愤M入市場的可能。事實上清政府從軍工廠調撥給各軍營的軍火是計價的,計價就具有商品的性質;而且從1874年起,天津、江南等制造局都先后有出售軍火的商務收入。三、制造局的工人不少是勞動力的出賣者,其中有些還是從外國工廠雇來的技工,他們的工資一般在10元至30—40元不等。四、既然價值規(guī)律起著作用,部分產品又以商品形式出售,勞動者是勞動力的出賣者,那么,剩余價位規(guī)律在軍工廠中起著作用就毫無疑義了。因而它帶有資本主義性也就不言而喻?!?br/>
本書對江南、馬尾、天津、金陵等工廠的分析,已基本體現(xiàn)了上述觀點。這里須要補充說明一點:那就是價值規(guī)律作用是從一般情況說的,在軍用工業(yè)中也有如左宗棠辦馬尾船政局時所說的,為了把西方科學技術學到手,“雖費有所不辭”,或者是,自造雖比購買多化許多錢,“亦系值得”的情況。
另外,在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下,軍用工業(yè)為了使造價低廉,以便與國際軍火市場競爭,洋務派在使用從外洋購買昂貴的燃料和鋼鐵鉛銅等金屬原材料而達不到此目的的情況下,乃舉辦煤炭和金屬礦業(yè)。這也就是價值規(guī)律作用范圍擴大和延伸,從中也可看出近代軍用工業(yè)對于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工業(yè)發(fā)展的促進作用。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正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近代軍用工業(yè)除對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起促進作用之外,它的另一社會作用就是“安內”與“攘外”。
清政府創(chuàng)辦近代軍用工業(yè)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封建的國家機器,維護和鞏固搖搖欲墜的王朝統(tǒng)治,這是清政府考慮問題的基點和辦一切內外政事的出發(fā)點。為此,它必須對付來自兩個方面的壓力:一是人民革命,二是外來侵略。
清朝政府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前尚未墮落到“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程度,還想方設法保衛(wèi)自己的社稷江山,不甘心與列強分享統(tǒng)治大權,因此,清朝廷雖日益與外國列強勾結起來,但仍有尖銳矛盾和極力抗爭的一面。這就決定了清政府這一運轉不靈的國家機器仍具有一般國家機器所具有的兩種職能:對內鎮(zhèn)壓一切不服統(tǒng)治的人;對外抵御一切入侵的強寇。因此,清政府所辦的近代軍用工業(yè)也就具有“安內”和“御侮”這兩重作用。從實際情況和效果來看,有時“安內”的作用大于“御侮”,但有時“御侮”作用顯得更主要些,例如19世紀70年代以后相當一段時間就是如此。
首先談清政府辦近代軍用工業(yè)對內鎮(zhèn)壓人民的一面。
李鴻章的淮軍在鎮(zhèn)壓捻軍和太平軍時,“金陵制造局就為他制造了大批軍用物資和許多門大炮,”①江南制造局在開局之初,“李鴻章飭令先造槍炮兩項,以應急需”①。為此,清朝政府曾贊譽李鴻章“不惜重貲,購求洋匠,設局派人學制,源源濟用各營。得此利器,足以披堅破壘,所向克捷,大江以南逐次廓清,功效之速,無有過于是也?!雹?0年代以后,社會矛盾由階級矛盾為主轉變?yōu)橐悦褡迕転橹?,清政府的政治路線有所改變,即由對內鎮(zhèn)壓為主轉變?yōu)閷ν庥隇橹?,但仍念念不忘防止人民起義。例如,沈葆楨向清政府建議增加江南制造局的生產經費時說:“目前災區(qū)如此之廣,饑民如此之眾,設有匪人乘機蠢動,軍火器械若非豫儲于平日,安能取辦于臨時。”③李鴻章在談到天津機器局不能減產或停產時說:“北省伏莽甚多,匪徒乘機恩逞,時需分投防剿,設軍火無措,必致貽誤大局?!雹苤劣谄渌魇C器局所造軍火,對付人民革命的一面也是明顯的。
左宗棠所辦西安機器局和蘭州機器局,為了鎮(zhèn)壓西北回民起義是不用多說了。云南機器局所制造的槍炮在鎮(zhèn)壓西南少數民族的起義中起了惡劣的作用;四川機器局是為了“內地人情浮動,伏莽時虞”①而開辦;廣東機器局旬制和購買的“大小輪船二十余號,皆為沿海捕盜而設”②;張之洞于1890年籌辦湖北槍炮廠是因“上年秋間會匪萌動”,等等。都是明顯例證。張之洞曾總結近代軍用工業(yè)的歷史作用說:“自發(fā)捻削平以來,各省遂無大亂;其實陬澨邊隅,亂萌時有。即如近年熱河教匪,甘肅回匪,亦甚披猖,或兵甫集而眾降,或鋒一交而敵潰。實由同治初年洋槍洋炮流入中華,漸推漸廣,官軍所用,無論精粗,總系洋械,火器精利,聲威震詟,亂民無抗拒之資,宵小弭孽芽之漸?!雹圻@一赤裸裸的概括,供認了近代軍用工業(yè)鎮(zhèn)壓人民革命的反動歷史作用。
然而,近代軍用工業(yè)在御侮中發(fā)揮的作用也不應忽視。例如,江南制造局在1874年因琉球事件日本出兵侵略臺灣而加緊廠里的軍火生產,史料記載道:“不管中日臺灣問題的交涉前途如何,江南制造局的官員們顯然比平時更關心他們的軍用品制造,并憂慮可能爆發(fā)的戰(zhàn)爭。高昌廟的制炮廠特別忙碌?!雹茉?884年和1894年的兩次反抗外國侵略的戰(zhàn)爭中,江南、天津等制造局乃至各省制造局,生產的軍火產品發(fā)揮了有效的御侮作用,這在本書對各軍工廠的介紹中均已有所表述,茲再強調加以說明。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軍用品征調紛繁,江南制造局“加工趕造,晝夜不停,儲待未嘗缺乏,”⑤從江南制造局的歷年軍火生產數量表上看(表見本書第四章第四節(jié)),也明顯可見甲申、甲午兩次戰(zhàn)役中,江南廠所造的各種槍炮、銅引、炮彈、火藥的數量均多于平時。同樣,金陵機器制造局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的緊張日子里將“鍋爐之氣磅加足,汽機之馬力全開”地加工趕造①,支援前線。天津機器局在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后,為適應軍火之急需,一方面“加做夜工”②。一方面向國外購買了數十部機器趕造軍火,因而產量激增,槍子日產由原來的13000顆增為26000顆③。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夕,為加強海防,為滿足北洋艦隊的鐵艦、快船、魚雷艇、水雷營及各口炮臺軍火的需求及“預備意外不虞之需”④,天津機器局更加加緊生產。山東機器局在中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中的軍火生產也“數倍于平日,”這在本章第四節(jié)已有詳盡敘述,這里不贅。至于馬尾船政局所造軍艦在南北洋艦隊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在中法、中日戰(zhàn)爭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比較明顯的。
由此可見,近代軍用工業(yè)的歷史作用是雙重的,并非如有些人所說“御侮”是假,“安內”是真;或者說“御侮”是公開打出的旗號,“安內”才是真正的目的。從地主階級的階級本性上分析,從實際的歷史情況出發(fā),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清政府無論是為“御侮”或“安內”,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這一根本目的,而且,為了這一根本“大計”,兩者對清政府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這看來似乎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實際卻服從同一個需要。至于有些時候“安內”作用大于“御侮”,那是受到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所制約,是由于清政府國力衰微而與列強勾結越來越緊密的時代背景所決定的。
?、俸鸁鷹薄蹲兎ㄗ詮娛乱恕?,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光緒政要》卷21。
?、賲⒁姳緯谒恼碌诙?jié)。
①曾國荃《擴充機器局疏》光緒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曾忠襄公全集》卷25,頁53。
?、凇对蚁骞肪?5,頁55—56。
?、邸兑媛勪洝?,光緒十一年八月初四日,《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32頁。 ①盛宣懷《致張之洞電》,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一輯上冊,第333頁。
?、趧⒗ひ弧秳⒅艺\公遺集》,奏疏卷26,頁18。
?、圬愃垢!吨袊戏帧?,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34頁。
?、軇⒗ひ弧秳⒅艺\公遺集》電奏卷1,頁57—58。
①《劉忠誠公遺集》奏疏卷18,頁53。
?、僖陨弦囊婖U吉爾《馬格里傳》第149、148頁。
?、谝姟吨袊I(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27、343頁。
①見《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43頁。
②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卷44,頁17。
?、邸逗7罊n·機器局》(一),第45頁。
?、佟队I事商務報告》,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49頁。
?、诶铠櫿隆痘I議天津機器局片》、《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17,頁16、17。
③《捷報》卷8,頁345,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53頁。
?、佟堆髣者\動》(四),第261頁。
?、凇督輬蟆肪?7,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59頁。
③李鴻章《海防機局款難分撥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31,頁12。
?、堋兑媛勪洝?,《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56頁。
?、倮铠櫿隆稒C器局動用經費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28,頁1。
②李鴻章《機器局報銷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58,頁38。
?、蹚堉础稄堉粗吕钪刑秒姟罚稄埼南骞肪?23,電牘1。
?、芾铠櫿隆稒C器局報銷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58,頁38。
?、荨兑媛勪洝?,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62頁。
?、蕖堆髣者\動》(四),第273頁。
⑦《電報》光緒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63 頁。
?、鄥⒁姟堆髣者\動》(四),第261頁。 ①《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66頁。
②李鴻章《邊防撥餉制造電》,《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46,頁22。
③李鴻章《機器局報銷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63。
?、堋吨彪`總督楊士驤奏》,《清戶部檔案》(抄本)中國社科院經濟所藏,轉引張國輝《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企業(yè)》第61頁。 ①丁寶楨:《調張蔭桓,文天駿片》,《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1。
?、诙殬E:《設立機器局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18。
?、鄱殬E:《保獎機器局員片》,《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51—52。
?、芏殬E:《機器局置器造廠規(guī)模大備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45。
?、俣殬E《機器局置器廠規(guī)模大備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44—45。
?、谝姟吨袊I(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80頁。
?、僖姟吨袊I(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80頁。
?、诙殬E《請獎曾昭吉片》,《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52。
③丁寶楨《機器局置器造廠規(guī)模大備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45。
?、堋堆髣者\動》(四),第305頁。
?、倮铠櫿隆墩摳魇≠徶茦屌凇罚独钗闹夜珪纷g署函稿卷8,頁10。
?、佟堆髣者\動》(四),第307頁。
②丁寶楨《機器局用款報銷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2,頁47。
?、邸堆髣者\動》(四),第311頁。
④李秉衡《奏添撥機器局經費片》,《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83頁。
⑤參見《洋務運動》(四),第310頁。
①見《洋務運動》(四),第312頁。
?、僖姟堆髣者\動》(四),第314頁。
②同上書,第315頁。
?、劾畋猓骸蹲嗵頁軝C器局經費片》,《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482頁。
?、倮畋狻蹲嗌綎|整頓南運局籌出款項擴充機器情形折》,《李忠節(jié)公奏議》卷10,頁17。
②汪敬虞《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2輯上冊,第435頁。
?、僮笞谔摹墩堄陉兏署A項外敕撥實餉作為專款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3O。頁42。
?、谫囬L簡歷參見本書第十六章第二節(jié)。 ①左宗棠《與楊石泉》,《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22,頁42。
②見《華東師大學報》1958年第一期:《論清政府所辦近代軍用工業(yè)的性質》。此 文編入拙著《晚清洋務運動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①夏東元《關于洋務派的階級屬性問題》,《光明日報》1981年7月13日。此文編入1985年出版的《晚清洋務運動研究》一書。
①鮑吉爾《馬格里傳》,第172頁。
②《洋務運動》(四),第17頁③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卷25,頁1。
?、苌蜉針E《籌議海防經費并機器局未便停工折》,《沈文肅公政書》卷7,頁60。
?、倮铠櫿隆逗7罊C局款難分撥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31,頁12。
②丁寶楨《機器局遵旨停止報銷用款折》,《丁文誠公遺集》奏稿卷17,頁37。
③《洋務運動》(二),第504頁。
?、軓堉础蹲米h變通武科新章折》,《張文襄公全集》,奏議卷48,頁12。
?、荨督輬蟆肪?3,轉引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294頁。
?、賱⒗ひ弧稄涂偫硌瞄T電》,《劉忠誠公遺集》電奏卷1,頁57。
②《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33頁。
?、劾铠櫿隆稒C器局報銷折》,《李文忠公全書》奏稿卷61,頁59。
④《申報》光緒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見《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1輯上冊,第3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