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論語》

一生必讀的60本書 作者:張玉斌,王晶編著


  中國人的《圣經(jīng)》

  兩千年中國政治倫理與社會倫理的基石

  不把這本書讀懂、讀通、讀透,就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

  構(gòu)建中華文明階梯的重要典籍

  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哲學(xué)書

  著名史學(xué)家錢穆所開列的中國人必讀書

  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輯錄,被稱為中國人的《圣經(jīng)》。這一本被中國人讀了幾千年的教科書,包含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與治國之道,是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一把鑰匙。由于《論語》和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有著血肉聯(lián)系,歷代思想家對《論語》進行了無數(shù)的闡釋和發(fā)揮,所以《論語》所包含的文化價值已大大超出了這本書原初的內(nèi)涵。

  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論語》一直是中國人的國學(xué)必讀之書。該書以語錄體的形式,匯聚了孔子關(guān)于政治、文化、歷史、人生、哲學(xué)、宗教等問題的觀點,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它的思想內(nèi)容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潛在我們的生命中,熔鑄成我們民族的個性。讀《論語》,你會感到在你心中流過的是一條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長河。

  讀《論語》,有讀了后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后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后知好之者;有讀了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dāng)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北宋理學(xué)家程頤

  孔子學(xué)說與《論語》本書的價值,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qū),對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終具有不可毀的不朽價值,后起之秀,如篤學(xué)之、慎思之、明辨之,融會有得而見之于行事之間,必可得到自證。

  ——國學(xué)大師南懷瑾

  《論語》雖然是代表中國封建文化的經(jīng)典,但作為一個中國人要了解中國文化、中國倫理道德的根源,必須閱讀這一本書。它的“仁”學(xué)以及對教育的理論,都是全人類的瑰寶?!墩撜Z》字句精當(dāng),也可當(dāng)做文學(xué)書籍來讀。

  ——當(dāng)代作家李準(zhǔn)

  我們在現(xiàn)代化的建設(shè)中必須重鑄我們的民族精神,而鑄造民族精神,不能離開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位思想家、文學(xué)家不受《論語》這本書的影響。

  ——當(dāng)代作家葉朗

  愛讀《論語》

  生活在這個浮躁紛雜的社會里,整日為生計而奔波,真正能偷點閑空讀點書,也不愧為人生之一大幸事。細細算來,十幾年來,林林總總也讀過十幾本“大部頭”,但也許是偏愛讀史、詩和散文的緣故,自己最放不下手的就算是《論語》了。

  大概是佛家所說的“前世有緣”吧,自上高中至今十幾年,我竟讀過四種版本的《論語》。

  最初見到的《論語》是上高中時同窗好友送我的半部《論語》。這半部《論語》是文化大革命的產(chǎn)物,確切地說是一部批林批孔的教材。同學(xué)說,這部《論語》之所以只剩后半部,是他奶奶撕掉前半部用來點了爐子。這半部《論語》的特殊之處,是在每一章節(jié)后面都附有一段批判性的文字。這些批判性的文字把這部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批得一無是處。

  這半部《論語》,雖然只有后半部,但我覺得它于我的分量比送我一本精裝的《中華大詞典》還要重得多。記得當(dāng)時我還用厚紙板專門為這半部《論語》設(shè)計了封面。在古銅色略顯灰暗的底色上,是仿漢代的“孔子行教圖”;在新加的扉頁上,我還寫下了這樣的戲語:“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今得半部論語,可得天下矣!”就是從這半部《論語》起,我最初認識了兩千年前周游列國推行他的治國安邦之道的孔子,認識了他的被后人稱之為“儒家”的學(xué)說,也略見了他生活的那個被史家稱之為“春秋”的時代??上Ш髞砟前氩俊墩撜Z》丟失了,現(xiàn)在想起來還覺得十分遺憾。

  第二部《論語》是中國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代理學(xué)大家朱熹的《論語集注》。集注中朱氏廣征博引,得歷代儒家《論語》注解之精要,然又獨辟新徑,另有所論,獨成一家,洋洋灑灑幾萬言,可謂宋代以前儒家關(guān)于《論語》注解的集大成者。但注中,朱氏那種言必稱“圣人”和視《論語》句句神圣、字字神圣的“圣人氣”,讓千年以后的我們透不過氣來。不過他為這部注的確做到了他自己所說的“畢力鉆研,死而后已”。

  第三部《論語》是三年前在萊蕪地攤上買的一本盜版書。說它盜版是因為書中有些生僻字沒有印出,而是代之以方格。此外,其注釋也是陰差陽錯,漏洞百出。我是最討厭看盜版書的,這本書從買后就沒怎么看,以至后來不知去向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