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現(xiàn)代建筑的誕生以鋼筋混凝土為標志,盡管當時許多作品使用的鋼筋混凝土也很有限。對“天真的觀察者”而言,“混凝土建筑”意味著建筑看起來呈單體和立方形。
2024-11-21
《記憶縈回》是當代美國最富影響力的文學理論家、批評家、《西方正典》的作者哈羅德布魯姆的告別之作,也是他最私人的閱讀回憶錄,是年近九十歲的布魯姆對他一生閱讀體驗的一次回顧…
2024-11-20
還是一個早春的日子,讀到戴燕教授《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學者訪談錄》,隨即又讀了葛兆光教授《余音:學術(shù)史隨筆選1992-2015》,很多文章都是重讀,卻有一種“群像”似的感動
2024-11-19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之初,中國輿論界的領(lǐng)袖們紛紛預測德國會取得勝利。陳世宜于1914年9月以筆名“匪石”在《時報》撰文,感嘆德國建國“不過四十年,而進步之速如此,其前途寧有涯…
2024-11-17
一種靜態(tài)文化,仿佛因自古以來的原始主義而凝固,在亙古不變的風景中保持永恒不變。
2024-11-13
關(guān)于高貴野人的神話傳說,關(guān)于土著技術(shù)的誤讀,傳統(tǒng)的種族主義,以及對澳大利亞史前時期的無知。事實上,這《藝術(shù)小史:從史前巖畫到當代藝術(shù)》是一本藝術(shù)史入門書。作者夏洛特馬林斯講述了從洞穴繪畫起源,到印象派、立體主義等流派輪番登場,再到當代藝術(shù)百花齊放,成為強大的社會變革力…
2024-11-11
我寫完這本書時,美國正在經(jīng)歷自1929年至1941年的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
2024-11-11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約公元50-135年)是斯多葛學派代表人物。童年時被賣到羅馬為奴,后師從斯多葛派哲學家魯弗斯(Musonius Rufus),獲得自由。
2024-11-11
民國初期,指南書中描繪的各式各樣地方飲食,成了人們心中上海都市圖景的一個鮮明特征。因此,如果說地域飲食文化已經(jīng)成為此時上海居民體驗都市生活的重要途徑,也絕非夸大其詞
2024-11-06
依年份看去,《收獲》五十五年總目錄幾近于一部共和國的歷史,而頗具意味的是,一九六六年第三期之后,直至一九七九年第一期,總共十二年六個月空白,最直接的解釋是??缓髲涂?/p>
2024-11-02
很久以前,中國皇帝向日本天皇發(fā)起了一場斗智挑戰(zhàn)。首先,他送來了一根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