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新聞資訊

歷史上的醬園弄殺夫案 歷史

1945年3月20日清晨,上海新昌路432弄85號發(fā)生命案,住在二樓后樓的詹周氏(丹陽人,30歲)殺死了丈夫詹云影(安徽人,31歲),并將他分尸藏入皮箱,被二房東王燮陽發(fā)現(xiàn)報案。

2025-07-02

澎湃新聞

文脈長江:張謇故里行散記 文化

江水澎湃,奔騰向東;江聲浩蕩,滋養(yǎng)文明。澎湃新聞《文化中國行|文脈長江》,從上海出發(fā),溯江而上,行走長江沿岸,巡禮長江文脈。

2025-07-02

澎湃新聞

吉美博物館“中國唐”特展中的法國漢學往事 文化

唐朝被歷史學家描述為中國的“黃金時代”或者“世界性帝國”,也是當時亞洲多元文明的核心存在。為紀念中法建交60周年,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特展“中國唐——一個多元…

2025-07-02

澎湃新聞

畢淑敏人民日報撰文,講述《昆侖約定》寫作背后的故事 書訊

《昆侖約定》:畢淑敏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昆侖”,首先是一個地理概念,在古老的典籍里,它雄屹華夏西部,為中華大地上的萬山之祖,萬水之源。

2025-07-02

一份打印極少數(shù)的藏學材料 文化

今年(2025年)2月5日,布衣書局直播拍賣一批某西藏學家的藏書,我僅拍到一本西藏學家柳陞祺(1908-2003)的女兒柳曉青于2006年7月22日簽贈給另一位西藏學家常鳳鉉

2025-07-02

澎湃新聞

古籍文獻怎樣“活”起來? 文化

國家古籍事業(yè)有賴圖書館古籍專家、古籍專業(yè)編輯和古典文獻學者的積極協(xié)作,兼顧保護、整理、研究等。古籍工作將來有哪些努力的方向?古籍怎樣“活”起來?

2025-07-02

澎湃新聞

《五十小物》,物小情深,文脈留痕 書訊

物小情深,文脈留痕?!段迨∥铩酚芍幕瘜W者趙珩家藏的書畫碑帖、文房雅玩、親友墨跡等五十件“小物”展開,細述各物來源、流轉(zhuǎn)故事

2025-07-02

澎湃新聞

理想城邦的圍墻:《理想國》在巴西葡萄牙語中的翻譯 文化

由中希文明互鑒中心主辦的第二屆全球文明互鑒論壇于2025年6月25日在重慶北碚西南大學開幕,吸引了來自全球五大洲二十多個國家的六十余位專家學者參會。

2025-06-26

澎湃新聞

話劇評彈影視劇,出圈的《千里江山圖》還有哪些衍生改編? 文化

自2022年4月出版以來,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千里江山圖》已從單一文本發(fā)展為涵蓋話劇、廣播劇、評彈、連環(huán)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的文化 IP

2025-06-26

澎湃新聞

“海張五修炮臺”:鹽商守衛(wèi)天津 書摘

天津鹽商為獲得社會聲望,一向熱心于報效朝廷和社會事業(yè)。當太平天國運動波及天津時,以張錦文為首的天津鹽商“大顯身手”,積極采取行動保護天津。

2025-06-26

《萱暉堂書畫錄》與程琦的書畫收藏 藝術

近現(xiàn)代收藏家程琦(1911-1988)收藏書畫名跡極多,最著名的當為北宋畫家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以及《明皇納涼圖》等,《明皇納涼圖》后被認為是張大千所制

2025-06-26

澎湃新聞

長篇小說《萬川歸》,聚焦六零后知識分子生命歷程 書訊

6月22日,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聯(lián)合推出的長篇小說《萬川歸》,在北京舉行新書首發(fā)式。

2025-06-26

澎湃新聞

地出:宇宙視角下的文明覺醒 書訊

由吳季和許永建翻譯的書《地出:人類初次看見完整地球》已經(jīng)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該書的出版,使我們得以沿著歷史的經(jīng)緯,重溯這場從視覺震撼到哲學覺醒的精神旅程。

2025-06-26

澎湃新聞

中國美術館“和美邊疆”展300多件現(xiàn)當代名家畫作 藝術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西藏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和美邊疆 民族同歌——新疆西藏美術作品展”近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2025-06-26

澎湃新聞

蘇格拉底、柏拉圖與“對話”的可能性 文化

由中希文明互鑒中心主辦的第二屆全球文明互鑒論壇于2025年6月25日在重慶北碚西南大學開幕,吸引了來自全球五大洲二十多個國家的六十余位專家學者參會。

2025-06-26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