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季的到來,學校也結束了漫長的寒假,而疫情的存在,讓各大美術學院近期陸續(xù)開啟了云端教學。
相比書本的學習,藝術還是一門實踐學科,“藝術之‘講’難于藝術之‘做’”,不少美術學院的“云上課”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對教和學都是挑戰(zhàn),就美術學院而言,課程因專業(yè)特性需要有一定的實際操作,如何將原本老師“改一筆”就可以解釋清楚的問題,“講”清楚到學生自己改這一筆,這是“云上課”中讓人期待的一環(huán)。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大健康創(chuàng)新設計”網課開始前布置閱讀書目
三月的大學校園,陽光里浮動著春天的氣息,這里原本應是一番青春、熱鬧的場景,然而因為疫情,楊柳雖抽絲,學子不能歸。此時相距千里的師生在網上開啟教學,以“云模式”開課。“云上課”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光榮在“B站”上“陶瓷文獻閱讀”課程,原本幾十個學生的課程,在一個半小時后,在線觀看人數(shù)達3000多。
教授成“主播”:直播課程也分享了生活狀態(tài)
目前,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均已開學,在當下應對疫情的特殊時期,教師們在原來線下課程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調整進行了適合網上授課的調整。
2月17日,中國美院民藝博物館執(zhí)行館長、手工藝術學院教授吳光榮在國美象山校區(qū)的辦公室,開始了開學第一課“陶瓷文獻閱讀”。上課的平臺是“嗶哩嗶哩”網站(B站),因為不熟悉網絡授課,也看不到學生們,更不知道怎么看學生們的反應和問題,最初吳光榮只能自顧自講,一口氣講了一個半小時才停下來喝口水。此時,他發(fā)現(xiàn)原本是幾十個學生的課程,在線觀看人數(shù)變成了3000多人。吳光榮說自己起初不知道B站直播是公開的,后來才知道吸引了很多陶瓷愛好者的加入。在上課過程中,還出現(xiàn)了“投喂筆芯”“投喂冰闊落”等吳光榮至今沒有搞清是何意思的彈幕。
“雖然我的文獻課教案是十幾年來的積累,每年都會有補充和修改,但是網絡授課是第一次。我不太會操作電子設備,家里的無線網絡也不是很好,一開始看到要網絡授課還是有點發(fā)怵的,但也覺得老師也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術手段來豐富教學。”吳光榮說。
吳光榮整理的歷年教案,并裝訂成冊。
在摸清網絡授課的套路后,第二次“B站直播”在吳光榮的家中開始了,通過直播鏡頭,書案上擺放的文具、器物,伴隨著吳光榮的生活日常都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課程也從案上的水盂、筆筒、字畫,談到民藝博物館的展覽,再發(fā)散到陶瓷器物與手藝和生活方式的關系。
吳光榮的案頭擺設,這些擺設在直播時進入了鏡頭,并引發(fā)了討論。
有時,學生會就一件器物“發(fā)彈幕”提問,話題也不局限于備課的內容,而是從這一件器物講到另一件手邊器物,或是相關內容的研究筆記。這也讓吳光榮回憶自己讀書時,常常和同學去老師家拜訪,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老師的言傳身教,并了解到師長們的生活和他們的學習思考方式。“現(xiàn)在的教學中這種交流已經很少了,但在家中做直播課,讓我想起了過去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看到了課堂外的老師?!眳枪鈽s說。
吳光榮在直播時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筆記。
雖然吳光榮主攻陶藝,但他也曾學過設計,對于書籍裝幀也頗為精通,并或自己動手修復古書,在家的直播課中,講到興起時,他也會拿出自己修復的古書與同學分享,或是拿出自己讀書和田野調查筆記和同學討論,學生也通過直播鏡頭,看到了老師的治學方法。
吳光榮直播到興起,還介紹自己收集資料的方法:除文字記錄,還可以做拓片等。
但“文獻課”終究還需要讀文獻,所以在正式上課前,吳光榮會將課程相關的參考書和文獻資料列出,要求學生們先有概念。在課程結束后則需花很多時間總結,如何更好地將文獻閱讀融入學習方法之中。
目前,吳光榮已經在B站直播授課了6次。比起教室上課,吳光榮也曾不習慣“彈幕”式的互動,“本來的互動很直接,我可以第一時間看到學生們的表情,現(xiàn)在只能通過他們打出的一行行字與學生直播互動,下課后再通過微信等方式線上交流課程。但總體來說,在家直播上課內容會更豐富?!?br/>
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院長劉慶和(右下)在線聽取課程
在中央美院的開學之日是2月24日,“云課堂”也在這一日開始。在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大二的“寫意人物畫”“課堂”上,任課教師廖勤穿戴整齊面對電腦“開講了”,這堂課是為期三周“寫意人物畫”的第一課,不同于之前評析作業(yè)、各自取長補短的學習方式,而是講幻燈、賞名作、看畫冊的形式,介紹線性素描,解析中西大師素描人體名作。
在開學前,廖勤翻遍家里畫冊,拍攝相關圖片,分成《古典大師人體名作集》、《現(xiàn)代大師人體名作集》、《人體動態(tài)組合集》三部分(共300多頁藝用人體解剖PPT。包含3萬多文字、500多幅彩圖),再轉換成電子文件發(fā)送給同學們。在授課過程中,廖勤在家中小黑板上用記號筆示范人體結構組塊與運動規(guī)律,使學生在視頻里一目了然,并列出參考書目以輔助網絡課程……以此幫助學生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質量地完成作業(yè)。
中央美院教師廖勤在網課上與同學們互動
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的創(chuàng)新設計方向教師程書馨在研究型課題“‘大健康’創(chuàng)新設計”的網絡教學中,還直接將學生帶入到疫情的思考中,引導學生觀察疫情中人們生活方式和需求的變化并找到有價值的設計議題,從而形成跨領域的創(chuàng)新設計方案。預期的成果可以與診療環(huán)境、醫(yī)療器械、健康產品、服務流程與商業(yè)模式等形式相關。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創(chuàng)新設計方向本科生的課程作業(yè),《卷裝口罩》的設計
由于疫情的不確定性,中央美院還取消了春季下鄉(xiāng)寫生、藝術實踐與考察計劃。并提醒學生取消一切外出社會調研活動,涉及委托第三方制作畢業(yè)作品,則改在家中重新完成小型畢業(yè)創(chuàng)作。
宅家學生:線上按時聽課,線下完成作業(yè)
中國美院中國畫專業(yè)大一學生孫同學目前在上海的家中,除了幫家里減輕家務的時候其他時間都在畫畫寫字。上學期的最后一門專業(yè)課上的是花鳥白描,在過年宅家的日子,孫同學鞏固了白描課程,在家臨摹李公麟的《五馬圖》。
2月17日,中國美院新學期開啟,當日下午1:30,與學校教學同一時間,新學期第一門專業(yè)課書法課在微信群上開始了。
中國美院書法老師,在線解析字帖
為期兩周書法課的第一周是臨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面對新帖第一天的教學主要是“講”,任課老師在講了《圣教序》關鍵用筆和重點點劃后,以視頻的方式示范了字帖里的個別字。之后,請學生自己在字帖首頁選3個字,反復寫,此后再分組點評。當天的作業(yè)為選寫5-10個字?!妒ソ绦颉穼懥宋逄欤鳂I(yè)量也開始變多,在首周的周末要求完成250個字。第二周開始寫顏真卿的《多寶塔》,依舊是先講注意點、發(fā)視頻、評點、作業(yè)的模式。到了第二周的周四,要求學生結合兩帖創(chuàng)作一幅五言或七言的書法。兩周的課程結束后,要求學生在兩帖中自選各30字,完成課程考核。
學生結合兩帖創(chuàng)作的詩句
在10天的教學過程中,班級被分成四組,每組6-7個同學,分批上傳作業(yè)到微信群,老師逐個點評。等大家掌握了一些要點和技巧后,老師也鼓勵小組同學相互點評。反復的實踐和點評中,原本1:30至4:30的課,往往都要到5:30結束。
“雖說專業(yè)課的作業(yè)量沒有在學校大,但班級學習的氣氛很不錯。大家原本也許只會關注鄰座的同學,現(xiàn)在在群上,可以看到每一個同學的作業(yè),聽到老師不同的點評,其他同學出現(xiàn)的問題也會提醒自己注意。而且上網課,同學的作業(yè)都發(fā)在群里,滑動手機看一目了然,大家也會取長補短,常常超額完成練習?!睂O同學說,“專業(yè)課感覺和在學校沒有太大差別,但不同的是,在課堂上老師示范書法,還可以看到字與字之間的‘勢’與‘氣’,但網絡上就有所欠缺。”
老師在網上的書寫
網上上課的日子,其實并不輕松,因為除了上半天的專業(yè)課、并完成專業(yè)作業(yè)外,中國美院的網絡課程還包括文化課和體育課,且文化課還有單元測試,老師會隨時追蹤學生的作業(yè)情況,體育課則需要在“釘釘”上錄視頻上傳打卡。相比專業(yè)課,文化課學習更要靠自覺性,需要盡快的適應這個短暫的新模式。
“排除干擾畫一張平時想畫卻沒畫的畫,讀一本沒來得及讀的書?!边@是學校給在家的藝術生提出的切實可行的期望,澎湃新聞記者也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疫情對非畢業(yè)班學生的日常教學多可以通過自律彌補,但畢業(yè)班因為設計到畢業(yè)創(chuàng)作和后續(xù)找工作就有點難。
畢業(yè)創(chuàng)作是對大學學習的總結,加之按慣例都會在學校美術館展出會吸引策展人、機構等業(yè)內人士參觀,是學校提供足夠大的平臺,給畢業(yè)生展示自己所學所想的機會,所以對于畢業(yè)創(chuàng)作多比較重視,而且多選擇創(chuàng)作尺幅作品。
在過年前,很多同學回家并未把進行中的作品帶回家,而是計劃在短暫的新年假期后,馬上回到學校繼續(xù)創(chuàng)作,但因為疫情的發(fā)生,如今畢業(yè)創(chuàng)作依舊停滯在封閉的學校。在家重新開始創(chuàng)作?又因為材料、場地、時間等的關系,讓學生舉棋不定。一些畢業(yè)生只能先開動畢業(yè)論文,把畢業(yè)創(chuàng)作擱后。
教育部發(fā)布的最新政策也涉及研究生擴招和促進就業(yè)。目前研究生考試初試的成績已經公布,應考學生現(xiàn)多在準備復試和面試,研究生擴招的政策對于通過初試的學生是一則好消息。
學院:開發(fā)新系統(tǒng),教學情況“云”掌握
3月2日,將是上海大學網上開學的日子,當日9點,上海大學將利用網上平臺開啟全校師生的第一課。上大實行的是四學期制(三長一短),按慣例過年開學后不久就是冬季學期的期末考試,通常學生并不敢在寒假中“放棄學習”,而是溫故寒假前的內容,各學院專業(yè)課的網上教學早已陸續(xù)開始了。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早早列出了一張“2019-2020冬季學期疫情防控時期課程預案”,開課形式多為PPT課件、視頻、一對一圖文交流、網課錄播、直播課等,上課平臺包括“上美APP”、微信、騰訊會議等。而再此之前,美院學生還交了寒假期間的“院長作業(yè)”,不同于往年將作業(yè)帶到學校,此次因為疫情,作業(yè)上傳到“上美APP”。據統(tǒng)計,上海美院寒假的“院長作業(yè)”共收到全院 1343 位本科生提交的12609 件作業(yè),其中不少是涉及疫情的創(chuàng)作。教師在“上美APP”上查閱、打分、投票,最終223 位同學被評為五星。
“上美APP”中各系學生課題完成狀況一目了然。
“上美APP”是上海美院自主搭建的“上海美術學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去年開始在國畫和數(shù)碼兩系的試點,并不斷根據反饋意見修改,疫情的到來也倒逼該系統(tǒng)的快速完善和使用。目前,上海美院專業(yè)教師的PPT等備課內容、課后小結,以及學生作業(yè)均需上傳APP。而且一些學生作業(yè)中的PPT和制作的視頻文件,只能在線觀看,不提供下載,也從一定角度保護了知識產權。
“上美APP”中教師上課信息
“這個系統(tǒng)在疫情期間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在這之前我們也是沒想到的?,F(xiàn)在看來疫情期間老師如何授業(yè),學生作業(yè)完成的質量,在APP上一目了然?!鄙虾C涝阂晃焕蠋熣f,“而且,這次寒假的‘院長作業(yè)’也已經發(fā)揮了作用,除了學生在網上交作業(yè)外,過去的‘院長作業(yè)’都是院長帶著各系主任、教學委員會委員拿著本子,一個個系轉著評點投票,這次也在APP上完成了。在五星作業(yè)中74位同學(每人一幅或一組)的作品被評為優(yōu)秀,這些作品不日將在網上學院美術館展出,疫情之后再印制畫冊?!?/p>
“上美APP”中的上美美術館,現(xiàn)在正在展示優(yōu)秀“院長作業(yè)”,每件作業(yè)下都有教師的評語。
目前,上海美院的專業(yè)課均在網上有序進行,實驗中心各專業(yè)(如陶藝、金工首飾等)一些需要機器配合的專業(yè),則先將理論課提前。對于原本需要請模特的寫生課,任課老師的解決方案是寫生家人,并將自己的作品和家人的照片一起發(fā)給老師評點。而對于網絡如何改畫的問題,目前暫時只能是教師在學生發(fā)送的圖片上,用手機中的繪圖軟件修改,并配合語音和文字發(fā)送給學生。這也讓平常在學校定時定點的專業(yè)課,在網上變得更為寬廣。
上海美院教師的課程群
對于學生而言,這個寒假有點長,或許還打破了原本畢業(yè)創(chuàng)作和展覽的計劃,但疫情終會過去,期待校園再度相聚的那一天。屆時著暖風習習老師們一定積累了更豐富網絡教學的經驗,學生也有了獨特的收獲。
(注:本文中央美院部分根據中央美院微信公號內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