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四

醫(yī)燈續(xù)焰 作者:


  [卷十四] 肺癰脈證第七十五

  肺癰已成,寸數而實。肺痿之形,數而無力。

  肺癰色白,脈宜短澀,不宜浮大,唾糊嘔血。

  《金匱要略》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何從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又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于衛(wèi),呼氣不入。熱過于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于衛(wèi),其人則咳,口干喘滿,咽燥不渴,時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又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又云∶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又云∶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又云∶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以上數條,《金匱要略》辯肺痿、肺癰之所成不同也。其言熱在上焦者,痿癰皆有熱也。其言咳者,痿癰皆有咳也。其言亡津液者,痿癰皆亡津液也。其言脈數者,痿癰皆脈數也。但痿屬肺氣虛,虛則雖有熱而不烈。熱不烈,則雖亡津液,不至燥涸,故雖咳而口中反有濁唾涎沫。熱雖客肺,亦不致腐良為膿,惟肺臟痿萃而已,其脈雖數而必虛。癰則不然,乃肺臟氣壅邪實。實則熱烈。熱烈,則津液亡而更加干涸,故口中辟辟燥。

  烈熱迫肺,肺將腐傷,故氣逆而咳??燃葱刂须[痛也。津液既涸,脈應澀滯,而反滑數者,蓄熱腐化,挾有膿血之象,即謂之數實亦可。次條云∶寸口脈微而數者,以衛(wèi)疏故微,邪郁故數。衛(wèi)疏邪郁,故汗出表熱而且惡寒也。此言風之初襲,邪猶在表,不入于里,惟隨呼出。中于衛(wèi)而外傷皮毛,郁而為熱,其熱則不出于外,惟隨吸入,過于榮而內傷血脈。夫衛(wèi)者,主表,主皮毛,陽也。風客之,則內關于肺。

  肺氣壅逆,故咳而喘滿。衛(wèi)主氣,肺亦主氣??谘蕿闅庵T戶。氣不通調,則津液不周布,故口干咽燥,或有時反唾濁沫。以熱不在胃,故不渴。衛(wèi)疏邪客,時為振寒,此皆風中于衛(wèi),激動肺氣之證驗也。榮主里,主血脈,陰也。熱迫之,則內及于脈。肺朝百脈而行榮衛(wèi),況邪自皮毛始。皮毛者,肺之合。由合入肺,肺受其熱,血為之凝結。久則腐敗為膿,隨吐而出如米粥。此皆熱過于榮,敗傷肺體之證驗也。

  始萌則在陽,在衛(wèi),屬氣分,故云可救。久則入陰,傷血脈,傷臟體,故云膿成則死。三條所云肺痿者,虛寒之痿,痿之變也。肺虛而寒則液不流布,故亦吐涎沫。

  無熱迫肺,則肺氣不逆,故不咳。無熱,故不渴。肺居最上,為諸氣之總司,而通調水道,下輸膀胱。遺尿小便數者,肺氣虛冷,有失通調之職,所謂不能制下也。

  氣虛于上,故眩。治以甘草干姜湯者,姜以溫冷,草以補虛。草補土而不補金者,虛則補其母耳。服此溫劑而渴者,肺中必熱。是知遺尿、便數,非痿證,乃消渴也。

  即氣厥論所謂飲一溲二,肺消之屬。下四條所載已成癰、未成癰,皆肺氣壅塞之有余者。前二條論中,頗悉其義。而皂角、葶藶、桔梗輩亦皆下氣、瀉壅、開結之藥,以方合證,理可想見,故不重解也。本文云∶肺癰已成,寸數而實者,即要略所謂脈數實者為肺癰。肺痿之形,數而無力者,即要略所謂脈數虛者為肺痿。必候于寸者,以肺居最上也。肺癰色白,脈宜短澀者,言其面色白為肺色,短澀為肺脈。色脈與證相符,故宜也。若脈浮大,是為火象。唾如米糊,嘔見膿血,是火克金。肺臟已傷,宜乎?

  [卷十四\肺癰脈證第七十五] 附方

  金匱甘草干姜湯

  甘草(四兩,炙)干姜(二兩炮)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金匱葶藶大棗瀉肺湯

  治肺癰喘咳不得臥,或鼻塞清涕,不聞香臭酸辛,上氣迫塞,服此湯??上确∏帻垳粍?,乃進此。(小青龍湯方見第十六。)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上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

  桔梗湯

  亦治血痹。今人用此為咽喉諸證要藥。(見第三十二。)

  炙甘草湯

  (見第三十三)

  千金甘草湯

  治同桔梗湯。

  甘草上一味,以水三升,煮減半。分溫三服。

  千金生姜甘草湯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大棗(十五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三升,分溫再服。

  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皂莢(一枚,去皮子炙焦)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外臺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

  桔梗(去蘆)貝母(去心,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上三味為散。強人飲服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者,吐膿血。膈下者,瀉出。若下多不止,飲冷水一杯則定。

  千金葦莖湯

  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

  葦莖(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粒)瓜瓣(半斤)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葦莖得五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當吐如膿。

  瀉白散

  治肺癰。

  桑白皮(炒,二錢)地骨皮(去骨)甘草(炙)貝母(去心)紫菀桔梗(炒)當歸(酒拌,各一錢)栝蔞仁(一錢半)作一劑。水一鐘,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立齋云∶此方乃瀉肺邪消毒之劑也。若喘咳唾痰沫,肺脈浮數者,用之有效。

  四物湯

  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

  貝母(去心)紫菀(去苗土)桔梗(炒,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五七沸,去滓。不拘時,稍冷服。如咳嗽甚,加去皮尖杏仁三枚同煎。小兒量減。

  肺癰神方

  用薏苡米為末,糯米飲調下,或入粥內煮吃亦可。一方用水煎服,當下膿血便愈。

  濟生排膿散

  治肺癰。得吐膿后,以此排膿補肺。

  生綿黃二兩,細末。每二錢,水一碗,煎五分服。

  排膿散

  黃(鹽水拌炒)白芷五味子(炒、杵)人參(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后蜜湯調下。

  肺癰收口方

  肺癰收斂瘡口,只有合歡樹皮,或白蘞煎湯飲之。然不可飲于未吐膿血之先也。

  肺癰方

 ?。ㄓ郑┮懊醺桑?,煎五分服。覺肺中微有聲,數次即愈。

  治吐膿血方

  吐膿血如肺癰,口臭,他方不應,宜消風散。入男子發(fā)灰,清米湯下。兩服。

  治肺癰方

 ?。ㄓ郑r百合搗汁,酒和服。六、七次愈。

  試肺癰法

  凡人覺胸中隱隱痛,咳嗽有臭痰,吐在水內。沉者是癰膿,浮者是痰。

  [卷十四] 腸癰脈證第七十六

  腸癰實熱,滑數可知。數而不熱,關脈芤虛。

  微澀而緊,未膿當下。緊數膿成,切不可下。

  腸癰者,腸內生癰也。大腸、小腸皆有之。大抵得之不節(jié)飲食、不適寒溫?;蚍e垢瘀凝,或敗血留滯。壅塞不行,久郁化熱,久熱腐膿,而癰斯成矣。如小腹腫痞皮急,按之則痛,小便數如淋,或復自調,時或發(fā)熱,或自汗惡寒,身如甲錯。

  外無熱,內無積聚而見上證者,皆腸癰之候也。甚者腹脹大,轉側有水聲?;蚶@臍生瘡,或膿自臍出,或大便出。其脈數者,小便膿也。洪數、滑數者,大有膿也(宜薏苡附子敗醬散。)遲緊,或微澀而緊者,未有膿也。(宜大黃牡丹湯、萬氏桃仁承氣湯加連翹、秦艽。入風者加防風。準繩蠟礬丸亦效。)郁結成熱,其熱自實。熱實,則脈之滑數,不言可知。若數而無熱,則數為虛促之數,非熱所鼓。不惟不實,而與腹中相應之關脈,亦且芤虛矣。

  雖見諸證,未必成膿。設的確有癰,亦瘀凝之血耳。蓋血瘀聚于腸腹,則流行之脈道中,反覺空虛,故脈芤也。若脈微澀而緊者,氣猶滯著斂實,未化膿也,下之足以蕩其留結之邪。若脈緊滑數,熱已沸涌消熔,膿已成也。下之反以奪其生新之力。

  即癰瘍未潰,宜瀉實。已潰,宜補虛義。

  [卷十四\腸癰脈證第七十六] 附方

  薏苡附子敗醬散

  治腸癰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腸內有癰膿也。此方主之。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盒飯下。

  大黃牡丹湯

  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fā)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過下,總以此方主之。

  大黃(四兩)牡丹皮(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萬氏治腸癰方

  桃仁承氣湯加秦艽、連翹。(桃仁承氣湯見第二十。)

  薏苡仁湯

  治腸癰,腹中痛,煩躁不安。或脹滿不食,小便澀。婦人產后虛熱,多有此病。縱非癰,但疑似間,便可服。

  薏苡仁栝蔞仁(各三錢)牡丹皮(去骨)桃仁(各二錢)上作一服。水二鐘,煎一鐘,不拘時服。

  按此方藥品和平,其功且速,常治腹痛,或發(fā)熱,或脹滿不食,水道澀滯。產后多有此證。或月經欲行,或行后作痛尤效。

  四圣散

  一名神效栝蔞散。治腸癰,癰疽生于腦髭背腋,及便毒。服之神效。

  生黃栝蔞(一枚,去皮)粉草(四錢,研末)沒藥(研末,三錢)乳香(研末,一錢)上用好紅酒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分作兩服,兩日服盡。大便順導惡物妙。

  若干栝蔞,則用兩三枚。一方。若病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毒已結成,即膿化為水。毒未成,即于小便中出。疾甚,再合服,以退為度。

  神仙蠟礬丸

 ?。ㄒ姷谄呤模?br />
  云母膏

  治一切癰疽瘡癤,折傷等證。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白芷沒藥赤芍藥肉桂當歸鹽花菖蒲麒麟竭黃白芨芎木香龍膽草白蘞防風濃樸麝香桔梗柴胡松脂人參蒼術黃芩乳香附子茯苓良姜合歡皮(各五錢)硝石甘草云母(各四兩)桑白皮槐枝柳枝柏葉水銀(以絹另包。待膏成,以手細彈在上,名養(yǎng)膏母)陳皮(各二兩)清油(四十兩)黃丹(二十兩)上除云母、硝石、麒麟竭、乳香、沒藥、麝香、鹽花、黃丹八味另研外,余藥并細切,入油浸七日。文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攪。候匝沸,乃下火。沸定,又上火。如此者三次,以藥黑色為度。去滓,再熬。后入丹與八味末,仍不住手以槐柳枝攪。滴水中成珠,不軟不硬為度。瓷器收貯。候溫,將水銀彈上。用時先刮去水銀,或服或貼,隨宜用之,其功甚大也。

  排膿散

  治腸癰小腹脹痛,脈滑數?;蚶锛焙笾?,或時時下血。

  黃(鹽水拌炒)當歸(酒拌)金銀花白芷穿山甲(蛤粉炒)防風連翹栝蔞(杵)甘草(各一錢)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若膿將盡,去穿山甲、連翹,加當歸、川芎?;驗槟?,每服三錢,食后蜜湯調下,亦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