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射頻傳輸線
1.1 介紹
1.2 傳輸線上的電壓、電流和阻抗關系
1.3 傳播常數
1.3.1 色散
1.3.2 幅度失真
1.4 無損傳輸線
1.5 匹配和不匹配傳輸線
1.6 傳輸線上的波
1.7 史密斯圓圖
1.7.1 史密斯圓圖的推導
1.7.2 史密斯圓圖的屬性
1.8 存根
1.9 分布式匹配電路
1.10 使用史密斯圓圖操作集總阻抗
1.11 集總阻抗匹配
1.11.1 將復數負載阻抗與實數源阻抗匹配
1.11.2 將復數負載阻抗與復數源阻抗匹配
1.12 無損傳輸線的等效集總電路
1.13 補充問題
附錄 1.A 同軸電纜
1.A.1 同軸電纜中的電磁場模式
1.A.2 同軸電纜的基本特性
附錄 1.B 共面波導
1.B.1 共面波導 (CPW) 的結構
1.B.2 CPW 線上的電磁場分布
1.B.3 共面 (CPW) 線的基本特性
1.B.4 與 CPW 線路相關的要點匯總
附錄 1.C 金屬波導
1.C.1 波導原理
1.C.2 波導傳播
1.C.3 矩形波導模式
1.C.4 波導方程
1.C.5 相速度和群速度
1.C.6 矩形波導的場論分析
1.C.7 波導阻抗
1.C.8 高階矩形波導模式
1.C.9 波導衰減
1.C.10 矩形波導的尺寸和波導名稱
1.C.11 圓形波導
附錄1.D 微帶
附錄1.E 傳輸線的等效集總電路表示
參考文獻
2 平面電路設計 I
2.1 介紹
2.2 微帶線上的電磁場分布
2.3 有效相對介電常數εr,effMSTRIP
2.4 微帶設計圖和 CAD 軟件
2.5 工作頻率限制
2.6 趨膚深度
2.7 微帶元件示例
2.7.1 支線耦合器
2.7.2 四分之一波變壓器
2.7.3 威爾金森功率分配器
2.8 微帶耦合線結構
2.8.1 微帶耦合線分析
2.8.2 微帶定向耦合器
2.8.2.1 微帶定向耦合器的設計
2.8.2.2 微帶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
2.8.2.3 微帶定向耦合器的改進
2.8.3 其他常見微帶耦合線結構示例
2.8.3.1 微帶直流擊穿器
2.8.3.2 邊緣耦合微帶帶通濾波器
2.8.3.3 長耦合器
2.9 總結
2.10 補充問題
附錄 2.A 微帶線設計圖
參考文獻
3 射頻和微波電路的制造工藝
3.1 介紹
3.2 基本材料參數的綜述
3.2.1 電質
3.2.2 導體
3.3 射頻電路材料要求
3.4 平面高頻電路的制作
3.4.1 蝕刻電路
3.4.2 厚膜電路(直接絲網印刷)
3.4.3 厚膜電路(使用光刻材料)
3.4.4 低溫共燒陶瓷電路
3.5 噴墨技術的使用
3.6 射頻和微波電路材料表征
3.6.1 測量介電損耗和介電常數
3.6.1.1 腔體諧振器
3.6.1.2 通過腔體擾動進行介電表征
3.6.1.3 使用分體式柱式電質諧振器(SPDR)
3.6.1.4 開放式諧振器
3.6.1.5 自由空間傳輸測量
3.6.2 測量平面線屬性
3.6.2.1 微帶共振環(huán)
3.6.2.2 非諧振線
3.6.3 微帶線的物理性質
3.7 補充問題
參考文獻
4 平面電路設計
4.1 介紹
4.2 微帶中的不連續(xù)性
4.2.1 開放式效應
4.2.2 階躍寬度
4.2.3 拐角
4.2.4 間距
4.2.5 T形接頭
4.3 微帶外殼
4.4 封裝的集總元件無源元件
4.4.1 RF 無源元件的典型封裝
4.4.2 集總元件電阻器
4.4.3 集總元件電容器
4.4.4 集總元件電感器
4.5 微型平面組件
4.5.1 螺旋電感器
4.5.2 環(huán)路電感器
4.5.3 指電容
4.5.4 金屬–絕緣體–金屬電容器
附錄4.A 微帶間隙引起的插入損耗
參考文獻
5 S 參數
5.1 介紹
5.2 S 參數定義
5.3 信號流圖
5.4 梅森非接觸循環(huán)規(guī)則
5.5 雙端口網絡的反射系數
5.6 雙端口網絡的功率增益
5.7 穩(wěn)定性
5.8 補充問題
附錄5.A 網絡參數之間的關系
5.A.1 傳輸參數(ABCD 參數)
5.A.2 導納參數(Y 參數)
5.A.3 阻抗參數(Z 參數)
參考文獻
6 微波鐵氧體
6.1 介紹
6.2 鐵氧體材料的基本性能
6.2.1 鐵氧體材料
6.2.2 鐵氧體材料中的進動
6.2.3 磁導率張量
6.2.4 法拉第旋轉
6.3 金屬波導中的鐵氧體
6.3.1 諧振隔離器
6.3.2 場位移隔離器
6.3.3 波導環(huán)行器
6.4 平面電路中的鐵氧體
6.4.1 平面環(huán)行器
6.4.2 邊緣引導模式傳播
6.4.3 邊緣引導模式隔離器
6.4.4 移相器
6.5 自偏置鐵氧體
6.6 補充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