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新一代IPv6過渡技術:IPv6單棧和IPv4即服務

新一代IPv6過渡技術:IPv6單棧和IPv4即服務

新一代IPv6過渡技術:IPv6單棧和IPv4即服務

定 價:¥248.00

作 者: 李星,包叢笑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786012 出版時間: 2025-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新一代IPv6過渡技術—IPv6單棧和IPv4即服務》以互聯(lián)網設計原理為指南,詳細分析互聯(lián)網協(xié)議第四版(IPv4)和互聯(lián)網協(xié)議第六版(IPv6)數(shù)據(jù)報頭結構和尋址原理,系統(tǒng)介紹新一代過渡技術中的協(xié)議翻譯和地址映射的技術思路和適用于不同場景的IPv6過渡技術實現(xiàn)方案?!缎乱淮鶬Pv6過渡技術—IPv6單棧和IPv4即服務》是作者在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進行IPv6過渡技術研究時對產生的重要研究成果的系統(tǒng)化總結。這些成果已成為國際互聯(lián)網標準化組織互聯(lián)網工程任務組(IETF)的RFC標準。

作者簡介

暫缺《新一代IPv6過渡技術:IPv6單棧和IPv4即服務》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1章 引言 1
1.1 **代互聯(lián)網 1
1.1.1 ARPANET 1
1.1.2 NCP 3
1.1.3 TCP/IP 4
1.1.4 互聯(lián)網的**次過渡:NCP到TCP/IP 6
1.2 下一代互聯(lián)網 10
1.2.1 IPv6 10
1.2.2 互聯(lián)網的第二次過渡:IPv4到IPv6 13
1.3 未來互聯(lián)網 13
1.3.1 未來互聯(lián)網協(xié)議 13
1.3.2 互聯(lián)網的第三次過渡:過渡到未來網絡協(xié)議 14
1.4 本章小結 14
參考文獻 14
第2章 互聯(lián)網設計原理 17
2.1 互聯(lián)網設計原理的概念 17
2.2 IPv4的設計原理 18
2.2.1 基本設計原則 19
2.2.2 域名和地址問題 19
2.2.3 端對端地址透明性 20
2.3 IPv6的設計原理 21
2.3.1 基本設計原則 21
2.3.2 IPv6必須支持的功能 22
2.3.3 IPv6不需要考慮支持的功能 24
2.3.4 IPv6路由原則 25
2.4 IPv6設計原則的實踐分析 26
2.4.1 IPv4和IPv6的兼容性問題 26
2.4.2 無狀態(tài)和有狀態(tài)技術的選擇 29
2.4.3 其他問題 30
2.5 本章小結 30
參考文獻 30
第3章 IPv6過渡技術演進 32
3.1 傳統(tǒng)IPv6過渡技術和標準 32
3.1.1 雙棧技術 33
3.1.2 封裝(隧道)技術 34
3.1.3 翻譯技術 39
3.2 傳統(tǒng)IPv6過渡技術的困境和反思 41
3.2.1 傳統(tǒng)IPv6過渡技術的困境 41
3.2.2 IETF關于新一代IPv6過渡技術的考慮 42
3.3 新一代IPv6過渡技術和標準 43
3.3.1 新一代IPv6過渡技術發(fā)展歷程 43
3.3.2 新一代IPv6過渡技術分類 45
3.3.3 新一代IPv6過渡技術標準 47
3.4 本章小結 49
參考文獻 49
第4章 新一代IPv6過渡場景 52
4.1 翻譯技術的基本應用場景 52
4.1.1 場景1:IPv6網絡(客戶機)發(fā)起對IPv4互聯(lián)網(服務器)的訪問 53
4.1.2 場景2:IPv4互聯(lián)網(客戶機)發(fā)起對IPv6網絡(服務器)的訪問 53
4.1.3 場景3:IPv6互聯(lián)網(客戶機)發(fā)起對IPv4網絡(服務器)的訪問 54
4.1.4 場景4:IPv4網絡(客戶機)發(fā)起對IPv6互聯(lián)網(服務器)的訪問 54
4.1.5 場景5:IPv6網絡(客戶機)發(fā)起對IPv4網絡(服務器)的訪問 55
4.1.6 場景6:IPv4網絡(客戶機)發(fā)起對IPv6網絡(服務器)的訪問 55
4.1.7 場景7:IPv6互聯(lián)網(客戶機)發(fā)起對IPv4互聯(lián)網(服務器)的訪問 56
4.1.8 場景8:IPv4互聯(lián)網(客戶機)發(fā)起對IPv6互聯(lián)網(服務器)的訪問 56
4.2 翻譯技術的擴展應用場景 56
4.2.1 場景1的1:1雙重翻譯擴展 56
4.2.2 場景1的1:N雙重翻譯擴展 57
4.2.3 場景1的1:N封裝模式擴展 58
4.2.4 場景2的1:1雙重翻譯擴展 58
4.2.5 場景2的1:N雙重翻譯擴展 59
4.2.6 場景2的1:N封裝模式擴展 59
4.2.7 場景5的雙重翻譯1:1擴展 60
4.2.8 場景6的雙重翻譯1:1擴展 60
4.3 翻譯技術的框架和組件 61
4.3.1 翻譯器 61
4.3.2 域名系統(tǒng) 63
4.3.3 參數(shù)發(fā)現(xiàn)和配置 63
4.3.4 主機系統(tǒng) 63
4.4 本章小結 63
參考文獻 64
第5章 協(xié)議處理技術 65
5.1 IPv4 65
5.1.1 IPv4報頭格式 66
5.1.2 分片處理 68
5.1.3 IPv4數(shù)據(jù)報文案例 69
5.2 ICMP 70
5.2.1 IPv4控制消息格式 70
5.2.2 ICMP消息定義 72
5.3 IPv6 79
5.3.1 IPv6報頭格式 80
5.3.2 IPv6擴展報頭 81
5.3.3 數(shù)據(jù)報文大小問題 96
5.3.4 流標簽 96
5.3.5 流量類型 96
5.3.6 高層協(xié)議 97
5.3.7 安全考慮因素 99
5.4 ICMPv6 99
5.4.1 IPv6控制消息格式 100
5.4.2 ICMPv6錯誤消息 103
5.4.3 ICMPv6信息性消息 108
5.4.4 安全考慮 110
5.5 UDP 111
5.6 TCP 112
5.6.1 TCP報頭格式 112
5.6.2 TCP狀態(tài) 113
5.7 協(xié)議翻譯 114
5.7.1 IPv4/IPv6翻譯模型 114
5.7.2 從IPv4轉換為IPv6 116
5.7.3 從IPv6轉換到IPv4 123
5.7.4 IP地址映射要點 130
5.7.5 安全考慮因素 130
5.8 ICMP源地址處理 131
5.8.1 ICMP擴展 131
5.8.2 無狀態(tài)地址映射算法 133
5.9 協(xié)議封裝 133
5.9.1 IPv6隧道 133
5.9.2 隧道IPv6報頭 137
5.9.3 隧道數(shù)據(jù)報文分片處理 138
5.9.4 IPv6隧道錯誤報告和處理 138
5.9.5 安全考慮 140
5.10 本章小結 140
參考文獻 140
第6章 地址映射技術 144
6.1 IPv4地址結構 144
6.1.1 無分類IPv4地址結構 145
6.1.2 特殊IPv4地址 149
6.1.3 私有地址空間和共享地址空間 149
6.2 IPv6地址結構 152
6.2.1 IPv6地址 152
6.2.2 唯一本地IPv6單播地址 167
6.3 地址映射技術 169
6.3.1 IPv4嵌入IPv6地址 169
6.3.2 IPv6前綴類別 173
6.3.3 映射實例及其文本表示 178
6.3.4 部署指南 179
6.3.5 安全考慮因素 184
6.4 地址映射技術擴展 185
6.4.1 端口映射算法 187
6.4.2 PSID后綴編碼格式 190
6.4.3 EA-bits前綴編碼格式 195
6.4.4 將擴展的“IPv4可譯IPv6地址”映射到RFC1918空間 198
6.5 顯式地址映射擴展 199
6.5.1 顯式地址映射 199
6.5.2 IP地址轉換流程 200
6.5.3 IPv6流量發(fā)夾 201
6.6 組播地址映射 202
6.7 本章小結 203
參考文獻 203
第7章 域名支撐技術 206
7.1 DNS64 207
7.1.1 DNS64簡介 207
7.1.2 DNS64規(guī)范 208
7.1.3 AAAA查詢和回答 208
7.1.4 處理其他資源記錄和附加資源 211
7.1.5 將合成響應組裝到AAAA查詢的回答 212
7.1.6 部署方案和示例 212
7.2 DNS46 216
7.2.1 DNS46簡介 216
7.2.2 DNS46規(guī)范 217
7.2.3 A查詢和回答 217
7.2.4 處理其他資源記錄和附加資源 219
7.2.5 將合成響應組裝到A查詢的回答 219
7.2.6 部署方案和示例 219
7.3 DNSSEC處理 220
7.3.1 DNSSEC場景 220
7.3.2 DNS64或DNS46的DNSSEC行為 221
7.4 本章小結 222
參考文獻 222
第8章 參數(shù)發(fā)現(xiàn)和配置技術 224
8.1 IPv6前綴發(fā)現(xiàn)技術 224
8.1.1 前綴發(fā)現(xiàn)方法 225
8.1.2 連通性檢查 228
8.1.3 流程圖 229
8.1.4 眾知域名的域名權威服務器配置參數(shù) 230
8.1.5 DNS64運營商的注意事項 231
8.1.6 IANA注意事項 231
8.2 DHCPv6參數(shù)配置技術 231
8.2.1 Softwire46概述 233
8.2.2 常見的Softwire46 DHCPv6選項 233
8.2.3 Softwire46容器 237
8.2.4 Softwire46選項封裝 239
8.2.5 DHCPv6服務器行為 239
8.2.6 DHCPv6客戶端行為 239
8.2.7 IANA參數(shù) 240
8.3 RA的DNS解析服務器配置技術 240
8.3.1 技術背景 241
8.3.2 DNS的RA選項與DHCP選項的共存 242
8.3.3 RA的鄰居發(fā)現(xiàn)擴展 242
8.3.4 DNS配置順序 244
8.3.5 實施注意事項 245
8.3.6 安全考慮 247
8.4 RA的IPv6翻譯前綴配置技術 247
8.4.1 擴展格式 248
8.4.2 擴展的生存時間處理 248
8.4.3 配置指南 249
8.4.4 安全注意事項 250
8.5 本章小結 250
參考文獻 250
第9章 一次翻譯技術 253
9.1 無狀態(tài)一次翻譯技術 253
9.1.1 IVI思路溯源 253
9.1.2 IVI基本原理 254
9.1.3 IVI配置討論 258
9.1.4 未來純IPv6網絡中的IPv4/IPv6翻譯過渡技術 260
9.1.5 安全考慮 261
9.1.6 IVI示例 261
9.2 無狀態(tài)一次翻譯技術1:N擴展 262
9.2.1 1:N IVI思路溯源 262
9.2.2 1:N IVI基本原理 264
9.2.3 1:N IVI配置討論 268
9.2.4 1:N IVI級聯(lián)部署 268
9.2.5 1:N IVI示例 268
9.3 有狀態(tài)一次翻譯技術 270
9.3.1 NAT64思路溯源 270
9.3.2 NAT64基本原理 271
9.3.3 NAT64算法 273
9.3.4 安全考慮 279
9.3.5 NAT64示例 280
9.4 本章小結 281
參考文獻 281
第10章 無狀態(tài)雙重翻譯及封裝技術 283
10.1 無狀態(tài)雙重翻譯技術 283
10.1.1 dIVI思路溯源 283
10.1.2 dIVI基本原理 284
10.1.3 dIVI配置討論 286
10.1.4 dIVI示例 287
10.2 無狀態(tài)雙重翻譯技術1:N擴展 288
10.2.1 MPA-T思路溯源 288
10.2.2 MAP-T基本原理 289
10.2.3 MAP-T映射算法 290
10.2.4 MAP-T配置 294
10.2.5 數(shù)據(jù)平面處理的注意事項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