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依據條文內容分節(jié),每節(jié)標題標明本節(jié)之主要大意,在總結方面突出個人學術研究成果(比如結胸是太陽病或太少并病誤治所致,標明其內在關系),不抄襲其他注家,不做匯總性質的集注。每條條文均有標題,以提示該條之意義。朱壺山先生的《傷寒論通注》與陳慎吾先生的《陳慎吾傷寒論講義》也采用此種方式,但本書內容多有不同。條文大致分[釋義] [條間含義] [發(fā)揮]各項,間或有少量其他項目。內容絕大部分為個人解釋,只有少量引用他人注解,只為闡發(fā)條文深意,條間含義揭示上下條之間的關系,這是本書的最大特色。每條盡量發(fā)掘其蘊含的意義,都是作者結合臨床和科研的真實感悟,因此,書名《傷寒論奧義》。本書特點之一:《傷寒論》的撰寫方式非常嚴謹,條文排列次序有重要意義,打亂次序進行注解會丟失大量隱藏內容,從而不能對條文進行深入理解,這是錯簡重訂容易犯的錯誤。所以,本次注解按原文順序,以利學習,但是,對于其中難于理解的條文,不強作注解,不隨文敷衍。本書特點之二:充分利用仲景特殊的寫作方式來進行對條文的研判,從而生發(fā)出對條文更深層面的理解。這種突破,作者認為是比較有新意的,或能將《傷寒論》的學習與研究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