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述了“友”的本義及其內涵,論述了古代儒家的交友觀,提出“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中國傳統(tǒng)的交友之道,并對當代人的交友提出了建議和指導,重點分析了孔子、孟子、荀子、二程等學者的交友思想,例如《論語》闡釋了“切切偲偲”“言而有信”是朋友的相處規(guī)范,《白虎通》提出的朋友之道“近則正之,遠則稱之,樂則思之,患則死之”,全面總結了中國古代的交友思想。同時,本書研究了儒家的“君臣相友”思想,梳理了先秦至晚清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例如《郭店楚簡》稱“友,君臣之道”,孟子闡明了君臣之間的政治平等,荀子贊同“從道不從君”的古訓,荀子指出諫爭輔拂之人是社稷之臣、國君之寶。《白虎通》稱:“君之與臣,無適無莫,義之與比”。二程認為君臣合力為天下之天下,在這個前提下二程重視君臣之義,指出君臣各有其職責。黃宗羲論述了君臣當以天下萬民為事,以天下為事,臣為“君之師友”。譚嗣同發(fā)揮了孟子與黃宗羲的政治倫理思想,繼承了他們的師友理論。同時,本書論述了一些學者君臣有序的思想,提出“君臣相友”與君臣有序共同組成了古代儒家理想的治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