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導論
一 科學哲學史研究何為
二 編撰科學哲學史的編史學考察
三 研究科學哲學史的學術價值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編史學考察
第一節(jié) 源流與文獻
一 科學哲學史研究的源流
二 科學哲學史邏輯起點問題
三 科學哲學史研究的基本文獻
第二節(jié) 編史綱領的梳理與重建
一 三種編史綱領的比較
二 我們的頂層設計
三 編史綱領的合理重建
第三節(jié) 方法、問題、內容與價值
一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二 重點及難點問題
三 內容安排
四 學術價值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古希臘羅馬的科學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元素說與原子論傳統(tǒng)
一 從元素說到原子論
二 原子論的科學一哲學觀
三 從原子論到準則學
四 原子論對后世科學哲學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數(shù)理哲學傳統(tǒng)的形成
一 重視數(shù)理科學的文獻考證
二 畢達哥拉斯與巴門尼德
三 柏拉圖作為數(shù)學哲學家
四 古希臘數(shù)理觀念論對后世的影響
第三節(jié) 亞里士多德:從數(shù)學轉向物理學和生物學
一 亞里士多德的科學著述
二 最早的科學哲學范疇
三 對后世科學哲學的影響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 中世紀的科學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傳承柏拉圖主義的數(shù)理傳統(tǒng)
一 奧古斯丁的知識論
二 波伊修斯的邏輯和數(shù)學思想
三 愛留根納的《論自然的區(qū)分》
第二節(jié) 回歸亞里士多德主義的科學觀
一 論科學分類
二 重估亞里士多德主義的科學觀
三 雙重真理的科學意義
第三節(jié) 唯名論的科學思想內涵
一 格羅塞特斯特:首倡“分析與綜合”的科學方法
二 羅吉爾·培根:“數(shù)學乃科學之母”
三 奧卡姆:“科學”的八種含義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近代科學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實驗科學與經驗論傳統(tǒng)
一 F.培根對科學革命的總結
二 洛克與波義耳的實驗哲學
三 貝克萊作為“分析者”
四 休謨:最早的科學史家?
第二節(jié) 數(shù)理科學與理性主義傳統(tǒng)
一 笛卡爾:數(shù)學方法是發(fā)現(xiàn)真理的最佳途徑
二 斯賓諾莎:“科學家和科學方法論者”
三 萊布尼茲-沃爾夫體系的科學與哲學
第三節(jié) 機械論世界觀的形成
一 伽桑狄對原子論的恢復
二 牛頓作為哲學家
三 從牛頓力學到康德的批判哲學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章 分析時代的科學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當代科學哲學先驅
一 奧古斯特·孔德
二 惠威爾與密爾及其爭論
三 E.馬赫與P.迪昂
第二節(jié) 弗雷格、羅素與維特根斯坦
一 弗雷格對科學哲學的影響
二 羅素對科學哲學的影響
三 維特根斯坦對科學哲學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維也納學派以及邏輯經驗主義
一 石里克的科學哲學思想
二 卡爾納普的科學哲學思想
三 紐拉特:在科學與政治之間
第四節(jié) 對邏輯經驗主義的幾種反思
一 維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演變
二 奎因的邏輯整體主義
三 K.波普的批判理性主義
四 費格爾論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融合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六章 后現(xiàn)代科學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相對主義綱領及其科學的社會-歷史研究
一 相對主義綱領的源流
二 相對主義綱領及其矯正
三 對相對主義綱領的反思
第二節(jié) 建構主義綱領及其科學實踐研究
一 建構主義綱領的源流
二 建構主義綱領的主旨及其問題
三 對建構主義綱領的反思
第三節(jié) 科學哲學史研究及其康德主義綱領
一 康德主義綱領的源流
二 康德主義綱領的理論主旨
三 康德主義綱領的思想前景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七章 科學哲學史何以可能
第一節(jié) 科學哲學史研究能否作為“另一種科學哲學”
一 “科學哲學史作為另一種科學哲學”緣何可能?
二 “科學哲學史作為另一種科學哲學”何以可能?
三 “科學哲學史作為另一種科學哲學”如何可能?
第二節(jié) “回到康德”能否破解后現(xiàn)代相對主義迷局?
一 “能動的相對化先驗原則”能否修補康德的“先驗綜合判斷”?
二 理性“動力系統(tǒng)”能否超越邏輯經驗主義的偏執(zhí)?
三 “綜合史觀”能否解答庫恩的科學史難題?
第三節(jié) 重建自然哲學能否復活瀕危的科學哲學?
一 自然哲學的復興
二 科學哲學與自然哲學
三 自然哲學以及對人類文化的哲學論證
第四節(jié) 科學哲學史研究能否對學術進展有所補益?
一 對學術方法的補益
二 在文獻資料上的補益
三 對學術話語體系的補益
四 對學術觀念上的補益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結論 “哲學-科學并行”何以可能
一 詞源、成說與問題
二 基于典籍的考察
三 學術史中的哲學與科學
四 “科學-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