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歐美《易經》詮釋史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詮釋者的境遇、視角和采用的詮釋方法為研究主線,選取麥格基(Thomas McClatchie)譯本(1876)、理雅各(James Legge)譯本(1882)、衛(wèi)禮賢-貝恩斯夫人(Wilhelm-Baynes)譯本(1967)等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譯者、文本和歷史語境,重點研究和分析歐美《易經》詮釋的宗教視域、哲學視域和歷史視域出現的背景、主要特征和產生的影響。有助于我們認識和理解西方《易》學發(fā)展的歷史,有助于促進經典的現代性和傳統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推進中西文明的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