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藝術與生活的關系這一古老而又常論常新的問題作為中心內容,對西方從古至今最重要的哲學家、美學家的這一思想觀點及其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和邏輯關系,加以系統(tǒng)地疏理、論述和批判,在批判的基礎上綜合出新,重構審美精神。啟蒙時代以來,隨著文化領域的理性分化,本來密切相聯的科學、道德、藝術發(fā)展為相互絕緣、不相往來的獨立領域,各自探討自己的問題。科學屬于“認知理性”,探討“真實性問題”(真),道德屬于“倫理理性”,探討“正當性問題”(善),藝術屬于“審美理性”,探討“趣味性問題”(美)。真善美分家并愈演愈烈,使整個生活系統(tǒng)陷入分裂狀態(tài)。在整個生活系統(tǒng)的理性分化過程中,科學技術與“合理性”相互結合而固化為現代社會的組織形式,它將手段與目的相互倒置、事實與價值嚴格分裂,并造成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異化”、“物化”或“單向度”狀態(tài)。 “現代性”的極端化,已使真善美理想與現實、人性與物性形成錯位。如何解決這一矛盾?作者認為,根本出路是回歸人類的生存活動之中,使真善美在生活的基礎上達到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