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論:如何看待形而上學 1
一、加字哲學 2
二、關于認識本身的認識 6
三、是與真 10
四、為什么要考慮真? 18
第二章 亞里士多德的范疇理論 27
一、兩個范疇理論 27
二、“是什么”與其他范疇 33
三、討論實體的方式 38
四、形而上學的性質和特征 45
第三章 康德關于形式和內容的區(qū)別 50
一、關于形式和內容的區(qū)別 51
二、范疇表 59
三、普遍的真之標準 68
四、形式與內容的區(qū)別的實質和特征 74
第四章 黑格爾的“是之規(guī)定性”的論述 80
一、規(guī)定與規(guī)定性 81
二、“是”與規(guī)定性 85
三、“此是”與規(guī)定性 92
四、規(guī)定性的實質 100
第五章 胡塞爾論明證性 106
一、“明證性”的使用和含義 108
二、明證性與真 113
三、明證性與認識 120
四、明證性的實質 132
第六章 海德格爾的“此是” 141
一、“此是”的結構特征 142
二、此是的系詞特征 147
三、此是與真 154
四、此是的實質 160
第七章 弗雷格關于概念和對象的論述 172
一、謂詞與量詞 173
二、概念與對象 177
三、真與思想 182
四、概念和對象的實質 189
第八章 是與真 198
一、語言與邏輯 199
二、經驗與先驗 207
三、本體論、認識論與分析哲學 214
四、“存在”的誤區(qū) 220
第九章 超越語言與文化 227
一、關于語言的考慮 229
二、關于邏輯的考慮 234
三、為什么要考慮邏輯? 240
四、可以不考慮邏輯嗎? 247
參考文獻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