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體的崩潰是影響重大的政治事件。本書試圖系統(tǒng)性地解釋“民主為何會崩潰”這一問題。 對于這一問題,現(xiàn)有文獻大多從從階級斗爭和不平等、經濟落后及不穩(wěn)定、結構性社會分裂、政治制度缺陷、政治精英行為與選擇,以及國際因素等幾種理論路徑來解釋民主崩潰。但是,現(xiàn)有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嚴謹性存在不足,適用的時空范圍也比較有限。 作者試圖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對民主崩潰提出一個新的理論解釋,即如果一個民主國家符合兩個條件——一是選民政治分裂程度高,二是離心型政治制度安排——那么該國民主政體就傾向于崩潰。 作者認為,高度的選民政治分裂導致嚴重的政治沖突,而離心型制度安排無法塑造有效的國家能力,兩者的結合傾向于導致民主政體的崩潰。本書主要采用比較歷史分析方法,在重點橫向比較德國(1919—1933年)、尼日利亞(1960—1966年)、智利(1964—1973年)三個民主崩潰案例和印度(1947年至今)一個民主存續(xù)案例的同時,還對四國不同時期的民主經歷進行了縱向比較,以揭示選民政治分裂程度和政治制度安排對民主崩潰或維系的影響。本書對如何避免新興民主政體的失敗提供了富有價值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