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讀篇
1.1 教材特色與適用課程 … 2
1.1.1“發(fā)現與解決課題研究”課程…2
1.1.2“設計創(chuàng)新工作坊”實踐課程 …3
1.2 課程運行機制與原則…4
1.2.1 以跨專業(yè)為前提的組織教學和實施…4
1.2.2 教師團隊多元化…5
1.2.3 課時安排及合理的實踐保證 … 6
1.2.4學生分組與破冰 …7
1.3 發(fā)現與解決的價值 … 8
1.3.1發(fā)現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8
1.3.2 發(fā)現問題到設計需求 …9
1.3.3 在真實的場景中解決問題…11
1.4 設計創(chuàng)新的內涵與目的 … 12
1.4.1設計介入社會創(chuàng)新 … 13
1.4.2 教育嵌入日常生活 …14
1.4.3 社會創(chuàng)新的協(xié)同性與參與性…15
2理論篇
2.1設計創(chuàng)新的視域……18
2.11走出校園,走近目標…………18
2.1.2現象還是問題……20
2.13“常識”與置問…22
2.2獲取信息的方法………23
2.2.1實地觀察……24
2.2.2訪談調查…………26
2.2.3問卷調查………27
2.2.4查閱文獻資料……34
2.2.5其他信息的獲取……37
2.3設計創(chuàng)新對象研究……38
2.31定義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38
2.3.2社會創(chuàng)新的要素—“人”“時”“地”…39
2.33弄清“理由”和“原因”……40
2.4 設計創(chuàng)新的能力研究……43
2.4.1整理分析構建網絡...43
2.4.2 分析的方法工具…45.
2.4.3 試驗、反饋、快速調整..49
2.5 設計創(chuàng)新的價值實現… 49
2.5.1 設計向善………50
2.5.2 用戶需求性、技術可行性、可持續(xù)性....51
2.5.3權衡利弊,尋找創(chuàng)新最佳點.…52
2.5.4方案的設計表現….54
2.6 創(chuàng)新設計項目的匯報與評價…. 58
2.6.1 設計過程的展現與匯報…….58
2.6.2 課題的最終發(fā)表.60
2.6.3 課題項目的評價體系..63
3 實訓篇
3.1 助農與鄉(xiāng)村建設....66
3.1.1在“村民之家”普及公筷使用..…66
3.1.2 農村宣傳防詐騙…69
3.1.3 助農--大星村葡萄品牌化…72
3.2 社區(qū)微更新....75
3.2.1 緩解小區(qū)購菜難--增設臨時菜場場..75
3.2.2 改善居民小區(qū)電動自行車充電問題….77
3.3 公共服務的優(yōu)化..81
3.3.1松江大學城地鐵站導視優(yōu)化.….81
3.3.2 大學城快遞站管理優(yōu)化…..85
3.4 著眼于特殊人群的服務設計….88
3.4.1老年人使用微信的普及和優(yōu)化..88
3.4.2 優(yōu)化獨居老人體驗的“為老助餐”
服務設計………92
3.4.3 關注殘障人士地鐵出行便利性.…94
3.4.4對發(fā)展性閱讀障礙兒童進行實驗性干預--探索用顏色標記的方式提升漢字識別度……98
3.4.5 兒童自我保護教育...103
3.4.6 環(huán)衛(wèi)工人工作安全關注..…107
4 鑒賞篇
4.1 “e農計劃”下的“春暖茶農”行動… 112
4.1.1 項目背景.…112
4.1.2 超乎預期的“春暖茶農”…112
4.1.3 總結………114
4.2 逃げトレNIGETORE(逃生訓練)… 119
4.2.1項目背景.… 119
4.2.2“逃げ卜レNIGETORE”APP的設計與
實踐…121
423總結…125
4.3 未來コンビ二(未來便利店)…. 126
4.3.1 項目背景...126
4.3.2“未來便利店”的創(chuàng)設理念與實踐.…128
4.3.3總結…128
后記.…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