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年?361年)[1],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有“書圣”之稱。憑借門蔭入仕,歷任秘書郎、江州刺史、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九年(353年),組織蘭亭雅集。撰寫的《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善于書法,兼擅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書法史上,與鐘繇并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xiàn)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xiàn)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北緯蕴m亭序書法集聯(lián),對聯(lián)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喜歡的意境優(yōu)美 ,積極向上,雅俗共賞的內容,與王羲之的書法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喜歡王羲之書法愛好者首選臨摹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