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章 概論
1.1 概念闡釋
1.2 現代陶藝的起源與發(fā)展
1.2.1 歐洲:現代派藝術家們的嘗試
1.2.2 日本:兩股力量的合力發(fā)展
1.2.3 美國:陶泥革命
1.2.4 英國:傳統的新生
1.3 現代陶藝的流派與風格
1.4 現代陶藝在中國的發(fā)展
第二章 造型
2.1 概念闡釋
2.2 基礎成型技法與技法練習
2.2.1 徒手捏制
2.2.2 泥條盤筑與泥條構筑
2.2.3 泥片成型
2.2.4 拉坯成型
2.3 模具成型與注漿工藝
2.3.1 模具的發(fā)展歷史
2.3.2 復制和集合
2.3.3 解構和重組
2.3.4 折皺形態(tài)的復制
2.4 成型工藝實驗
2.4.1 泥模、砂模與現成物塑形
2.4.2 異質材料的形態(tài)轉換
第三章 裝飾
3.1 概念闡釋
3.1.1 裝飾和陶瓷裝飾
3.1.2 陶瓷造型和陶瓷裝飾
3.1.3 陶瓷裝飾的基本類型
3.1.4 現代陶藝豐富的裝飾形式
3.2 肌理與圖形
3.2.1 尋找肌理和圖形
3.2.2 創(chuàng)造、轉印肌理和圖形
3.2.3 改變坯體的物質構成以制造肌理
3.3 色泥漿裝飾
3.3.1 化妝土與色泥漿
3.3.2 色泥漿的制備與基礎裝飾技法
3.3.3 色泥漿的轉印裝飾
3.3.4 色泥漿的注漿裝飾
3.4 絞胎裝飾
3.4.1 歷 的絞胎陶瓷
3.4.2 現代絞胎陶藝
3.5 轉印貼花裝飾
3.5.1 釉上貼花
3.5.2 釉下貼花
第四章 材料
4.1 概念闡釋
4.1.1 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材料
4.1.2 陶瓷材料與陶瓷材料的語言
4.1.3 陶瓷材料實驗
4.2 陶瓷原料的特性與熔融實驗
4.2.1 陶瓷原料及其特性
4.2.2 基礎原料的燒成實驗
4.2.3 混合原料的熔融實驗
4.3 坯料的制備與實驗
4.3.1 常規(guī)坯料的制備
4.3.2 改變坯料常規(guī)配比的實驗
4.3.3 混合有機物的坯料
4.3.4 泥料、釉料、硬質材料的混合坯體
4.3.5 非黏土類材料的使用
4.4 釉料的制備與實驗
4.4.1 配釉的原料
4.4.2 釉料配方的表示方法
4.4.3 釉料的制備
4.4.4 釉料的實驗方法
第五章 燒成
5.1 概念闡釋
5.1.1 窯爐的發(fā)展歷史
5.1.2 常用窯爐、窯具與裝窯
5.2 燒成工藝控制
5.3 特殊的燒成方法
5.3.1 坑燒與熏燒
5.3.2 柴燒
5.3.3 鹽燒與蘇打燒
5.3.4 樂燒
5.3.5 快速燒成
5.4 藝術家的窯爐
5.4.1 巨型窯和迷你窯
5.4.2 燃燒的雕塑——“雕塑窯”
5.4.3 隨心所欲建窯的藝術家
第六章 觀念
6.1 概念闡釋
6.1.1 觀念藝術與藝術的觀念
6.1.2 現代主義與現代陶藝
6.1.3 后現代主義與后現代陶藝
6.1.4 當代藝術與當代陶藝
6.2 多元的當代陶藝
6.2.1 后數位時代:數位建模、3D打印、虛擬造型
6.2.2 升級再造:陶瓷碎片再利用、歷史資源的重生
6.2.3 時間與空間的維度:裝置藝術、視頻影像、多媒體藝術
6.2.4 重返本源:大地藝術、表演藝術、未燒成的作品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