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盆地東緣巖漿作用與成礦效應》一書共分為6章:緒論;區(qū)域地質與礦產研究現狀;加里東期巖漿作用;印支期巖漿作用;燕山期巖漿作用;巖漿作用及成礦效應。全書40余萬字,插圖128幅,插表53張,引用文獻400余篇,以衡陽盆地東緣加里東期花崗巖類、印支期花崗巖、燕山期花崗巖和火山巖及巖漿礦床為研究主線,通過大量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測試分析,對衡陽盆地東緣巖漿巖的分布、形成時代、地質特征,造巖礦物特征,巖石地球化學,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巖石熔融和形成時的溫度、壓力條件及侵位機制進行了研究總結,系統(tǒng)論述了衡陽盆地東緣加里東期、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巖,燕山期火山巖的成因及物質來源,地球化學演化規(guī)律,形成的大地構造背景以及巖漿與礦床形成的關系,并以區(qū)內典型礦床為實例,研究了巖漿礦床成礦條件、物質來源、形成時代等,重點闡述了成礦作用與巖漿巖的成因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