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農田水位作為水稻田間灌排調控的統(tǒng)一指標,以測坑試驗為基礎,以理論分析和數值計算為手段,系統(tǒng)研究了農田水位調控對水稻群體質量、水稻生理、稻田水質等指標的影響,分析了農田水位與水稻籽粒產量的關系,建立了控制灌排條件下水稻水位一產量模型,在綜合考慮水資源高效利用、高產和減少面源污染等因素的基礎上,建立了水稻田間合理灌排方案的評價模型,優(yōu)選出水稻各生育階段合理灌排的農田水位調控指標,形成了水稻控制灌排技術體系。研究成果有三個方面的創(chuàng)新:(1)以農田水位作為水稻田間灌排調控指標,在測坑內進行了水稻旱澇交替脅迫的水位控制試驗,系統(tǒng)研究了農田水位調控對水稻群體質量、水稻生理等指標的影響及其變化規(guī)律,從而驗證了農田水位作為水稻田間灌排調控指標的可行性,為農田水位作為水稻灌排指標提供了科學依據;(2)研究了農田水位及其歷時對水稻籽粒產量的影響,構建了基于農田水位與歷時的水稻全生育期水位-產量模型和生育階段水位一產量模型,為水稻灌區(qū)的灌排管理及水資源合理配置提供了理論基礎;(3)分析了水稻控制灌排在資源、環(huán)境及效益方面的影響,建立了基于資源、環(huán)境和效益相協(xié)調的水稻田間合理灌排方案評價體系,提出了節(jié)水減排高產水稻控制灌排的農田水位調控指標,為指導水稻科學灌排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