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主要分為七個部分對近代地方政府債務情況進行研究。緒論。本部分首先闡釋了近代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研究緣起和理論現實意義。運用經濟學的債務理論對中國近代地方政府債務界定內涵和外延。本部分從國內和國外、民國時期和今人著述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文獻綜述。第一章近代地方政府債務興衰。本部分分別概述了近代中國的地方內債和地方外債。地方外債主要發(fā)生在晚清和北洋時期,主要包括以地方政府名義舉借的用于對內對外戰(zhàn)爭和政費開支的軍政外債和用于維持官辦企業(yè)、平息金融風潮等實業(yè)性外債。第二章近代地方政府債務全景分析。這是本書稿的主體部分。包括成因分析、來源分析、用途分析、發(fā)行與管理、整理和償還。近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近代財政危機的形成與深化、近代金融業(yè)的興起和發(fā)展以及近代法律條件的逐漸具備是近代地方政府債務產生的背景條件。但主要成因仍是債務背后各歷史時期財權、事權的博弈比較。第三章近代地方政府債務與近代銀行業(yè)。本部分論述了晚清時期銀行為地方財政服務、北洋初期銀行為財政的出納,北洋中后期銀行獨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銀行與財政合一的歷程。展示了地方銀行業(yè)如何經營地方公債,兩者形成千絲萬縷的聯系。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對當時的金融市場的影響。第四章近代地方政府債務與商會商民博弈。公債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即在于怎樣募集發(fā)行出去。近代地方政府發(fā)行公債與地方商會組織、同業(yè)公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說,政府公債最可依賴的對象,便是各地商會組織和同業(yè)公會組織,商會和同業(yè)公會也都成為承銷公債的主體。第五章近代地方政府債務分省分析。因各省的軍事、政治和經濟背景的差異,在民國時期地方政府債務的舉借在各省的表現千差萬別,特點迥異。第六章近代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結論與啟示。本部分總結了近代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運行規(guī)律,重點從中央與地方政府財力事責分配、地方政府債務籌措方式、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加強政府信用等方面提出對我國當前地方政府債務的有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