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武昌一直是全國的教育重鎮(zhèn),科教實力雄厚。清末,張之洞在武昌興辦新學,開湖北近代教育之先河。民國時期,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私立武昌中華大學、國立武昌中山大學、武漢中學、共進中學、充實中學等各類學校先后在武昌創(chuàng)辦,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在全國產生了重要影響,為近代教育史譜寫了不朽的篇章。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武昌的教育事業(yè)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如今的武昌,科研院所林立,是中國聞名的智力密集區(qū),其密集程度僅次于北京的海淀區(qū)。轄區(qū)內有武漢大學等13所大專院校,有中科院武漢分院、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中南電力設計院等48家科研設計機構,擁有10多萬名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其中“兩院”院士達28人,每年產出800余項科研成果,被譽為“中部設計之都”。在這里,一批批政治家、革命家、文化科教大師、工商名人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見證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壯闊波瀾。為此,《名人與武昌/人物系列/武昌歷史文化叢書》精心挑選了38位長期生活或工作在武昌的政治、文化、科技、工商名人,向讀者介紹他們豐富多彩的革命人生、崇高的文化理想、舉世矚目的科教成就,以及富于個性的生活情節(jié),并加以精辟的分析,讓讀者去感悟他們在革命斗爭、科研創(chuàng)新、為人處世及經商致富中展現(xiàn)出的超常智慧、敏銳眼光和從容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