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羅先生文集
豫章先生文集序(卓說)
豫章羅先生年譜
[曹道振識語]
卷第一 經解
春秋解
春秋指歸
春秋釋例
語孟師說
中庸說
卷第二 集錄
遵堯錄序
遵堯錄一 太祖
卷第三 集錄
遵堯錄二 太宗
卷第四 集錄
遵堯錄三 真宗
卷第五 集錄
遵堯錄四 仁宗
卷第六 集錄
遵堯錄五 李沆 寇準 王旦 王曾
卷第七 集錄
遵堯錄六 杜衍 韓琦 范仲淹 富弼
卷第八 集錄
遵堯錄七 司馬光 程顥
卷第九 集錄
遵堯錄別錄 司馬光論王安石 陳瓘論蔡京
臺衡錄
卷第十 集錄
二程先生語錄
龜山先生語錄
卷第十一 雜著
議論要語
卷第十二 雜著
春秋指歸序
韋齋記
誨子侄文
與陳默堂書
卷第十三 詩
觀書有感
自警
示書生
顏樂齋
邀月臺
送南劍王守歸
勉李愿中五首
自述
題一缽庵
挽吉溪吳助教二首
顏樂亭用陳默堂韻
寄傲軒用陳默堂韻
濯纓亭用陳默堂韻
題靜亭
送延年行
再用韻送延年
和延年巖桂
題德士退庵
賀田溪張公遷居
和張公敘別古風
卷第十四 附錄上
事實
問答
諸儒議論
卷第十五 附錄中
繳進遵堯錄狀(劉允濟)
貼黃(劉允濟)
又貼黃(劉允濟)
請謚羅李二先生狀(楊棟)
謚議(陳協)
覆謚議(周坦)
謚告
卷第十六 附錄下
見羅先生書(李侗)
答羅仲素書(胡安國)
答羅仲素書(陳淵)
語孟師說跋(陳淵)
韋齋記跋(石墪)
題集二程語孟解卷后(羅革)
題義恩祠壁(盛木)
書議論要語卷后(羅博文)
題羅仲素顏樂亭(陳淵)
題羅仲素寄傲軒(陳淵)
題羅仲素濯纓亭(陳淵)
上舍辭歸(李延年)
和羅仲素寄子靜長篇(陳淵)
豫章先生遺稿序(胡清獻)
二(馮夢得)
豫章先生遺稿跋(黃大任)
二(劉將孫)
三(揭佑民)
四(宋遇)
卷第十七 外集
延平書院志
志釋菜事(石公轍)
燎黃祝文(丁镕)
祭文(劉允濟)
二(石公轍)
三(高斯得)
與教授公書(李侗)
又小簡借遵堯臺衡錄(李侗)
教授公復書
與教授公書(李侗)
答延平先生書(陳淵)
又(陳淵)
附錄
書錄
他本序跋
傳記資料
李延平先生文集
李延平先生文集序
宋史李延平先生傳
年譜
卷之一 書 行狀 詩
初見羅豫章先生書
與教授公書
又小簡借遵堯臺衡錄
又與教授公書
與羅博文書
與劉平甫書
又與劉平甫書
達朱韋齋暨吳少琳書
吳方慶先生行狀
上舍辭歸羅豫章先生
梅林春信
靜庵山居
卷之二 答問上
卷之三 答問下
卷之四
附錄二十二則
李先生行狀(朱熹)
祭李延平先生文(朱熹)
又(朱熹)
挽李先生詩(朱熹)
其二(朱熹)
其三(朱熹)
李延平先生墓志銘(汪應宸)
宋楊棟請謚羅李二先生狀(楊棟)
重建書院記(徐海)
附錄
底本雙行小字夾校
答問補遺
書錄
他本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