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千禧一代”(1981—1996年間出生的人),在“美國夢”的神話中長大,曾經對人生抱有遠大期望。然而當他們參加工作時,正值美國自大蕭條以來蕞糟糕的經濟衰退期。千禧一代成為美國現(xiàn)代史上弟一代生活水平不如自己父母的人。僅僅為了在艱難時日中維持生計,這一代美國人就需要耗盡全力。本書考察了美國千禧一代中普遍倦怠的生存狀況。通過3 000余份在線問卷、上百次訪談,用年輕人的訪談原聲以及作者的個人經驗,真實記錄了美國千禧一代在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承受的重壓,包括一路為了升入大學做準備的成長經歷、將好工作等同于過度工作的病態(tài)職場文化、被工作不斷擠壓侵占的休閑時間,以及令人心力交瘁的育兒競爭等等。作者還探討了技術和社交媒體是如何通過創(chuàng)造持續(xù)的在線要求和“時刻待命”的壓力,讓美國千禧一代打工人進一步深陷倦怠境地。本書并未止步于此。作者借鑒范圍廣泛的學術研究和歷史回顧,考察了美國就業(yè)市場幾十年來的變遷,以及塑造千禧一代生活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因素,將當代美國年輕人疲于奔命的根本原因,歸結為美國晚期資本主義體系的深層問題——金融監(jiān)管放松、工會與勞工階層的削弱、社會安全網的侵蝕等——崩壞的不是任何一代人,而是體系本身。在結語部分,針對美國社會的結構性痼疾,本書從回歸個人價值的角度,呼吁美國的年輕人團結起來,攜手推動系統(tǒng)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