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吐絲神蟲:走進家蠶的萬千…
02教與思:生物統(tǒng)計學素質教…
03天姥山生物學野外實習指導…
04生物技術與諾貝爾獎
05功能蛋白質研究(第二版)…
06植物氧化還原酶:起源、進…
07microRNA調控水稻耐冷性的…
08材料合成生物學
09中國西部科學院雅安考察記…
10西藏珞隅地區(qū)熱帶亞熱帶藥…
吳林,陳紹林
本書基于作者歷時5年對湖北木林子***自然保護區(qū)苔蘚植物資源調查所獲得的資料…
可購
李志強
蛾類昆蟲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趯Π拈T蛾類物種資源的調查,本書描…
王雪芹
雞公山重量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境內。地處豫鄂兩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
周材權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具有調蓄洪水、調節(jié)氣…
張憲春,譚成江,姚正明
《中國茂蘭觀賞植物》作者經(jīng)過野外調查、分類鑒定和文獻整理,整理挖掘出茂蘭…
李新
暫缺簡介...
李巖
王煥沖
本書基于編者團隊近年來在云南轎子山野外調查的成果編寫而成。全書收錄代表性…
劉軍 李攀 趙云鵬
本書第一次對華東地區(qū)發(fā)表的新分類群和模式標本進行了考證和梳理,作者通過查…
楊小波等
《海南植被志》的研著是作者從1987年第一次進入海南文昌銅鼓嶺開展森林植被調…
(美)李·波斯特(Lee Post) 著; 王…
本書譯自Lee Post著的《鳥類骨骼標本制作與鑒定指南》2012年英文版,主要涵蓋…
田克恭、李向東 主編
《新發(fā)動物病毒病》是由河南農業(yè)大學田克恭教授、揚州大學李向東教授共同組織…
(瑞典)A.利亞斯 等著;蘇曉東 等譯
本書以生物學功能為主線,以生物大分子及其復合物的三維原子結構為中心,全面…
張新時
本書是生態(tài)學家張新時院士的作品匯編集。張新時院士是國際著名生態(tài)學家,長期…
周丹 主編,韋雪嬌、張延威 副主編
本書為微生物資源開發(fā)學和應用微生物學課程的實驗教材,主要內容包括微生物資…
田寧,王永棟,李芳雨,蔣子堃
本書聚焦“紫萁目”這一真蕨類植物的重要代表性類群,在充分吸收現(xiàn)代真蕨類系…
張松奎
中華虎鳳蝶是我國二級保護珍稀動物。本書簡要介紹了中華虎鳳蝶研究史,并詳細…
王平,莊柳靜,萬浩 等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是自然界人類等生物體獲取和感知環(huán)境信息的5種…
馬俊才,吳新年 著
微生物影響整個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并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微生物技術正在深刻改變醫(yī)…
武春生,方承萊
刺蛾科隸屬于鱗翅目Lepidoptera斑蛾總科Zygaenoidea。由于刺蛾幼蟲的身體大都…
于文強,徐國良 等
表觀遺傳學極大地拓寬了人們對于遺傳信息流動的認知,是后基因組時代生命科學…
潘天紅,陳嬌
實時細胞電子分析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腫瘤學、生物化學…
劉秉儒,楊陽
本書是關于荒漠草原植被變化過程中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研究成果的…
遲乃玉
本書是一本介紹海洋低溫酶研究的書籍,分別介紹了低溫纖維素酶、低溫脂肪酶、…
丁丹
本書為“聚集誘導發(fā)光叢書”之一。聚集誘導發(fā)光(AIE)材料因為克服了傳統(tǒng)有…
張明等
《羅霄山脈大型真菌編目與圖鑒》是對羅霄山脈大型真菌資源系統(tǒng)調查研究的成果…
郭雙生 譯
全書共分為12章,詳細闡述了人工密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作用意義、歷次重要…
(法)P.塔貝塔 等編著;陳橋 等譯
聯(lián)合國大會將2011~2020年確定為“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生物多樣性保護越…
陳新軍,貢藝,李云凱
了解和掌握莖柔魚的群體結構、群體間營養(yǎng)生態(tài)位分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機制…
(美)A.彼得·克利姆利 著;顏云榕,…
本書作為科普類讀物,真實記錄了國際著名海洋生物學A.彼得·克利姆利博士…
李亮
本書遴選了推動生命科學發(fā)展進程的100位重要科學家,他們所做的事或開創(chuàng)生命…
王正文,張文浩
本書依據(jù)“東北草地植物資源專項調查”項目的**成果,介紹了總面積達40多萬平…
田德橋 著
生物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Science 每年評選的十大科學突破中,生命科學與生物技…
普布頓珠,嘎瑪群宗
西藏類烏齊 自然保護區(qū)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東昌都地區(qū)北部,類烏齊縣西部,總面積…
江雄波,鐘昌龍
《赤壁市黃蓋湖濕地生物多樣性科考報告》是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示范的成果…
金騰川,徐志豪
本書主要包括分子克隆及相關實驗技術、蛋白質生化與生物物理技術、細胞生物學…
王錦瑞
本書涵蓋了微生物學研究的各個層面,從基本技術到前沿應用,內容包含有多個實…
蔡磊,張貴良,耿芳,刀志靈
我國的苦苣苔科植物因多生于華南和西南地區(qū)喀斯特地貌生境中石灰?guī)r密林下陰濕…
杜志,陳振雄,劉紫薇
本書的研究團隊負責國家森林資源年度監(jiān)測評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試點,采取固定樣…
馬元慶,王建步
互花米草原產(chǎn)于北美東海岸及墨西哥灣,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莖稈高1~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