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1
前言 .5
第0 章 萬維流的十年影響 11
0.1 金融中的萬維流 12
0.2 零售業(yè)中的萬維流 13
0.3 運輸業(yè)的萬維流 13
0.4 醫(yī)療健康中的萬維流 . 14
0.5 數(shù)據(jù)服務中的萬維流 . 16
0.6 并不是一切都那么順利 16
0.7 萬維流的未來 19
第1 章 流概述 21
1.1 什么是流? . 23
1.2 流與集成 26
1.3 流和事件驅動架構 30
1.4 流的前身 32
1.5 代碼和流 34
1.6 后續(xù)章節(jié) 36
第2 章 流的業(yè)務案例 .38
2.1 采用流的驅動因素 39
2.1.1 提升客戶體驗 39
2.1.2 提高組織效率 41
2.1.3 創(chuàng)新和實驗 46
2.2 采用流的促成因素 48
2.2.1 降低流處理的成本 . 49
2.2.2 增加數(shù)據(jù)流設計的靈活性 . 52
2.2.3 創(chuàng)造巨大的流生態(tài)系統(tǒng) 57
2.3 企業(yè)需要從流中獲得什么 59
2.4 采用流的影響 61
2.4.1 拓展實時數(shù)據(jù)的使用 61
2.4.2 流網絡的重要性(和危險) . 62
2.4.3 流對工作和專業(yè)技能的影響 . 64
2.4.4 流、新業(yè)務和制度模式 66
2.4.5 流和規(guī)模. 68
2.5 下一步 70
第3 章 了解流的價值鏈 71
3.1 回顧:流的高級屬性 . 71
3.2 沃德利地圖和允諾理論 73
3.2.1 沃德利地圖 73
3.2.2 允諾理論. 75
3.3 構建一個流集成的價值鏈 78
3.3.1 建立地圖的范圍 . 78
3.3.2 建立我們的用戶和用戶需求 . 79
3.3.3 流集成組件 81
3.3.4 交互組件. 84
3.3.5 后一塊. 88
3.4 繪制我們的價值鏈 90
3.4.1 確定技術演進的衡量標準 . 90
3.4.2 將我們的價值鏈變成地圖 . 95
3.5 我們的終模型和后續(xù)步驟 101
第4 章 評估當前的流市場 . 102
4.1 服務總線和消息隊列 103
4.1.1 消息隊列 104
4.1.2 服務總線 105
4.1.3 映射服務總線和消息隊列 107
4.2 物聯(lián)網 108
4.2.1 MQTT 109
4.2.2 HTTP 和WebSocket 112
4.2.3 映射物聯(lián)網架構 113
4.3 事件處理 113
4.3.1 函數(shù)、低代碼和無代碼處理器 . 114
4.3.2 基于日志的流處理平臺 117
4.3.3 有狀態(tài)的流處理 119
4.3.4 映射事件處理平臺 120
4.4 當今的流架構和集成 120
4.5 下一步 123
第5 章 評估流的興起 124
5.1 將演變映射到流 125
5.2 游戲 . 128
5.2.1 市場:標準游戲 130
5.2.2 加速器:利用網絡效應 131
5.2.3 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創(chuàng) 132
5.2.4 其他 133
5.3 慣性 . 134
5.3.1 供應商慣性 . 135
5.3.2 企業(yè)慣性 137
5.3.3 有龍出沒 138
5.4 流的需求、挑戰(zhàn)和機遇 . 140
5.4.1 安全 141
5.4.2 敏捷性 146
5.4.3 及時性 150
5.4.4 可管理性 154
5.4.5 存儲性 160
5.4.6 知識產權管制 161
5.5 流模式的挑戰(zhàn)與機遇 163
5.5.1 收集器模式 . 163
5.5.2 分發(fā)器模式 . 164
5.5.3 信號模式 166
5.5.4 引導者模式 . 168
5.6 意料之外 169
第6 章 建設一個流的未來 . 171
6.1 識別你業(yè)務中的流 172
6.1.1 流的用例 173
6.1.2 流建模 185
6.2 流的“事件優(yōu)先”用例 . 189
6.2.1 消息VS 事件 . 190
6.2.2 離散事件VS 系列事件 . 194
6.2.3 單一操作VS 工作流 198
6.3 推動流向前 201
6.3.1 推動技術發(fā)展 201
6.3.2 推動流網絡 . 206
6.4 我們會使流得以實現(xiàn) 210
附錄 評估當前流的市場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