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腦病理論和治療方式
第一節(jié) 腦出血 001
一、概述 001
二、中西醫(yī)發(fā)病基礎 002
三、治療 007
第二節(jié) 中風先兆 034
一、概述 034
二、中風先兆的發(fā)病機制 036
三、中風先兆的臨床表現 041
四、診斷思路 042
五、卒中風險評估 043
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治療策略 043
七、祖國醫(yī)學對中風先兆的治療 045
八、中風先兆證的預防 052
第三節(jié) 腦梗死急性期 057
一、腦梗死概述 057
二、腦梗死急性期西醫(yī)治療 058
三、腦梗死急性期中醫(yī)治療 063
四、我院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方面的研究 067
附 中風病后遺癥期 073
第四節(jié) 蛛網膜下腔出血 078
一、腦血管痙攣的病因 079
二、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西醫(yī)治療 081
三、蛛網膜下腔出血與血腦屏障的研究 083
四、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中醫(yī)辨證及治療 084
五、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預后 086
六、存在問題及展望 087
第五節(jié) 慢性腦供血不足 090
一、概述 090
二、命名及癥狀 090
三、病理及病因 090
四、治療 091
第六節(jié)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092
一、概述 092
二、發(fā)病機制 092
三、治療原則 093
四、西醫(yī)治療 093
五、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在中醫(yī)學中病名的更迭 095
六、中醫(yī)治療 099
附 眩暈 099
一、眩暈的簡介 099
二、眩暈的分類及處理原則 100
第七節(jié) 血管性癡呆 109
一、概述 109
二、危險因素 110
三、病因及病理分型 111
四、發(fā)病機制 112
五、影像學表現 113
六、治療 114
第八節(jié) 格林-巴利綜合征 117
一、概述 117
二、流行病學 117
三、病因 117
四、病理生理和發(fā)病機制 118
五、診斷和鑒別診斷 118
六、西醫(yī)治療 119
第九節(jié) 病毒性腦炎 122
一、概述 122
二、流行病學 122
三、病原體 122
四、發(fā)病機制 123
五、臨床表現與診斷 125
六、治療 126
第二章 本院特色藥物和療法的臨床應用及研究
第一節(jié) 蝮龍抗栓丸 131
一、藥品簡介 131
二、研制過程 132
三、藥物配伍功效 132
四、藥物療效觀察 133
第二節(jié) 針灸、康復療法在腦病治療中的應用 146
一、中風病針灸處方配穴原則及規(guī)律的研究 146
二、針灸療法機制研究 169
三、展望 171
第三節(jié) 面神經麻痹 173
一、現代醫(yī)學對面神經麻痹的認識 173
二、臨床表現 174
三、鑒別診斷 175
四、治療 175
五、中醫(yī)學對周圍性面癱的認識 176
第四節(jié) 火罐療法 188
一、火罐的歷史 188
二、火罐的機制 188
三、火罐臨床應用 190
第五節(jié) 語言功能障礙 191
一、現代醫(yī)學對中風后失語癥的認識 191
二、傳統(tǒng)醫(yī)學對中風后失語癥的認識 194
第六節(jié) 腦病相關眼部癥狀的治療 201
一、現代醫(yī)學對眼肌麻痹的認識及研究進展 201
二、神經系統(tǒng)疾病造成眼肌麻痹的分類及臨床表現 201
三、西醫(yī)治療 203
四、祖國醫(yī)學對眼肌麻痹的認識及研究進展 204
第七節(jié) 吞咽困難 210
一、假性延髓麻痹的西醫(yī)認識 210
二、假性延髓麻痹的中醫(yī)認識 211
三、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212
四、病變位置 213
五、臨床表現 213
六、并發(fā)癥 214
七、鑒別診斷 214
八、治療方法 215
九、對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難評價的意義 216
十、我院在假性延髓麻痹治療中的特色療法 216
第八節(jié) 中風后便秘 225
一、概念 225
二、傳統(tǒng)醫(yī)學對中風后便秘的文獻記載 226
三、中風后便秘的機制研究 227
四、中風后便秘的中醫(yī)藥治療 228
第九節(jié) 中風后癡呆 232
一、癡呆簡介 232
二、臨床表現 232
三、癡呆的中醫(yī)病因病機 233
四、中醫(yī)藥治療癡呆的方法 233
五、老年癡呆的護理 234
六、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認識 235
七、我院在癡呆治療中的特色療法 237
八、問題及展望 239
第十節(jié) 面肌痙攣 240
一、面肌痙攣簡介 240
二、我院在面肌痙攣中的特色治療 249
第十一節(jié) 失眠癥 252
一、定義、分類及流行病學 252
二、治療 253
三、我院對失眠癥辨證分型及治療 254
四、總結 260
第十二節(jié) 穴位貼敷治療在中風病中的應用 261
一、穴位貼敷治療的簡介和流源 261
二、作用機制 263
三、藥效作用 263
四、綜合作用 264
五、作用特點 264
六、穴位貼敷治療中風的作用 265
七、我院應用穴位貼敷治療中風的臨床研究 266
八、總結 267
第十三節(jié) 通栓膠囊 268
一、藥品簡介 268
二、研制過程 269
三、藥物配伍功效 269
四、治療效果 270
第三章 腦病的外科治療
第一節(jié) 顱內動脈瘤 276
一、疾病簡介 276
二、我院對顱內動脈瘤的臨床研究 279
第二節(jié) 慢性硬膜下血腫 283
一、疾病簡介 283
二、我院對顱內動脈瘤的臨床研究 286
第三節(jié) 蝶骨嵴腦膜瘤 288
一、疾病簡介 288
二、治療 288
第四節(jié) 腦外傷 291
一、疾病簡介 291
二、我院對腦外傷的臨床研究 293
第四章 靜脈溶栓、取栓及支架術
第一節(jié) 靜脈溶栓治療 297
一、溶栓治療 298
二、溶栓的適應證及禁忌證 298
三、我院靜脈溶栓的治療成果 299
第二節(jié) 腦血管支架取栓治療 305
一、腦血管支架取栓治療 305
二、動脈狹窄支架治療 307
第五章 中風合并癥的治療經驗
第一節(jié) 下肢靜脈血栓 314
一、簡介 314
二、臨床治療研究 318
第二節(jié) 閉鎖綜合征 321
一、簡介 321
二、臨床觀察研究 324
第三節(jié) 呃逆 325
一、簡介 325
二、臨床觀察研究 328
第四節(jié) 肺炎 330
一、簡介 330
二、臨床觀察研究 333
第五節(jié) 冠心病 338
一、簡介 338
二、臨床治療研究 341
第六節(jié) 卵圓孔未閉 342
一、簡介 342
二、臨床觀察研究 343
第七節(jié) 糖尿病 345
一、簡介 345
二、臨床觀察研究 348
第八節(jié) 應激性潰瘍 355
一、簡介 355
二、臨床觀察研究 356
第九節(jié) 中風后癲癇 359
一、簡介 359
二、臨床觀察研究 361
第十節(jié) 中風后抑郁 365
一、簡介 365
二、臨床觀察研究 368
第十一節(jié) 低血糖 379
一、簡介 379
二、臨床觀察研究 380
第六章 中風病預防
一、中醫(yī)預防中風的理論基礎 383
二、針對危險因素進行預防 386
三、ABCD評分法預測TIA患者的卒中風險 389
四、腦卒中的二級預防 390
第七章 特殊類型腦病的臨床治療經驗
第一節(jié) 基底動脈尖綜合征 400
一、基本概念 400
二、局部解剖結構 400
三、主要發(fā)病原因 401
四、臨床表現 401
五、影像學表現 403
六、我院相關研究 403
第二節(jié) 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治療分析 404
一、內科治療相關問題 404
二、外科手術指征、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 408
三、我院對本病的特色治療 409
第三節(jié) 混合性腦卒中的臨床治療 410
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410
二、特征 410
三、診斷與治療 411
四、預防 411
第四節(jié) 小腦不同動脈梗死病灶的癥狀及預后 412
一、概述 412
二、病史 412
三、查體 413
四、診斷 413
五、病因病機 414
六、鑒別診斷 414
七、治療 414
第五節(jié) 煙霧病和煙霧綜合征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419
一、診斷 419
二、治療 423
三、圍術期管理 425
第八章 腦病治療的護理方面
一、內科護理 431
二、圍術期護理 439
第九章 影像方面的發(fā)展與研究
第一節(jié) 醫(yī)學超聲影像技術 447
一、超聲醫(yī)學的原理及歷史 447
二、我院超聲影像技術的具體應用 450
第二節(jié)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464
一、CT的作用原理 464
二、CT的圖像特點 466
三、CT的優(yōu)點與缺點 467
四、CT的飛速發(fā)展 469
五、CT的其他用途 469
六、我院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的具體應用 469
第三節(jié) 磁共振成像 499
一、磁共振的分類 500
二、磁共振的DWI與PMRI的成像基本原理 500
三、我院核磁共振成像的具體應用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