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
鄭貞文:笠劍之歌振八閩
薩本棟:廈門大學的“梅貽琦”
汪德耀:從院長到校長的細胞學家
鄭作新:武夷山下的觀鳥人
陳村牧:把一生獻給集美
王秀南:倡導“三桿主義”教育
許欽文:教書賣文兼養(yǎng)豬
施蟄存:永遠的北山樓
章靳以:從燕溪畔到沙溪畔
嚴家顯:農教先驅,樂育英才
何炳松:把暨南大學遷到建陽
蔡繼琨:音樂報國辦音專
盧前:永安城外十分秋
下編 文化抗戰(zhàn),學術堅守
董秋芳:館長·編輯·作家
樓適夷:在福州文救協(xié)會的日子
耿庸:反日反蔣的文化戰(zhàn)士
章振乾:到閩西農村去調查
傅衣凌:發(fā)現一個裝滿“寶貝”的箱子
黎烈文:“推重車上峻坂”
王西彥:兩進兩出改進社
邵荃麟與葛琴:蟄居蝦蛤村的六個月
朱劍芒:南社閩集燕尾樓
薩一佛與覃子豪:永安劫后詩畫合展
趙家欣與謝懷丹:戰(zhàn)斗中的比翼鳥
羊棗:“永安大獄”的主角
王亞南:研究所長·客座教授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