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公界”“樂”是表達日本中世紀自由、和平的三個詞語。本書從兒童游戲切入,描述江戶時代可以斷絕婚姻關系的斷緣寺,并發(fā)現(xiàn)中世紀被稱作“無緣所”的寺廟不僅具有同樣功能,還享有免繳賦稅、免于追債等特權。作者由此出發(fā),發(fā)掘出與無緣所具有同樣功能的“公界所”、與主從關系等世俗之緣無關的公界者,以及自由市場(樂市)中所見“樂”的本質,認為無緣、公界、樂是基于同一原理的語言。這一原理被稱作“無緣”原理,其根底是人們對自由、和平的希求。本書由此探討體現(xiàn)這一原理的其他場所與人群,比如山林、市場、墓地、渡口、倉庫以及僧人、游歷工匠、藝人、女性等,最終從人類史的角度探討無緣原理的發(fā)展、衰微之過程。隨著國家權力對人民生活的滲透,自由變成束縛,無緣之人淪作賤民。本書跳出國家權力主導的敘述框架,將長久被忽視的非農業(yè)群體推上歷史主舞臺。它以炫目迷人的敘述,提醒我們除了教科書上的那種文明進程、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外,還有另一種人類史的規(guī)律。拒絕占有、拒絕私人隸屬的“游首浮食之輩”,正是抵制世俗權力的高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