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部
章 高頻字取象視角下的“中華文化自信”
002 一、漢字運用現狀與中華文化自信
004 二、漢字意音性質主流不變及其復雜性的思考
006 三、漢字取象溯源角度下“中華文化自信”解讀的四個層次
012 四、余論及希望
第二章 象形字取象:主流從簡與繁化表意
015 一、初文取象從簡,古今字形變化不大
016 二、假借字取象從簡,表本義的后起字繁化
018 三、簡化字保留取象神韻,或回歸古樸取象
019 四、假借字取象從簡,字形穩(wěn)定
021 五、隸變字取象弱化,但仍可辨析
022 六、簡化字字形純粹符號化
023 七、結論及價值
第三章 指事字取象:主流具有穩(wěn)定性
025 一、穩(wěn)定的物形法取象
027 二、穩(wěn)定的意形法取象
028 三、穩(wěn)定的借形法取象
029 四、簡化字回歸古文字簡體或也遵循古法取象
030 五、雖無定論,但一說為物形取象或意形取象
031 六、歷時的隸變等演化,造成取象模糊
032 七、結論及價值
第四章 會意字取象:復雜而具有穩(wěn)定性
036 一、取象和字形均保持穩(wěn)定的會意字
038 二、取象穩(wěn)定的會意兼形聲字
039 三、簡化字回歸取象簡易的古文字
041 四、取象雖變,但在古法之內,易于辨識
042 五、取象保留一半,形義仍可辨析
044 六、字形簡化或訛變,但有規(guī)律可循
046 七、字形訛變、簡化,取象未詳或模糊
047 八、結論及價值
第五章 形聲字取象:聲旁主流標音并具復雜性
049 一、聲旁字形穩(wěn)定,標音
056 二、聲旁字形變化,標音
059 三、聲旁字形變化,失去標音作用
065 四、聲旁字形不變,失去標音作用
066 五、結論及思考
下 部
第六章 論字象與修辭
069 一、審美視角的取象造字修辭
073 二、創(chuàng)作視角的取象用字修辭
077 三、中庸思想決定的取象雙形及字象修辭
081 四、結論
第七章 字象與詩象的融合:本義或引申義
083 一、字象與詩象吻合,詩中用本義
093 二、字象與詩象吻合,既用本義也用引申義
099 三、字象與詩象吻合,詩中用引申義
102 四、詩中用引申義,詩象升華回歸字象本源
104 五、結論及思考
第八章 《文心》視角下的字象與詩象
105 一、文字 言語 文章 象
108 二、《文心》之“象”
111 三、天象 字象 詩象
115 四、比象 字象 詩象
118 五、結論及思考
第九章 《文心雕龍》與《昭明文選》關系視角下的字象與詩象
120 一、《文選》騷體詩選篇是《文心》理論的落實
124 二、《文選》與《文心》文字文學觀一致
127 三、字象與詩象融合視角下的古詩意象
131 四、結論及價值
第十章 字象與詩象融合視角下的《招隱士》之騷詩風貌
132 一、《招隱士》用字符合《文心》審美觀
136 二、字象與詩象融合視角下《招隱士》的騷詩之貌
140 三、“不失其貞”“不墜其實”之《招隱士》
142 四、結論
第十一章 《世說新語補》視角下的異體字及其取象
143 一、《世說新語補》和《世說箋本》用字之同異
146 二、朝鮮活字本《世說新語補》多用異體字
149 三、《世說新語補》異體字與漢字取象及理據
156 四、結論與價值
159 五、《世說新語補》異體字整理表
附 錄 現代漢語高頻字取象溯源整理 183
參考文獻 312
后 記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