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編周小東、蘇朝霞醫(yī)生憑借其30年從事臨床精神科、臨床心理科和神經科診療工作經驗,以及對相關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健康維護的深入研究,從自殺的歷史演變、原因及分類,自殺的識別、風險及評估,自殺的干預和救助、自殺的預防,自殺性暴力犯罪,以及自殺后處理等方面進行了詳實的闡述和系統(tǒng)的總結,是了解自殺心理發(fā)生原因、制定自殺預防措施的重要依據,對于增進大眾對自殺的認識以及預防自殺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本書由陸林院士作序推薦。 當前我國由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正在經歷著劇烈的社會變遷,大大加速了社會流動性,因而相當數量的社會成員面臨著角色變化,各種威脅心理健康的內外因素時刻在影響著我們,自殺已經成為威脅我國公共衛(wèi)生的重要問題,引起了社會與學界的高度關注。目前我國的自殺防御工作尚缺乏一個全國性應對計劃,政府對這一問題的重視不夠,缺乏有效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同時也缺乏有效的評估和預測自殺行為及意圖的工具。我們要明白,想要幫助有自殺傾向的個體,首先要正視自殺,消除歧視。另一方面,從公共衛(wèi)生的角度來說,自殺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圍內是可以預防的。消除人們自殺的動機,并為自殺行為設置障礙,則可以有效降低自殺事件的發(fā)生率。 本書的誕生正是基于此背景,目的是為了增進大眾對自殺的認知,使大眾正視自殺事件,并有效地預測自殺行為、預防自殺,進而減少因自殺帶來的公共衛(wèi)生負擔,促進我國社會健康有序發(fā)展。不僅適合大眾科普自殺相關知識,同樣適用于專業(yè)人員特別是精神科醫(yī)護人員及心理咨詢師等系統(tǒng)了解自殺原因、自殺預防及干預等的專業(yè)知識,以期有效地預測、識別存在自殺意圖的個體,同時進行有效地干預,切實減少自殺的發(fā)生,促進國民心理健康。